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川攀西蔗区甘蔗品种育目标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攀西蔗区丰足的光能资源居四川首位,现已是我省主产蔗区;但品种滞后于生产发展所需与旱坡地植蔗的客观现实表明,开展适宜蔗区生态条件的良种选育研究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蔗区生态条件,就优质蔗种的选育目标作一浅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试论攀西蔗区植蔗生产的生态优势与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攀西蔗区优越的生态条件可与珠江三角洲的惠阳及福建漳洲相媲美,现已是我省重点蔗区。“九五”期末,植蔗面积与蔗产量将分别增加30%和33.8%。品种滞后于生产发展所需与抗旱栽培是现阶段植生产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攀西蔗区近年来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攀西蔗区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农事操作不当,是造成该区病虫害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攀西蔗区目前的种植模式及甘蔗生产管理水平,提出以预防为基础、以农业防治为重点,输以药剂防治的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为攀西蔗区病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广东糖蔗区域布局的光、热、温、水等自然资源优势,当前糖蔗生产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粤西蔗区和粤北蔗区,提出了蔗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增产增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湛江蔗区农民种蔗素有留宿根蔗习惯。宿根蔗在甘蔗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宿根蔗占植蔗面积的4-5成。因此,宿根蔗产量高低对夺取大面积平衡高产关系很大。生产实践证明,旱地宿根蔗增产潜力很大,只要加强科学管理,增加投入,提高宿根蔗亩产8-10吨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7.
云南水浇地宿根甘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植甘蔗栽培、收砍质量、宿根管理、蔗地营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云南蔗区宿根蔗低产低效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实行快锄低砍,保护蔗蔸;蔗叶还田保持蔗地营养;地膜覆盖,保证土壤温度的“三保技术”和宿根蔗田间管理上及早开垄松蔸,早施肥管理,早防治病虫草害的“三早”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国家甘蔗品种漳州蔗区生产试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过两年的生产试验,参试的国家甘蔗品种中福农81-745、桂糖84=332、闽糖86-05、福农83-36、桂糖89-5、ROC16、闽糖76-2与3个对照种闽糖70-611、桂糖11号和新台糖10号相比,总体表现较好,特别在蔗茎产量方面。因此,这几个品种可在福建蔗区生产应用。其他品种云蔗81-173、云蔗89-151和粤农81-762由于产量或蔗糖分较差,不宜在漳州蔗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贵糖蔗区1998年甘蔗品种改良工作作了总结,根据贵糖蔗区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地区试种不同新品种,为1999年大力推广一批新品种打下了基础。同时培训了一大批甘蔗农务生产技术骨干,提出贵糖蔗区推广应用的新良种种性,为1999年推广新良种种植面积3340公顷以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甘蔗优良新品系凉蔗90—5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蔗90-585是四川省冰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CP67-412×崖城86-50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系。经在攀西蔗区表证示范,该品系为中大茎,中早熟,高糖,高产,农艺性状优良,较目前蔗区主栽种川蔗13号增产20%以上,增糖1%(绝对值)左右,兼顾了蔗农与糖厂双方利益,可望为植蔗生产生产做出贡献。本文就该品系的主要性状及栽培措施予以初报。  相似文献   

11.
对滇西南四大蔗区106户甘蔗种植者的生产情况,如蔗地类型、田间管理、生产投入及效益、产业科技应用状况和甘蔗的竞争作物种类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南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田间管理较粗放,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种蔗效益较低。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甘蔗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参加2010/2011年榨季蔗区管理工作实践,本文描述了广西蔗区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针对跨蔗区抬价收购糖料蔗等问题的企业、危害性和产生根源进行了探究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广西糖料蔗区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4年柳州、来宾蔗区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两个蔗区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等。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柳州、来宾蔗区糖料蔗苗情比上年差,甘蔗种植迟,植株矮,苗数比上年少或相当。来宾蔗区的总体苗情和长势比柳州好。两个蔗区的螟害发生率较低,无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两个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两个蔗区的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促进品种结构合理化,尤其是宿根性表现好的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袒国大陆最南端,地处热带北缘,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光热充足,雨量较丰、台地宽广、四季如春等特点,发展糖蔗生产十分有利。1992年种蔗面积234万亩,单产4.3吨,总产1013万吨,产糖量105万吨,种植面积,总产、产糖量为历史最高水平。近几年来,由于受市场糖价的影响,糖厂欠债经营,蔗款打白条,挫伤农民种蔗积极性,蔗糖生产走向滑坡。  相似文献   

15.
云蔗03-194,亲系:新台糖25×粤糖97-20,中大茎,中早熟,丰产、高糖,自然脱叶,宿根性好,抗旱性和抗倒性强。云蔗03-194在国家区试中蔗茎产量101.4t/hm2,甘蔗糖分14.40%,含糖量14.68t/hm2;在云南临沧、德宏、保山、红河等主产蔗区旱地生产示范中蔗茎产量117.6 t/hm2,甘蔗糖分15.23%,含糖量17.43t/hm2;该品种适应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蔗区种植,在燥热蔗区种植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亩产吨糖原料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蔗区分布在西江两岸的平原丘陵地带,蔗区乡镇人均耕地面积0.84亩.也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为确保粮食生产.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水田来种蔗;同时.我县水陆交通方便.经济意识强,多种经济作物共存,竞争激烈;再者.随着水果、蔬菜及养殖业的不断扩大,与甘蔗争土地、争劳力、争投资、争效益的矛盾将更趋激烈,甘蔗要在竞争中稳定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单产、提高种蔗经济效益。因此,大面积开展亩产吨糖原料蔗的高产栽培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17.
对攀西蔗区的自然条件、蔗区现状、生态特点以及各主要生态蔗区对甘蔗品种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甘蔗品种的多样性去适应蔗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针对具体蔗区生态特点,进行甘蔗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对近年来攀西蔗区甘蔗品种的引进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正确地引进筛选优良甘蔗新品种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厂所合作进行优良甘蔗新品种的选育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东亚糖业集团驮卢公司为了解决长期榨季生产甘蔗糖分低的问题,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并在蔗区全面推广;同时对推广良种的蔗农在种子、肥料和机耕的资金上给予扶持,实施良种配套良法,使蔗区良种种植得到迅速发展,良种原料蔗2001—2002和2002—2003两个榨季平均蔗糖分分别比推广前的1997—1998榨季提高1.51和1.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2021年广西南宁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该蔗区的甘蔗生产形势、苗情、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2021年南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下滑;总体苗情比去年好,有足够的苗数,甘蔗植株较高,螟虫为害也有所下降,但宿根蔗黑穗病问题严峻;机械化收获水平低,甘蔗生产成本高;甘蔗品种宿根性受到重视。建议坚持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加强病虫害防治、继续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20.
苗期干旱少雨,大伸长期雨日过多,光照不足,长期连作,投人不足,耕作粗放,品种老化及倒伏是勐海县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要提高甘蔗产量,必须改善蔗区的生产条件,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水旱轮作,选用良种,推广冬植地膜覆盖,加强田间管理,改宿根蔗迟管为早管,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完善蔗糖生产的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