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的理化性质、污染状况、毒性作用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测定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方法,进行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样品、高效液色谱法(HPLC)测定玉米中DON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快速测定玉米中的DON,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kg,定量下限为0.067 mg/kg,回收率大于80.0%,精密度小于6.0%。该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检测限低,适合用于大批量玉米等粮食作物样品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玉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与生霉粒含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新收获玉米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保存,并产生生霉,通过对不同生霉含量的玉米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特定温度下,玉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随玉米生霉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为粮食企业仓储环节安全储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玉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与生霉粒含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新收获玉米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保存,并产生生霉,通过对不同生霉含量的玉米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特定温度下,玉米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随玉米生霉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为粮食企业仓储环节安全储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是一种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为了制备抗DON的抗体,必须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加大DON的分子量.本研究采用保护-去保护策略使DON的C3上的羟基与琥珀酸酐反应,使DON衍生后获得1个羧基.利用薄层色谱法跟踪反应进程,反应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分析,得出[M H] 为397.2,确认为3-半琥珀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HS-DON).3-HS-DON与载体蛋白采用碳化二亚胺法进行偶联,偶联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推断偶联成功,并研制出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镰刀菌在繁殖期间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谷物中最为常见的真菌毒素,其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文章就脱氧雪腐镰刀菌的毒性作用机理以及对动物生产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本实验室研制的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建立的竞争间接ELISA方法对江西省部分猪场的45份猪全价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67%样品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大于100 ng/g,4份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100 ng/g。  相似文献   

8.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其在粮谷类及其制品、饲料中污染较常见,对人畜有一定的急、慢性危害。因此,研究安全、有效降解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充臭氧的时间、水的温度、以及p H等探讨了影响臭氧在水中饱和度的因素,以及采用饱和臭氧水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50 mL超纯水中,以0.5 L/min的速度充臭氧5 min后,当温度为0℃,p H值为4.0时,臭氧浓度可以达到饱和,此时臭氧含量为73.2 mg/L。用1 mL该饱和臭氧水分别对5μg和10μg的DON标准品进行降解处理,其降解率分别达到99.0%和98.5%。然后采用该饱和臭氧水对面粉中加标的DON进行了降解试验,DON的降解率为82.6%。最后又对实际阳性的小麦、玉米、面粉3种样品中的DON进行了降解试验,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降解率在82.46%~83.70%。由此得出,饱和臭氧水能有效降解食品中的DON,降解后的DON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1 mg/kg)。  相似文献   

9.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及其特点。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毒类型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毒素类型,其中78株菌株产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1株菌株产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F.graminearum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病原菌的扩展速度与毒素产生量之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有效筛选抗病品种、选择防控药剂、生防菌株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方法]测定从带病麦穗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小麦赤霉病菌株对多菌灵、戊唑醇杀菌剂的抗药性,并利用紫外光诱导得到抗性突变菌株,同时测定了抗药突变菌株菌丝的生长量,分析了抗性突变菌株产孢及孢子萌发特性,最后提取并测定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含量。[结果]安徽、江苏地区的田间已检测到小麦赤霉病菌抗性菌株,紫外光诱导也获得了该病菌抗性菌株;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方面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远低于敏感菌株;样品中的DON毒素含量随着病情级别和病粒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据病粒率来测算DON毒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治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