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将AMMI模型应用于甘蓝型黄籽油菜8个基因型的种子含油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非区试资料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且优于传统的回归模型分析法;利用对应分析图可以直观评价各基因型的稳定性和适应环境;g6(GH06)是供试材料中含油量最高,且相对最具稳定性的基因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品系下胚轴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育成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种,以2个不同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双低品系(GY1、GY2)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质量浓度、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质量浓度组合以及AgNO3质量浓度5种不同因素对其下胚轴芽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gNO3质量浓度外,其他4种因素对2个油菜品系下胚轴芽苗再生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2个油菜品系间和不同处理间的芽苗再生频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油菜品系与处理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4d苗龄,在MS+6-BA 0.5mg/L+2,4-D 0.5mg/L预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在添加NAA 0.05mg/L+6-BA 2.0mg/L的分化培养基中芽苗再生频率最高,GY1和GY2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分别为45.2%和41.7%。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系的下胚轴再生体系,为高含油量油菜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褐籽发芽率及相关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Y2D5 6相株系及95011、宁油10号、HDY18-4、H9708 4个品种(系)的黄籽和褐发芽率等性状比较分析表明,基因型对发芽率等性状有影响,粒色对发芽率等性状也有影响,一般褐籽优于黄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黄籽成熟度不够,种皮较薄有关。因此,有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中,要特别注意选择高质量的黄籽类型。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30个黄籽品系和50个黑籽品系为材料,对黄籽品系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以及黄籽油菜下胚轴和子叶的芽再生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籽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无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黄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都较低,品系间差异显著,部分品系如SH 21,SH 167,SH 34表现较好。甘蓝型黄籽油菜子叶的芽再生频率(平均89.49%)极显著地高于下胚轴(平均15.95%),但其差异随品系而异,特别是品系DH33,部分处理子叶芽再生频率为100%,而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却为0。  相似文献   

6.
以甘蓝型油菜30个黄籽品系和50个黑籽品系为材料,对黄籽品系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以及黄籽油菜下胚轴和子叶的芽再生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籽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无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黄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都较低,品系间差异显著,部分品系如SH 21,SH 167,SH 34表现较好.甘蓝型黄籽油菜子叶的芽再生频率(平均89.49%)极显著地高于下胚轴(平均15.95%),但其差异随品系而异,特别是品系DH33,部分处理子叶芽再生频率为100%,而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却为0.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育种工作,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育种实践表明,其黄籽色泽遗传复杂,籽粒呈“杂黄”色,长期自交不能纯化,并不断分离出黑籽。已培育出的 黄籽品种,尚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黄籽育种必须与优质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油菜籽的黄色种皮是一个高含油量的标志性状, 黄色愈淡, 含油率愈高.以黄色种皮为指示性状选育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品种,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如瑞典育成一个双低白菜型黄籽油菜品种.而甘蓝型油菜籽的种皮是黑、褐等深色,没有黄色种皮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华中农业大学的刘后利先生等,在国内首次发现并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华黄1号.由此兴起了国内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选育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实验结果通过微机计算,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表明: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并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变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直观分级及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籽油菜粒色性状表现的不稳定性变化。基本规律是,粒色变化随贮藏物质的流向,由源头一端的深色向末稍一端的浅色变化。即由植株的主轴和上部分枝向基部分枝,由主轴及分枝的下部角果向主轴及分枝的上部角果,由角果的柄端籽粒向喙端籽粒方向,粒色由深变浅,千粒重也由大变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7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按Griffing方法Ⅱ配制28个组合进行试验,考查了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胚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黄籽度、千粒重等9个性状。方差分析表明,重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9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千粒重、黄籽度在亲本间差异显著;进一步进行9个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以种子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通径分析。该文还就油菜品质育种提出一些观点,作为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籽油菜渝黄2号在宜都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黄2号为超高产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年引进宜都种植后,因其具有高产量、高出油率、高抗性等突出优点而深受欢迎。为此,扼要描述了该品种在宜都市的种植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以统一供种、规模种植、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适时收获等为主要环节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主要特点,综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及其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与资源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品种间单交、复交和生态育种,黄籽育种,DH系育种,高含油种质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将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最高达61.7%;杂交种的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在高油杂优利用上提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杂交育种模式,比CMS、GMS杂交育种途径更高效、安全,并能更快地把高油种质应用到生产中去。笔者依据细胞生理和成分的分析以及向日葵育种的经验,提出油菜含油量可达70%左右,可能成为育种者今后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0对引物对50份甘蓝型油菜黄籽种质和1份黑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再次筛选,得到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一般有3~11务谱带,所选17个引物共检测到126条带.有103条带具多态性片段,一般片段在100~900 bp,平均每个引物有6条多态性谱带,占81.7%.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51个品种(系)分为8个类群体,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黄籽油菜粒色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先升高后降低。正常播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提高种子含油量”随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胚蛋白质含量却呈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甘蓝型黄籽油菜皮壳率逐渐增加而皮壳舍油量和皮壳纤维素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以19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系)为材料,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最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 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都存在特异性带,成功构建出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表明SSR标记技术是种质鉴定的一种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以19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系)为材料,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最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都存在特异性带,成功构建出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表明SSR标记技术是种质鉴定的一种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特点、粒色遗传和生理生化研究进展。总结了6种主要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选育途径。综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包括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最后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选取5个油菜品种,连续2年在合肥巢湖市进行了不同收获时间及不同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分段收获)的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适收期前后4~5天内所有试验品种菜籽的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均大于95%;方差分析可知收获方式对多数品种的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中双11对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则较为敏感;同时也出现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的菜籽含油量低,含蛋白质量高的普遍现象。因此大部分油菜品种在适收期内不管采用联合收获还是分段收获,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