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开展了桢楠(Phoebe zhennan)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GGR6富根试验。结果表明:桢楠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比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60∶35∶5。桢楠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喷施处理后,其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及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均有明显差异,宜采用GGR6溶液浓度为100 mg/L进行喷施,比对照,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70%以上。富根壮苗出圃率达75%。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质对印度紫檀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心土中添加椰糠、泥炭土、塘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进行不同体积比或质量比混合作为育苗基质,培育印度紫檀容器苗,旨在筛选出适宜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容器苗苗高、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根瘤菌、生物量、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非常显著。综合分析评价各项指标,筛选出较适合印度紫檀容器育苗的培育基质为黄心土70%+塘泥30%、黄心土99.5%+钙镁磷肥0.5%、黄心土50%+椰糠50%和黄心土99.75%+钙镁磷肥0.25%。  相似文献   

3.
闽楠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腐熟有机肥∶钙镁磷肥=70∶20∶5∶5。不同浓度GGR6叶面喷施处理后的闽楠大田苗,其苗木根长5 cm的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宜采用20 mg/L GGR6液连续喷施苗木叶面3次,可使苗木5 cm的Ⅰ级侧根数比对照增加80%以上,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加25%以上,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4.
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50:45:5。赤皮青冈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其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宜采用100 mg/L GGR6喷施叶面且连喷3次,在此处理下,相比对照,赤皮青冈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70%以上,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富根壮苗出圃率达75%。  相似文献   

5.
大叶黄杨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方式进行大叶黄杨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基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大叶黄杨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谷皮+塑料小拱棚的发芽率最高,达87.7%;不同基质对大叶黄杨播种苗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混合基质(黄心土∶粗河沙∶草木灰+0.5%钙镁磷肥=1∶1∶1+0.5%)最优,苗木平均高、地径、主根长度分别达14.5 cm、0.22 cm、19.0 cm,≥5 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3.6条/株。  相似文献   

6.
于2011年夏季进行红花檵木不同基质(林地表土+0.5%钙镁磷肥、火烧土、细潮沙)、不同生根剂(ABT1号生根粉、NAA(萘乙酸)20%粉剂、清水对照处理)的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林地表土+0.5%钙镁磷肥和火烧土的扦插生根率均较高,分别达92.7%和93.3%,扦插的生根率、抽梢长度、≥5 cmⅠ级侧根数显著高于细潮沙;ABT1号生根粉和NAA(萘乙酸)20%粉剂处理插穗的扦插生根率均较高,分别达93.7%和93.0%,生根率、抽梢长度、≥5 cmⅠ级侧根数比清水处理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俞琳 《绿色科技》2020,(3):112-113,115
于春季采用毛杜鹃木质化枝条为插穗,进行了不同基质(细河沙、黄心土、黄心土50%+细河沙50%)、插穗不同长度(3~4cm、4~6cm、6~8cm)的容器苗扦插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黄心土50%+细河沙50%作为基质的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平均抽梢率分别达96.0%、6.2条、95.9%;插穗长度4~6cm的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平均抽梢率分别达96.4%、6.3条、96.3%。  相似文献   

8.
设置泥炭土、水稻田土、钙镁磷肥不同配比的5种基质,开展青冈栎容器育苗基质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青冈栎容器育苗最佳基质为泥炭土∶水稻田土∶钙镁磷肥=50∶45∶5;在此种基质上生长的青冈栎幼苗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7%;该基质中生长的青冈栎幼苗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径与其它4种基质中的有极显著差异,其苗高达73.2 cm,高出总平均值31%;地径达8.0 mm,高出总平均值19%,富根壮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从中山杉基质配置、幼苗装袋,容器苗管理等技术环节介绍中山杉容器育苗技术,分析中山杉幼嫩裸根苗在不同基质中的试验成活率表明,在基质A(苗圃土80%+泥炭土20%)中,中山杉生长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娜塔栎富根壮苗,提高娜塔栎移载造林成活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娜塔栎1年生苗出现测苗为观测对象,每个试验处理观测30株/重复,3次重复,共90株苗。观测调查指标包括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娜塔栎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60∶35∶5。娜塔栎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其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明显差异,宜采用100 mg/L GGR6喷施叶面,相比对照,娜塔栎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60%以上,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贝壳杉苗期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通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营养元素N、P、K三因素三水平及其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分析了各元素及其水平对贝壳杉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确定了贝壳杉(Agathis dam-mara)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1~8个月不同处理间都呈极显著差异,低水平的营养元素对促进贝壳杉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好于高水平,以N1P1K1处理即每株施尿素2.2 g、钙镁磷肥16.6 g、氯化钾1.7 g效果最好,且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对贝壳杉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都是N〉P〉K。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容器育苗最佳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千年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地上鲜重、整株干重、地上干重存在极显著影响,对整株鲜重存在显著影响;试验设计的9 种基质中,泥炭100%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这两种基质配方的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生长最佳,千年桐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及容器空气切根与否4个处理对1年生木荷容器苗生长性状差异进行研究,以选择出最佳的木荷容器育苗方案。结果表明:1年生木荷容器苗受基质和空气切根的影响不显著,其基质配比中泥炭比例达到50%即可。而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对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随缓释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缓释肥量2.5 kg/m3时其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容器规格为4.5 cm×12 cm时生长表现最好。综合考虑容器苗生产成本,1年生木荷容器苗最佳育苗方案为:基质中泥炭-谷壳配比为5∶5,无纺布容器规格为4.5 cm×8 cm,基质中缓释肥量为2.5 kg/m3。  相似文献   

14.
草珊瑚林冠下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珊瑚播种育苗试验在杉木近熟林、阔叶树近熟林、毛竹林的林冠下进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冠下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对草珊瑚种子的发芽率、苗木保存率及生长量均有显著影响;杉木近熟林林冠下较适宜草珊瑚的种子发芽率、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主根长度、侧根长度、≥3 cm侧根条数7项指标平均达85.1%、83.6%、8.2 cm、0.18cm、5.3 cm、8.4 cm、4.2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容器育苗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最佳组合.[方法]以秦岭北坡华山松天然分布区为试验地,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华山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与氮肥、磷肥施用量和基质配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华山松苗高的因素主次为:磷肥>氮肥>基质配比;地径:氮肥>磷肥>基质配比;针叶数: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16.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研究了容器规格、肥料种类和育苗基质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容器规格和育苗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个组合处理进行分析,半年生桢楠的容器育苗最佳组合为8 cm×12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80%森林土+20%的火烧土作为育苗基质,其次是10 cm×14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100%森林土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就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等因子对文冠果育苗的影响情况分别进行了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试验,并通过指标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优选出了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及其处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分别是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5月中旬播种、种子等级为Ⅰ级、覆土厚度为5 cm、基质为牛羊粪+本地土、营养杯规格越大的苗木其长势越好;土壤理化性质对文冠果育苗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层厚度与苗高、地径间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土壤养分是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适于其苗木生长的土壤p H值在6.5~8.0之间。  相似文献   

18.
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杉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杉木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选用3种基质类型、13种配比、4种容器规格,重复3次,20株小区的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2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泥炭比例在80%的范围内,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苗高逐渐增加;容器直径在14 cm范围内,苗高随着容器规格增大而增加,容器直径超过14 cm,苗高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苗木高度和容器苗生产成本,2年生杉木容器苗培育的最佳基质配比为:18%的黄心土+73%黑龙江泥炭土+3%菜枯+3%糠灰+3%珍珠岩,最适容器规格为高20 cm,直径14 cm。容器苗生长不仅受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其主效应之间还存在交互效应。因此,要根据容器苗培育年限相应的调整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杉木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