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健壮的鱼一般是成群集游,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受惊即刻潜入水中,病鱼则通常离群独游,行动呆慢,反应迟钝,受惊后略向水下潜游,尔后缓缓游出水面。当鱼患有鱼鲺病等寄生虫病时,会在水面打转不停地跳跃。  相似文献   

2.
在养鱼过程中,由于缺乏诊断技术与设备,常给正确诊断鱼病带来一定困难。怎样在缺技术、缺设备的情况下及时地诊断鱼病,对症下药呢?根据笔者多年的养鱼实践和多方面的经验总结,主要依据有以下八个方面。1.依据鱼的活动情况诊断。健壮的鱼一般是成群集游,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受惊即潜。病鱼则通赏离群独游,行动呆滞,浮  相似文献   

3.
1、鱼类的活动健康的鱼常在水的中上层群游,反应灵敏,受惊时迅速潜入水底.有病的鱼常离群独游,喜停留在水面及池边,反应迟顿,易捕捉,有的病鱼成片浮在水面或拥挤成团,显得极度不安,时而上跳下窜,时而急剧狂游,甚至靠近岸边摩擦,有的头部朝下,尾鳍露在水面上,似船帆,缓慢游动,有的在水面上侧身打旋急游,有的腹部向上或横卧水面.  相似文献   

4.
准确判断养殖鱼类是否生病,正确诊断鱼病,是广大养鱼生产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1.鱼病的发现 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来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吃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别:若鱼儿在水中(水面)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或停浮在岸边;鱼儿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跳出水面,或是头朝下尾朝上,尾巴翘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药饵防治鱼病是一项简单实用的好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让鱼吃到适量的药饵,是能否有效防治鱼病的关键。一、用药饵治鱼病的原则当鱼发病后,首先要正确诊断病因,只有确定是什么病,才能够对症选择药物。一是药饵适合治疗需要通过内服才有效的鱼病,比如肠炎病;而通过对水体消毒或对鱼体表杀菌即可治疗的鱼病则不适合用药饵治,如水霉病。其  相似文献   

6.
鱼病的诊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病的诊断供检查的病鱼应是活的或刚死不久,鱼体湿润。1.肉眼诊断常见鱼病的发病部位均集中在体表、鳃瓣和肠道,应对这些部位重点观察。①体表检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1淡水鱼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1.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1.1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水温较低,鱼群活动减少,鱼病发生相对较少,因此鱼病防治极易忽视。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1.赤皮病该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病鱼反应迟钝,浮游于水面。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防治方法: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强力菌毒杀"50毫升全池泼洒,预防效果良好;治疗时,每亩水面平均水深  相似文献   

9.
正胭脂鱼隶属于鲤形目、胭脂鱼科、脂鱼属。近年来,在川南地区随着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胭脂鱼已经成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主要有精养、套养、网箱养殖。但随着胭脂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的扩大,鱼病已逐渐成了胭脂鱼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常见的胭脂鱼病原体为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的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或鳃部,病鱼体质清瘦,独游水面时缓时急转圈,行动呆滞,如不及时治疗,不久便死亡。它  相似文献   

10.
<正>肉眼检查(简称目检)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肉眼找出病鱼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从而诊断鱼患了什么病。对鱼体进行目检的部位和顺序是体表、鳃和内脏。具体方法为:1.体表。将捞出的活病鱼或刚死不久的病鱼放在鱼盘或白瓷盘中,对头部、嘴、鳃盖、鳞片、鳍条进  相似文献   

11.
刘丽 《河南农业》2019,(19):56-56
一、预防鱼病的重要性鱼病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预防鱼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鱼类疾病的不易观察性鱼类不像禽畜生活在陆地上,得病后容易观察,治疗时可以采用注射或口灌等强行方式。鱼生活在水中,其日常活动在水面以下,其日常行为不易被觉察。一旦观察到异常行为时,往往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同时,鱼一旦患病,我们只能抽样检查,而抽到的鱼,往往是健康鱼,所以抽检的准确性不高。  相似文献   

12.
超市买鱼     
肉眼检查(简称目检)是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肉服找出病鱼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从而诊断鱼患了什么病。对鱼体进行目检的部位和顺序是体表、鳃和内脏。具体方法为:  相似文献   

13.
<正>一、鱼类病害的诊断1、现场调查全面了解鱼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鱼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蹿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  相似文献   

14.
大水面淡水网箱养鱼与池塘养鱼有较大的区别,采用大水面淡水网箱养鱼鱼病的发生几率较大,不利于养殖,在鱼发生疾病的情况下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不利于防控鱼病的蔓延,而且采用鱼药进行治理时也起不到较好的效果,所以这些都造成了大水面淡水网箱养鱼鱼病防控的困难,文章详细叙述了大水面淡水网箱养鱼鱼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鱼病防治技术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病诊断技术又是鱼病防治的基础,近年来国内随着鱼病防治工作的加强,人类医学上和动物医学上的一些技术用于鱼病的诊断。鱼病诊断技术正在向健康、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诊断技术。1.荧光抗体技术(FAT、免疫荧光技术)在免疫学、生:是物化学和显微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以荧光色素标记病鱼的抗原或抗体,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相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的荧光反应。该技术的优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出速度快。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16.
正1鱼类病害的诊断1.1现场调查全面了解鱼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鱼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蹿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了解近期渔业生产情况、现场观察预判鱼体病情和进行病鱼个体检查等方法诊断鱼病,及时发现、准确诊断、采取合理措施对症施药,从而达到预期防治效果,避免鱼病蔓延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一、常见鱼病的肉眼诊断方法1.检查鱼体体表。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  相似文献   

19.
程晨 《农家致富》2009,(16):45-45
一、症状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常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 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前提,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愈鱼病的目的。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许多鱼病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其防治方法也就各异,应加以区别。现将生产上烂鳃症状鱼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