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草地流转有利于优化草地资源配置和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实证分析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青海和甘肃两省牧区的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分析了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草地规模和收入水平下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效应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1)草地转入有助于提高牧民家庭收入,草地转出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2)草地转入对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6 576元,可促使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47.25%;草地转出对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处理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草地转入对较大规模和高收入水平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大,低收入和草地面积较小的牧户无法从草地流转中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可能扩大牧民收入差距。据此提出,应当发挥草地流转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制度在草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草地流转中租金的确定机制,保护低收入牧户在草地流转中的利益,提高草地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2.
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需要牧户调整放牧强度。草地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数字技术是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内在动力,二者结合导致的草地利用强度变化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重大,故研究数字技术采纳、草地流转对牧户载畜率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内蒙古322户纯牧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对牧户放牧强度的直接效应,选择调节效应模型分析草地流转影响数字技术与放牧强度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采纳可有效降低牧户放牧强度,且在不同收入占比牧户间存在异质性;草地流转对数字技术降低牧户放牧强度具有调节效应,其中草地转入负向调节数字技术对放牧强度的抑制作用;草地转出呈正向调节效应。因此,为可持续利用草地资源,引导牧户调整放牧强度,应推广数字技术,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培训,提高牧户数字素养与技能;完善线上草地流转交易平台,加强转入草地使用情况监督;增加牧户非农生计策略选择,推动草地转出长期化。  相似文献   

3.
智荣  陈梅梅  闫敏  李平 《草地学报》2022,30(12):3392-3401
为探究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锡林郭勒盟219户牧民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草原补奖政策促进牧民增收,尤其是对低收入牧户家庭增收效果显著;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对牧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当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分别增加1公顷、1羊单位,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02%,0.15%;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分别提高1%时,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65%,0.43%,1.83%;各因素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影响及作用程度具有差异性,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比例增收效果趋于加强,而家畜出生率和出售率的增收效果则趋于减弱。因此,建议引导牧民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牧民的草地流转意愿,促进牧区草地的规模化经营。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和逐步回归的步骤和要求,从牧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特征、草地特征4个方面,对东乌珠穆沁旗牧户牧草地转入行为及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牧区草地流转已初具规模,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为主,草地主要集中在分散牧户手中;集中各项资源优势的牧户倾向于转入草地;草地转入规模受多种变量的影响。因此,建议逐步推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流转户的相关保障制度;加强草原承包经营权的宣传力度,提高牧户意识;加大教育投入,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5.
以玉树、那曲、阿坝、甘南4个地区共495个牧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和Probit实证计量模型从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牧民草场畜牧业经营特征和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青藏高原牧区草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牧户家庭草地承包面积对草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牲畜数量对草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变量中,那曲地区牧户的草地转入行为显著低于其他3个地区,而甘南和阿坝牧户的草地转入行为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地区。根据上述结果,对促进牧区草地的有序流转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对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牧区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的289户牧户调研数据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影响牧户草场流转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学历、户主是否为嘎查领导、草场流转合同形式、离苏木远近、牧草高度等因素对牧户草场流转行为有显著影响;牲畜头数、人均草场面积、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和草场转入转出期望年限等因素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有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对牧户草场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草场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草地承包经营制度也在不断变革,草地流转作为改善牧区草地破碎化问题的关键被广泛关注。该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尊重牧户意愿的前提下,从牧户家庭属性因素对牧户参与流转的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牧户参与流转的意愿与所处草地类型有关;(2)牧民参与草地流转的意愿与户主资源禀赋无关,因家庭资源禀赋不同而异;(3)牧户参与草地流转的程度与方式与户主年龄、放牧强度、生活支出与家庭承包草地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产量和利润最大化理论,基于随机抽样调查构建多元选择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牧户放牧决策差异及导致牧户过度放牧的内在机制,分析牧民家庭收入、畜牧业科技推广、草地管理投入、牧户兼业行为和风险意识等变量对牧户放牧决策的影响,模拟不同政策组合下过度放牧牧户降低牲畜存栏量的意愿。研究表明,1)牧户生产决策受畜产品价格影响大,然而,不同质量畜产品价格差异小,导致牧民忽略畜产品品质而过度追求存栏量,引致草地禁牧政策失效;2)牦牛饲养比重对牧户减少牲畜存量的边际倾向值最大,比重每增加1单位,牧户意愿降低牲畜存栏量5.684单位,由于牦牛饲养草地需求较多,对是否降低存栏量敏感;3)大部分牧户倾向于选择经济效益,寻找兼顾生态与经济,能够有效提高牧户参与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未来西藏牧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策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退牧还草工程对内蒙古鄂温克旗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春花  曹致中 《草业科学》2009,26(12):19-23
以内蒙古典型项目区鄂温克旗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了解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影响因素。工程的实施使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和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实施前分别增长22.9%、30.6%和6.9%;单位面积草地畜牧业净收益、项目牧户家庭畜牧业收入同比增加28.69%和5.82%,畜牧业支出减少11.70%。畜牧业生产收益不仅受到退牧还草工程的影响,还受到牧户家庭自身特征的影响与作用,其中,牧户拥有的草地资源和劳动力参加率对畜牧业生产收益影响均十分显著,草地资源占有量标准化系数达到0.461。畜牧业收益还与户主的教育水平和干部经历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研究可为完善补偿体系、巩固退牧成果、实现退牧还草工程的预期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M嘎查率先创新牧区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成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对草场经营权"再集中",实现草场的统一管理。本研究以M嘎查的全样本牧户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模型,从家庭禀赋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探索了牧民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牧民家庭非畜牧业收入占比、是否有贷款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不同草场规模牧户的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就大牧户而言,畜牧业家庭劳动力人数负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家庭总收入和兼业收入占比则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而对中小牧户来说,草场是否发生流转与其参与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结合以上结论,笔者从建立生态、经济、社会保护利用机制,提高金融部门支持力度,根据不同牧户分类引导等角度提出了促进牧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笔者对栗园草场牛耳大黄蔓延挤占其他牧草生存空间状况进行了调查,目前该草场已处于牛耳大黄蔓延最严重阶段,危害区域集中分布在草场平坦肥沃的地块和道路附近,尤其是水肥充足的区域。该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繁殖特征表明,它可以利用种子向外进行远距离随机扩散,占据一定位置后,再以无性繁殖方式和种子扩展侵占范围,  相似文献   

12.
碘伏毒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强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具有高效、广谱、贮存稳定、毒性低等特点。小鼠的LD50大于5000mg/kg·BW,属于实际无毒。蓄积系数均大于5,为弱蓄积作用。慢性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00mg/kg。碘伏无致突变作用。过敏反应很少见,出现口腔粘膜瘙痒、肿胀和灼痛感,并伴有头痛、头昏,嗜睡等症状。碘伏有效浓度为5%时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阴道粘膜有极轻刺激性。有效浓度大于2.5%时,对角膜上皮产生明显损伤作用,用1.5%有效浓度注入前房即可产生内皮毒性作用。有效浓度小于1.0%时对角膜上皮和内皮无毒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学者也相继从肌肉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和遗传学等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网络运行时如果出现故障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VRRP就是一种用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协议。本文基于eNSP环境研究了VRRP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草地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和P肥均使草地生产力显著提高;N肥以225kg/hm2尿素较为适宜,P肥以150kg/hm2过磷酸钙较为适宜;在混播草地中,施N肥和P肥对羊草+草原2号苜蓿草地与无芒雀麦+草原2号苜蓿草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相对来说前者比后者更好.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欣然  牛翠娟 《饲料研究》2001,(10):20-21,27
大蒜素(Allitridi)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具有防癌、降压、健胃、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在我国医疗上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大蒜油治疗家禽疾病的记录,现已广泛用于医药、兽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中,近年来已开发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的作用广泛、效果显著、无残留、无抗药性,不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对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改善动物产品肉质及预防疾病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影响,我们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进行了鲤鱼养殖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试验分别进行预防对比试验、雏鸡治疗试验及阳性种鸡治疗试验三种类型,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分别各选取400只1日龄的健康雏鸡,阳性蛋种鸡治疗试验选取400只240日龄确诊为鸡白痢的种鸡,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两个类型各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100只,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及CK,试验为期30d;种鸡治疗试验则选取400只240日龄经检测呈阳性蛋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自由饮水5d,间隔5d重复治疗一次,共治疗3个疗程,以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试验期间各组的饲养管理均相同。结果表明:(1)对雏鸡预防效果方面,试验Ⅰ成活率为89%,试验Ⅱ成活率为85%,试验Ⅲ成活率高达97%,CK成活率为55%,试验Ⅲ的成活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提高了8%(P0.05)、12%(P0.05)和42%(P0.01);(2)在雏鸡治愈率方面,试验Ⅰ治愈率为80.46%,试验Ⅱ治愈率为66.67%,试验Ⅲ治愈率为85.39%,试验Ⅲ的治愈率分别比试验Ⅰ和试验Ⅱ提高了4.93%和18.72%;(3)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Ⅲ的死亡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及CK降低了11%、16%及26%。产蛋数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多产692枚、727枚和1810枚,检测阳性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降低了52%、70%和77%。使用白头翁和微生态制剂结合起来,对预防和治疗鸡白痢,提高雏鸡提成率和产蛋量,降低阳性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