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对该系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免耕抛秧养鸭、免耕抛秧不养鸭、翻耕抛秧不养鸭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经过一季免耕养鸭,稻田0~5cm土层的体积质量降低了0.013g/cm^3.免耕抛秧不养鸭,土壤体积质量增加了0.012g/cm^3.翻耕不养鸭处理土壤体积质量变化不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在免耕处理中有所增加,免耕抛秧养鸭和免耕抛秧不养鸭在0~5cm土层分别较翻耕抛秧不养鸭增加3.13%和2.75%,在5~15cm处分别增加1.05%和0.92%.在0~5cm土层处,免耕养鸭能显著降低土层体积质量,显著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其影响的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对土壤总孔隙度影响不显著.在5~15cm土层处,翻耕不养鸭处理中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免耕养鸭和免耕不养鸭处理,它们之间的体积质量和总孔隙度差异不显著.(2)对免耕养鸭复合系统土壤的化学性质分析表明,免耕养鸭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的提高,但有效磷和速效钾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发展成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随着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蛋鸭科学饲养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为此,特将生产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稻鸭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稻田养雌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养雄鸭(180只/hm^2)不施农药、稻田施农药不养鸭、稻田不养鸭不施农药4个处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粮食产量依次为6201.0kg/hm^2、6153.0kg/hm^2、5995.5kg/hm^2、4518.0kg/hm^2,分别比稻田不养鸭不施农药的增产27.14%、26.57%、24.64%。其中稻田养雌鸭不施农药处理比稻田施农药不养鸭模式增产水稻3.4%,增收成鸭324kg/hm^2;养鸭不施农药的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效果为76.5%.其中防病效果为91%,防虫效果达74.5%,杂草控制系数为0.64。可见稻田养鸭不施农药是一种良性循环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过渡到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在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的今天,蛋鸭高产饲养与主要传染病预防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为此,特将生产实践中成功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以求对养鸭业有明显地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外养鸭业     
鸭是世界四大家禽之一。世界养鸭总数仅次于鸡而居第二位,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则少于火鸡占第三位。养鸭业可为人类提供肉、蛋、肥肝和羽毛等产品。本世纪中叶,随着工厂化蛋鸡和肉鸡生产的兴起,曾引起养鸭业的明显衰退,但是近10多年来,世界养鸭业又开始复兴。例如,1971—1981年,世界养鸭总数增加35%,而养鸡数为37%,鸭的发展速度与鸡比较相差不大。但是,各国发展很不平衡。在1971—1981年内,亚洲养鸡增加38%,鸭增加54%;欧洲养鸡数增加16%,养鸭却减少了6%;北美和中美洲养鸭增加41.8%,而养鸡仅增1.8%,其中加拿大养鸡数减少13%,养鸭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农书中,即有用鸭治蝗虫、蜂蝶的记载。稻田放牧养鸭长期以来是我国南方稻区农牧结合、季节性大批量生产肉用鸭的一种主要经营方式。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施用,稻田养鸭在现代精作中已日渐式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四川、重庆及南方部分省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经开展过稻鸭共栖、露宿养殖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亓德发 《饲料博览》1997,9(4):42-44
养鸭技术(一)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亓德发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养鸭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为了满足广大养殖者对养鸭技术知识的需要,本刊从此期起,将陆续刊登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亓德发先生撰写、本栏目编辑张宏伟教授、王淑华研究员编审的“养鸭技术”一文。现将全文的主...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减病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与养鸭密度有密切相关。平均稻谷产量和纯收入与养鸭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鸭子纯收入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其产投比相应下降;稻鸭合计的纯收入在养鸭密度225只/hm^2以内,比不养鸭对照增42.5%~70.9%,300只/hm^2以上时,虽然纯收入的增幅仍达66.5%~73.0%,但饲料成本增加,产投比下降,比放养225只/h卉的降低0.03~0.12。用养鸭密度与稻谷产量及产投比的回归方程求其最大理论值,得出养鸭密度分别为216和250只/hm^2。为此,最佳养鸭密度为216~250只/hm^2。  相似文献   

9.
鱼鸭混养潜力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鸭混养潜力大黑龙江省绥棱县丁耀忠鱼池养鸭,在不增加饲料、肥料的条件下,每亩水面可多产鱼100—250公斤,增产15%-25%,还可多产鸭蛋和鸭肉。一、水面要求。适合养鸭的水面一般为面积1亩以上、水深1米以上的成鱼池和二龄鱼种池。河沟、。1、型湖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养鸭大国,更是养鸭古国.中国养鸭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中国养鸭当在四、五千年以前.我国有丰富的鸭品种资源,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的历史遗产,也是发展现代养鸭业深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养鸭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2004年我国肉鸭的出栏量超过24亿只,鸭肉产量约530万吨,占世界肉鸭总产量的70%左右。中国羽绒(毛)每年产量约36.7万吨,鸭绒约占75%。我国2004年成年蛋鸭的存栏量达到3亿~4亿只,鸭蛋年产量达到553万吨,约占我国禽蛋总产量的20.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任志 《福建农业》2013,(12):94-94
鸭传染性浆膜炎系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各地均可发生。据初步调查,有的大型鸭场,特别是在育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鸭场经常发生传染性浆膜炎,死亡率可达20%-40%,死亡高峰期在25-35日龄之间,由此降低鸭育雏期的成活率,并使生长速度下降,体重减轻,残鸭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以I型鸭肝炎病毒(DHV-1)危害最大,对易感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且传播迅速,1周龄以内的易感雏鸭病死率常在95%以上。我国以DHV—I流行最为严重,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养鸭治虫的历史,是农业科技史中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日本稻鸭共作的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曾多次向笔者打听、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蒲蛰龙先生在他的《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一书中谈到“养鸭除虫、除草、及中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我国劳动人民利用鸭子吃除稻田蟛蜞,在广东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但蒲蛰龙先生在书中没有能提及这方面具体的文献记载。笔者近年从事稻鸭共作的应用和推广、对这个话题也有兴趣。现依据手头收集到的有关养鸭治虫的历史资料,介绍如下,略陈已见,以与读者共享,并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大头瘟,是一种由鸭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烈、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群一旦感染此病,若防治不到位,蔓延快,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具有毁灭性打击力,是养鸭业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养鸭是我国畜牧生产的传统产业,且鸭子具有早期生长快、饲养周期短、耐粗饲,设备简单,抗逆性强和饲养效益高等特点,使养鸭产业成为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劳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养鸭大国,在众多鸭易感疫病中,鸭坦布苏病毒是最新发现的疫病,该病毒快速传播,导致养鸭业经济受到巨大损失.鸭坦布苏病毒是由黄病毒科的坦布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淘率高等特点.肉鸭和蛋鸭是该病毒的主要受感染群体,肉鸭感染后会出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头部震颤等神经症状,淘汰率为15%...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我国养鸭市场的现状,我国养鸭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采取无公害养殖措施对我国养鸭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给相关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起到借鉴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养殖业发展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9.
穆阳区域的养鸭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鸭疫巴氏杆菌病对养鸭业威胁很大,它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病症之一。现将鸭疫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病变、治疗以及在预防上应采取措施作一叙述,为养鸭业主防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龙  孙晴 《广西农学报》2021,36(1):32-33,56
鸭球虫病是鸭群中常发的传染性疾病,致死率20%-70%,对养鸭业危害极大.文章以一家肉鸭养殖场发生鸭子死亡,确诊混合感染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为例,详细报道鸭球虫病的临床诊断、解剖情况、实验室诊断情况,以及治疗、治愈效果,为养鸭业预防诊断治疗鸭球虫病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