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采用犊牛短期断乳方式提高牦母牛繁殖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头带犊大通母牦牛进行了犊牛短期断乳试验.试验组母牦牛在产犊后3月龄时,实行为期10d的短期断乳,断乳后母牦牛有81头发情,发情率90%,第二年产犊78头,繁殖率86.67%.对照组为带犊,但不断乳的母牦牛,试验期共发情2头,发情率2.22%,产犊2头,繁殖率2.22%.试验组母牦牛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7.78%和84.45%(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优化牦牛肉品质,有效缩短牦牛养殖周期,提高其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方法]本研究进行了安格斯肉牛与牦牛杂交试验,,利用安格斯肉牛冷冻精液,对251头经产母牦牛进行了人工授精。[结果]人工授精后,分别于2013年产犊42头,成活率66.67%;2014年产犊51头,成活率95.7%;2015年产犊67头,成活率91.04%。[结论]牦牛膘情较好时期,受胎率可达83.33%,接近于奶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达到了青海省牦牛人工授精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生产安犏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隔离断乳+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隔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实施犏牛生产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67.50%、61.67%、56.67%和95.59%,分别提高38.33、35.83、35.83和11.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00%、83.00%、78.00%和96.16%,分别提高23.95%、25.76%、34.49%和7.25%,差异显著(P<0.05)。采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显著提高当年产犊牦牛和隔年产犊牦牛的发情受胎效果,杂交后代犏犊牛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74-1677
随机选取6~35日龄自然状态下腹泻犊牦牛和正常犊牦牛各12头,对12例腹泻牛进行3d治疗并观察疗效;采集腹泻犊牛治疗前、后及8头正常犊牛血清,同时对剩余4头正常犊每天饲喂该药剂并采集血清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凝胶剂对犊牦牛临床腹泻的治愈率为75%(9/12),总有效率达到91.67%(11/12)。血清生化结果显示,各组间Mg2+和CRE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RP在腹泻犊牛中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腹泻治疗前组血清中Ca2+、Cl-、Na+、血清P、TP、ALB、ALP、ALT和AS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血清中Ca2+、ALB、ALT、AST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Ca2+、AL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犊牛饲喂药剂前后血清中AST、ALP、ALT活性物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服凝胶剂对治疗犊牦牛腹泻有效,对正常犊牦牛无不良影响;正常犊牦牛与腹泻犊牛血清生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将牦牛高效繁殖技术、品种选育、科学饲养等多项技术,集成应用于青海高原牦牛种牛生产中。结合犊牛、育成牛培育、选种选育和种质鉴定技术,组装集成为"牦牛品种选育及提高生产性能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在传统饲养条件下,"两年一胎"的隔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50%,当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10%。通过项目示范推广,累计示范隔年产母牦牛40069头,当年产母牦牛45000头,隔年产母牦牛总受胎率达到75.83%,提高了25.83个百分点,当年产犊牦牛总受胎率达到59.42%,提高了49.42个百分点,三月龄断奶成活犊牛54064头,犊牛成活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150头当年产母牦牛在发情季节进行犊牛断乳,同时对166头隔年产干乳母牦牛进行对照,观察了犊牛断乳后母牦牛发情周期恢复的规律。结果表明断乳组母牦牛发情率为69.33%,发情持续期为15d;隔年产母牦牛发情率为89.94%,发情持续期为62d。  相似文献   

8.
应用代乳粉培育放牧犊牦牛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粉对48头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其生产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27%、29%蛋白质水平的代乳粉对犊牦牛的增重效果优于自然放牧牦牛;饲喂29%蛋白质水平代乳品的犊牛生长性能优于饲喂25%和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犊牛;对犊牦牛饲喂代乳粉的经济效益大幅优于天然放牧的犊牦牛,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投入回报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牦牛犊腹泻是危害牦牛的犊疾病之一,明确牦牛犊腹泻病因及用药现状,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牦牛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犊牛腹泻发病原因、药物防治现状及其存住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县木吉乡部分村于 1 999年 7月暴发牦牛犊副伤寒 ,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木吉乡 2个村共有牦牛犊 2 1 6头 ,于 1 999年 7月中旬 1~ 2月龄牦牛犊发病 5 1头 ,发病率为 2 3.6% ,死亡 1 7头 ,死亡率为33% ,8头怀孕牦牛流产 ,其他成年牦牛未见发病。病初体温升至 40℃~ 41℃ ,脉搏增数 ,呼吸加快 ,精神萎靡 ,不食。 2 4 h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 ,混有粘液和血液 ,某些病犊有肺炎和支气管炎症状 ,呼吸困难 ,可视粘膜发绀 ,病期延长时 ,腕和趾关节肿胀 ,走路困难 ,治疗不及时多在 3~ 5天内死亡。2 剖检变化 肠道小点出血 ,肠系…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在2000年10月初尝试性地进行了6月龄牦牛犊的断乳分群工作,当时断乳分群的犊牛有1 735头。在断乳后第10天,部分犊牛开始发病,虽经兽医人员诊治,但疫情逐渐扩大并造成犊牛严重失明和死亡,经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等的支持与合作,实验室诊断为牛摩勒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的共商。1  发病经过2000年10月4日,因畜群结构调整,进行了6月龄牦牛犊的集中断乳工作。牧一队断乳犊牛487头,牧二队断乳犊牛1 248头,共1 735头,断乳后按往年常规程序进行人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改善母牦牛妊娠期营养条件,提高甘南牦牛的繁殖率.[方法]试验组母牛白天放牧,分早晚两次每天补饲颗粒饲料1 kg/头,产犊后每天挤一次奶.[结果]70%以上牦牛实现了一年一产,犊牛成活率也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改善母牦牛妊娠期的营养条件,减少挤奶次数,可提高甘南牦牛的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料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研制出适合于犊牦牛正常生长发育的代乳粉产品。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犊牦牛进行自制的代乳料饲喂试验。18头犊牦牛2月龄后被分成3组(MR1、MR2和MR3组),断母乳饲喂液态代乳料,6头犊牦牛作为对照组(CK组)随母牛哺乳放牧,6月龄屠宰采样时MR1组平均体质量增重率最高,为155%;CK组犊牦牛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饲喂代乳料的3组,与MR2和MR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而MR1、MR2和MR3组间差异不显著。4组犊牦牛球蛋白含量和白蛋白与球蛋白含量比值的数据显示,CK组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4组尿素氮与胆固醇水平差异不显著,MR1组尿素氮平均值略高于其他各组,而CK组血清胆固醇水平相比最高。  相似文献   

15.
牦牛提前育成出栏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恶劣自然条件下的特有牛种。长期以来,其生长发育缓慢,生长周期长,生产性能好,成熟晚,周转慢,致使出栏率低,产品商品率及养殖的经济效益不高,牦牛业发展停滞不前。为改变目前牦牛生产水平低的状况,本文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就提前育成出栏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生产实际中能做到且技术上便于操作的构想。1从初生至周岁施行全哺乳培育由于掠夺式的经营方式,过多地挤奶,犊牦牛只能试探性地吸吮到很少部分的乳汁,且采食时间也很短,这就造成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其实,一头产犊母牦牛的全部乳汁,仅能满足一头犊牛自身的…  相似文献   

16.
为改良青海当地地方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品种退化,利用大通牦牛冻精与当地母牛进行二元杂交,进行提纯复壮当地牦牛。结果表明:改良F1代母牦牛的受胎率、产犊率、犊牛成活率、繁殖成活率依次分别为75.2%、95.1%、90.15%、46.5%(n=562),比当地牦牛的上述繁殖指标依次分别提高0.04%、0.06%、0.02%、0.086%。因此,引入大通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其繁殖性能略有提高,如果再加强牦牛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可提高当地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1 049头3岁以上青海环湖母牦牛进行了繁殖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环湖母牦牛繁殖率为54.3%,繁活率为43.4%,自然双犊率为0.35%;母牦牛初产年龄3岁以上,其中90%的环湖母牦牛在4~6岁初产;成年适龄母牦牛一年一胎占9.89%,两年一胎占82.34%,三年一胎占7.77%,平均产犊间隔时间为722.3d;母牦牛年均产犊0.5胎,在5~14岁繁殖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牦牛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种畜,产犊时期集中在气候异常恶劣、饲草极度匮乏的3~5月份.犊牦牛是指出生至一周岁牦牛.犊牦牛是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牧民增收的希望.初生犊牛抵抗力差,又受到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容易生病、死亡.因此,做好新生犊牛的护理及犊牛常见病的防治,是降低犊牛死亡,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53头青年母牦牛和42头当年产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及定时授精处理,其中青年母牦牛人工授精31头,当年产母牦牛人工授精28头,人工授精精液采用大通牦牛冻精和西门塔尔牛冻精,输精一次后母牦牛与公牦牛合群放牧。结果青年母牦牛产犊率为84.91%,产大通牦牛后代10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1头,采用大通牦牛精液和西门塔尔精液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58.82%(10/17)和7.14%(1/14);当年产母牦牛产犊率为52.38%(28/42),产大通牦牛后代11头,西门塔尔杂种犏牛2头,人工授精情受胎率分别为45.83%(11/24)和50%(2/4);2组平均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42.37%,其中用大通牦牛冻精的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为51.22%,西门塔尔牛冻精的情期受胎率为16.67%。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牦牛生产仍然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管理仍是按照传统的低投入、低消耗、低产出、长周期、周转慢的粗放生产系统,牦牛业的生产效率仍然很低,由于牧民难以科学地和有规模地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早期由于人犊争奶、过度挤母乳,造成犊牛摄取营养不足,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长期延用下来的生产模式,笔者就对牦牛犊进行全哺乳后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0头初生犊牛分成2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表明6月龄时其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达到了79.74 cm、86.84 cm、100.10 cm、11.68 cm、64.87 kg。经数据统计分析差异均显著(P 〈0.05)。[结论]全哺乳组牦牛犊牛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是值得推广的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