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陆中华 《中国食用菌》2023,(4):110-114+119
通过介绍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与特点,包括结构持续优化、生态循环模式多样、设施装备持续升级、科技创新持续发力、三产融合持续深化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浙江省食用菌产业主要存在的发展理念、产业格局、科技创新、发展机制、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聚焦高质高效,明确食用菌发展思路;聚焦资源禀赋,着力优化产业新格局;聚焦创新驱动,着力增强产业源动力;聚焦机制创新,着力增强产业活力;聚焦数字赋能,着力提升产业生产效力;聚焦品牌文化,着力提升产业影响力;聚焦两大市场,着力构建双循环体系;聚焦政策扶持,着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等8个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阐述了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坚持发挥区位优势,优化、调整食用菌结构;坚持生态、效能优先,稳步推进菌种、菌料的专业化生产;坚持质量安全,切实抓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坚持企业依托,逐步实现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坚持科技创新,提升食用菌产业;坚持依法治菌,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8,(6)
调查了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影响南阳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因素;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发展、强化品牌创建、完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食用菌电商平台具有的拓宽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提高食用菌产品竞争实力、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建设食用菌产业电商平台的重要性。介绍当前食用菌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种模式,指出与C2C模式相比,B2C模式、B2B模式和第三方平台模式更符合我国当下食用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提出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电商运营存在的问题,指明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路径:培育农村食用菌电商品牌;优化食用菌电商运营环境;培育食用菌电商专业人才;健全食用菌智慧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的调研,分析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围绕促进南平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了扶持引导现代菌业、改革完善常规模式、研究推广循环菌业、探索创新增效方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9,(6)
分析了新余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新余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建议: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走科技创新之路,提升食用菌产业水平;坚持企业依托,逐步实现食用菌产业化升级;坚持质量安全,切实做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宁德是我国食用菌最大的优势产区之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该研究概述了食用菌产业生产、发展模式、品牌培育、营销及生态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设施化栽培、培育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三产融合、强化人才保障等对策,以推动宁德市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概述两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两当县食用菌产区地理气候、区位优势、菌种资源、市场前景等,并对食用菌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及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等方面提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是邹城特色农产品,山东邹城已成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高品质食用菌的要求不断攀升,食用菌产业已逐渐发展为邹城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虽然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邹城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和品牌创新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0,(5)
为探寻具有浙江特色的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分析了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振兴四方面有利条件和四大问题;以实证形式探讨了培育食用菌产业发展新动能路径,即创新经营体系促主体可持续发展、“筑巢引凤”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促集约化生产、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促产业振兴,优化产品供给侧提高生产效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机器换人和丰富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优良菌种保种繁种和新型菌种技术推广、争取用地用电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规模主体发展等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食用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障碍。针对这些问题,系统讨论了食用菌电子商务的线上线下营销策略。利用电子商务解决食用菌的营销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提高我国食用菌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2.
高学博 《中国食用菌》2021,(1):162-164,168
作为食用重要产地之一的平泉市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到当地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增加当地旅游活动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利用民俗文化打造食用菌文化旅游产业园,将平泉食用菌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有效融合。建立综合性食用菌文化旅游产业园,构建民俗文化与食用菌产业旅游的创新融合方式,不断深入挖掘产业旅游新的内涵与形式,实现平泉市食用产业旅游的发展与当地民俗之间的有效融合。有效利用民俗增加食用菌产业旅游价值,同时建立对当地民俗文化新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在平泉市能够达到良好的社会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食用菌种类及其分布、产值、食用菌企业、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介绍了粤北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菌种问题突出,品牌意识缺乏;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质量安全无保障;资源浪费严重;精深加工不足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晓南 《中国食用菌》2020,(3):79-80,84
财务管理是实现食用菌产业战略目标的保证,针对产品增产不增效、精深加工不足、品牌价值不高等问题,分析了食用菌产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食用菌产业财务管理现状,并提出了财务管理有效策略,以期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肖文珍 《中国食用菌》2020,(1):105-107,110
介绍了我国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给出了食用菌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对食用菌的物流成本进行了核算;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条件下,食用菌产业可以尝试订单生产模式等一些新型的商业来积极寻求转型升级,整合互联网资源,共同应对机遇和挑战,从而达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杨海燕 《中国食用菌》2021,(1):124-126,131
食用菌产业扶贫是践行"精准扶贫"理念、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和贫困户收入来源单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以"精准扶贫"为视角,分析食用菌产业扶贫现状及问题,提出要精准识别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精准统筹产业发展资源和精准探索产业管理模式等建议,为全面提升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质量,拓宽产业发展路径,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企业能否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调整产能过剩,解决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低和科研创新能力低的问题,从而激发市场的竞争活力,提升食用菌产业的规模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迅速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此,通过分析食用菌市场的发展现状,龙头企业的运行模式,企业并购的现实因素等方面来总结龙头企业进行并购的积极影响,以期能为食用菌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焱 《中国食用菌》2020,(2):96-98,101
从共享旅游文化、共享食用菌历史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发展食用菌个性化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的思路;结合食用菌绿色、健康和生态的核心体验元素,给出了依托食用菌绿色、生态的品牌优势,打造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食用菌旅游资源的共享经济模式,提出以重庆食用菌美食为龙头,利用多种共享经济新业态来带动重庆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康秀玉 《蔬菜》2022,(4):56-58
立足香河县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县域内蔬菜产业的生产、优势、规模带动情况和现阶段面临的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重化肥轻有机肥、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龙头企业实力弱、高端精特蔬菜少、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打造香河品牌、推行节本增效措施、健全产销对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一系列县域蔬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食用菌产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及行业未来趋势,从食用菌栽培历史入手,阐述了目前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升、栽培品种多样化且形成了明显区域产业集群的现状;同时,也指出存在发展不平衡、自主产权品种稀缺、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传播食用菌文化以促进文化与产业相融合、提高品质以增加食用菌产业市场和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以促进品种多样化等对策建议,旨在为食用菌产业未来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