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明确1%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田主要杂草雀麦、播娘蒿、荠菜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防效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有效成分用量为9、12、15 g a. i./hm~2条件下,施药后30 d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合计为85. 1%、89. 5%、94. 2%,防效较好,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7. 84%、9. 03%、10. 39%;1%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于小麦苗后、杂草3~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发生,除草效果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10mL/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 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g/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 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1g/667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荠菜)药后45d防效均在83.4%~89.8%之间,可以有效控制麦田阔叶杂草。几种除草剂对荠菜、播娘蒿的防效相当,对猪殃殃的防效,以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处理的最好,以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处理的最差。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麦田阔叶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风险、降低除草成本、增加药效,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对2甲4氯钠与双氟磺草胺混配的除草活性及对小麦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283.5 g a.i./hm~2处理下二者混配对播娘蒿、猪殃殃防效分别为97.57%、88.27%;二者混配在播娘蒿、猪殃殃2种杂草与小麦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6.07、2.34。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甲4氯钠与双氟磺草胺混用后可以提高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同时对小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小麦田杂草调查及药剂防除播娘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2013和2014年对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唐山市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河北省小麦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并选取播娘蒿作为靶标,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调查区域小麦田共有杂草60种,隶属于22科57属。其中,单子叶植物2科,22属,22种;双子叶植物20科,35属,38种。播娘蒿、荠菜、雀麦、藜、田旋花为河北省小麦田优势杂草。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供试药剂37%苄嘧磺隆·唑草酮·炔草酯可湿性粉剂、70.5%2甲4氯钠·唑草酮可湿性粉剂、34%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可湿性粉剂、6%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油悬浮剂以及16%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油悬浮剂处理对播娘蒿的防除效果均较好,药后28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普遍在90%左右,持效期较长;而75%苯磺隆颗粒剂单独施用对播娘蒿防效较差,施药28 d后株防效65.00%,鲜重防效58.60%,但是当苯磺隆与助剂有机硅或松油酯共同施用时,防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南疆冬麦田混合发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合适施用剂量,以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不同剂量喷雾,以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唑啉草酯+炔草酯)为对照药剂,调查药后30、45 d的杂草株数及鲜质量,计算防效。结果表明,药后45 d,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52.5~84 m L a.i./hm~2对播娘蒿和硬草的株防效及鲜质量防效均在98%以上,对萹蓄的鲜质量防效均在85%以上,且对小麦安全。因此,在播娘蒿、硬草和萹蓄等杂草混合发生的冬麦田可选用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用量推荐用量为52.5~84.0 m L a.i./h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12%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悬浮剂在冬小麦田的应用前景,采用了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其对冬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的控制作用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2%双氟·唑·氯氟吡氧乙酸悬浮剂对冬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繁缕等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防效逐渐提高,各处理药后30 d株数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苯磺隆常规剂量处理的防效,对小麦安全性良好,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唑草·苯磺隆24%可湿性粉剂小麦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试验表明唑草·苯磺隆24%可湿性粉剂28.8~43.2g/hm2能有效防除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药后45d,对猪殃殃、泽漆、麦家公、播娘蒿的株防效在90.5%~94.2%,鲜重防效在92.1%~96.4%。在推荐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10mL/1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g/66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20mL/667m^2+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1g/667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荠菜)药后45d防效均在83.4%~89.8%之间,可以有效控制麦田阔叶杂草.几种除草剂对荠菜、播娘蒿的防效相当,对猪殃殃的防效,以5.8%双氟·唑嘧磺悬浮剂(麦喜)处理的最好,以75%苯磺隆干悬浮剂(巨星)处理的最差.  相似文献   

9.
吡草醚室内除草生物活性测定及对小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吡草醚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研究了吡草醚对我国北方小麦田常见5种阔叶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对3个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吡草醚对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和麦瓶草Silene conoidea的防效好,GR_(90)值分别为3.66、4.21、2.57 g(a.i.)/hm~2,对猪殃殃Galium aparine、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的防效略差,GR_(90)值分别为11.41、17.39 g(a.i.)/hm~2,其活性是苯磺隆的2.27~9.07倍;吡草醚对抗苯磺隆荠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GR_(90)值为47.55 g(a.i.)/hm~2。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性好,当剂量为384、192 g(a.i.)/hm~2时,小麦出现轻微触杀性药害;济麦22、良星66和矮抗58对吡草醚的耐药性分别为对苯磺隆的2.00、2.41和1.18倍。吡草醚在供试3个小麦品种与5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22.80~309.73之间,优于苯磺隆。表明吡草醚茎叶喷雾处理对温室盆栽阔叶杂草具有速效性好、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点,是具有开发前景的一种麦田除草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剂量40%氰草津悬浮剂+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对豫南稻麦茬区小麦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40%氰草津悬浮剂1 200~1 800 g/hm~2+75%苯磺隆32.1~48.0 g/hm~2处理对卷耳的株防效均达100%;40%氰草津悬浮剂1 500~1 800 g/hm~2+75%苯磺隆39.9~48.0 g/hm~2处理对猪殃殃、婆婆纳、荠菜的株防效达90%以上,显著高于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和40%氰草津悬浮剂单剂处理对麦田杂草的防效;两者混用对看麦娘有一定的兼治效果。说明40%氰草津悬浮剂+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具有优异的防效,对单子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阔叶杂草是苗圃中重要的危害性杂草,然而控制苗圃阔叶杂草的有效化学方法却很少,主要原因是能防除阔叶草的除草剂往往对苗木不安全或缺少对其安全性研究。选择甲嘧磺隆、乙氧氟草醚和扑草净3种杀草谱较广的除草剂,通过2015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下这3种除草剂对苗圃常见苗木云南黄馨、金钟扦插苗成苗、发芽、生根、株高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药时雨水、土壤湿度可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状况,雨水多、湿度大,则发根、出叶少;用药时间影响药剂效应,扦插前用药,药剂影响大于扦插后用药,这可能是扦插前、扦插后苗在遇药时的叶芽状态及水分不同所造成的。研究还发现,药剂对苗木成苗无不良影响,7.5 g a.i./hm~275%甲嘧磺隆WDG处理对苗木出叶、株高无影响;而在生根方面,在药后30 d,只有对照的71.1%,用药后100 d,与对照相当,乙氧氟草醚144、288 g a.i./hm~2,扑草净450、900 g a.i./hm~24个处理的结果与甲嘧磺隆7.5 g a.i./hm~2处理相同;对于甲嘧磺隆15 g a.i./hm~2处理,在前期对苗木出叶、生根都有较大影响,3个月后影响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甲嘧磺隆22.5 g a.i./hm~2处理对苗木出叶、生根、株高的抑制可持续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2.
70%苯嘧磺草胺WDG与41%草甘膦AS混用,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对未出土的杂草有一定封闭作用;70%苯嘧磺草胺WDG 21~42 a.i.g/hm2+41%草甘膦AS 1 230 a.i.g/hm2在免耕地除草后,对后茬直播油菜有一定影响,应进一步试验验证,但对后茬移栽油菜、直播小麦影响较小,可以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几种除草剂对不同麦类品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对50个麦类品种和4个除草剂效应进行了研究。一种除草剂对不同的麦类品种在出苗数、百株苗分蘖数、百株苗鲜重的抑制率有差异,不同的除草剂对一个麦类品种也产生不同的抑制率。从中选出14个品种用甲黄隆超微WP ai 0.5g/666.7m~2进行喷雾处理作产量测定,增产率最高的是浙麦4号,为24.18%,增产率最低的是扬87—158,为0.67%。浙麦1号上几种除草剂的比较试验,增产率最高的是绿黄隆超微WP ai 0.75g/666.7m~2,为33.3%,增产率最低的是丁草胺60%EC75ml/666.7m~2,为16.8%。试验结果表明,甲黄隆在浙麦1号上的最佳施用期是播后芽前至一叶一心期,最佳施用量是ai 0.3~0.4g/666.7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春季有效防除麦田茼草的除草剂配方。结果表明,40%肟草酮水分散粒剂60g/667m2+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00g/667m2、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1g/667m2+30g/L甲基二磺隆油悬剂12g/667m2、40%肟草酮水分散粒剂60g/667m2+30g/L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0g/667m。处理均可用于春季小麦田蔺草的有效防除,且对小麦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5.
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水稻纹枯病,开展了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田间试验研究。采用38、75、112g(a.i.)/hm23个浓度兑水后进行田间喷雾,施药3次后第7d对水稻纹枯病平均防效分别为75.94%、85.69%、95.47%。经方差分析,供试药剂不同剂量处理间防效相比,差异显著,中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均呈极显著。试验证明嘧菌酯.戊唑醇50%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药后对水稻安全,在发病前施药效果更好,使用剂量以75~112g(a.i.)/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喹草酮是一种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 (HPPDs) 除草剂,为明确该药剂在小麦田的应用前景,在温室内进行了3个施药时期 (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 对小麦田22种杂草的活性测定和3个小麦品种的安全性测定,同时在田间开展了两年的10%喹草酮悬浮剂除草效果测定。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于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3个施药时期施药,喹草酮对小麦安全性高,在推荐最高施药剂量有效成分720 g/hm2条件下,3个供试小麦品种均生长正常;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两种阔叶杂草对喹草酮高度敏感,苗后处理的GR50值(有效成分,下同) 在1.4~5.4 g/hm2之间,GR90值在6.8~14.2 g/hm2之间,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GR50值在13.3~13.8 g/hm2之间,GR90值在47.7~64.0 g/hm2之间;另外,苗后施药对猪殃殃、麦家公和播娘蒿也有较好防效,GR50值在7.3~98.9 g/hm2之间,且与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的防效间差异显著。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在有效成分300 g/hm2剂量下施用对小麦安全,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防效高,近100%,对播娘蒿和猪殃殃防效略差,在65.3%~80.1%之间。可见,喹草酮在小麦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复配筛选研究以扩大其杀草谱。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喷雾助剂和静电喷雾器对炔草酯的减量增效作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63%激健水剂、3%安融乐悬乳剂和75%超加必乳油3个喷雾助剂以及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对炔草酯除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助剂激健、安融乐和超加必对常规背负式喷雾器喷施炔草酯增效作用明显,在有效成分剂量 (下同) 34 g/hm2的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 (WP) 中分别添加激健 (制剂量,下同) 225 mL/hm2、安融乐90 mL/hm2或超加必240 mL/hm2的总草防效显著优于15%炔草酯WP 34 g/hm2和45 g/hm2单用处理,在15%炔草酯WP 34 g/hm2中添加以上设定浓度的激健或安融乐处理甚至可以达到15%炔草酯WP 68 g/hm2单用处理的除草效果。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对15%炔草酯WP增效作用显著,静电喷雾器喷施15%炔草酯WP 34 g/hm2的除草效果甚至显著优于常规喷雾器喷施15%炔草酯WP 68 g/hm2的除草效果。添加喷雾助剂和采用静电喷雾器施药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是减少除草剂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 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 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 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 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 防效均达90.73%以上, 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 489 kg/hm2以上, 糖分增加1.8%以上, 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 连喷2次, 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几种除草剂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除草剂对当前南疆地区冬麦田播娘蒿、萹蓄、硬草等杂草的防除效果,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药后50 d,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37.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37.5 g a.i./hm2、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66.5 g a.i./hm2对播娘蒿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为100%,对萹蓄的鲜质量防效均在92%以上,对硬草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88%以上,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0.
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复配增效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复配制剂的研究对于延长新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缓解靶标生物的抗性、扩大防治谱、降低防治成本、提高药效和环境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筛选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增效复配配方,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8种农药单剂及复配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利用共毒因子法定性筛选出16组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并对其中15组进一步利用共毒系数法定量筛选,得到有增效作用的5组配比,分别为烯啶虫胺与毒死蜱按1∶30配比以及吡虫啉与异丙威分别按7∶40、7∶200、7∶400和7∶1 000配比;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2.5、242.1、212.4、638.1、417.7,其中吡虫啉与异丙威按7∶400配比具有最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