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梅花种质资源以及梅花育种研究的总结,对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70个梅花品种的详细性状信息;结合对花梅和果梅的性状研究分级,选出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并且通过芽变选种选出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湖北、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大型梅花品种资源圃以及果梅种植基地的梅花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选出花色、花径、花瓣数量、果实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量、果实可食率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和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在云南丽江通过实生选育方式在所选的果梅优株中选育出‘江边7号’、‘拉市优4’、‘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在山东青岛梅园通过芽变选种选育出‘黄绿萼’、‘彦文丰后’、‘舞丰后’、‘明晓丰后’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汉梅园100个开花良好的梅花品种进行多年结果习性的观察研究,选择出了2个类型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①作为果品加工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8个;②作为实生选种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8个。同时,对相应的栽培技术如修剪、施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青岛梅园通过10多年对抗寒梅花品种的进一步研究,选育出3个优良新品种。其花具有较高的观赏特性,单株果实产量高,单果果肉厚,具有较强的食用价值。经过嫁接繁殖,性状保持稳定,可作为新优抗寒花果兼用梅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青岛梅园已选的31个抗寒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性状为对象进行分析,以果实的11个外在性状(包括果径、核径、单果质量、核质量、果肉硬度、色泽、生长势、果汁、单株结实量、风味、结果姿态)和4个内在性状(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以及Vc含量)进行数据测定,首次对31个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4个内在指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认为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产量、单果质量、口感等多个因素均可达到果梅的标准,可以作为果梅进行开发应用。青岛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均适合抗寒花果兼用梅生长,有利于新品种的筛选研究工作。此项研究为进一步选育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梅花的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花原产我国西南山区,栽培历史悠久.因用途不同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三国时期"望梅止渴"的典故,其中的梅就是指的果梅.我们所说的梅花,是指观赏的花梅.  相似文献   

7.
抗寒梅及花果兼用梅遗传改良的成功,为我国北方梅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种质资源和科技支撑。北方梅园的建设在提供独特的园林景观的同时,发挥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固有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按照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提出将北方梅园构建为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基地,抗寒梅花科研、繁育基地,梅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一战略定位,提出5项具体措施:1)抓基础,提高永续利用水平;2)发挥优势,配置合理的市场组合,广辟创收渠道;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培育市场营销体系;4)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5)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该文简要介绍了梅花精神与梅州的关联,并从梅州古梅、新建梅花景点、梅州梅花的品类特点以及梅的副产品几个方面分析了梅州旅游的梅花资源。最后提出在梅州旅游中突显“梅”特色、创建“寻访古梅”旅游线路、建设观光梅园及举办梅花旅游节等设想。  相似文献   

9.
丽江照水梅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中国,按其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及观赏价值分为果梅、花梅、花果兼用梅3类,其中果梅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果品之一,适合在丘陵山区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天然的保健食品,清口梅、糖水梅、话梅、梅酱、梅酒及酸梅饮料等是广大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加工、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云南省为梅子种质资源的起源地,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的自然变异及驯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梅花种质资源性状的观察及评价,采用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两种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制定的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果梅优株中通过实生选育方式选育出了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即‘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拉市优4号’、‘江边7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得到了优株‘七河11号’与‘乌羽玉’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