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豫薯10号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 ̄97.5kg/hm^2,密度为49290 ̄59145株/hm^2。  相似文献   

2.
对沿海地区种植苏棉8号的适宜密度和最佳施肥量进行了复因素试验,结果每公顷的适宜密度为60000株,最佳施肥量的纯氮22.5kg/hm^2。若劳力紧张,则以密度52500株/hm^2,肥料300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的: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4.
肥力高量是一种复合微生物固氮固肥。在贵州的试验示范表明,肥力高菌肥力化肥配施,效果显著。西瓜可增产15.68t/hm^2,增产42.6%,增收222256.40元/hm^2,产报比达19.96:1,烤烟上中等烟叶较对照增加6.41个百分点,均阶上升0.52元/kg,增收2348.40元/hm^2,产投比棕1.72:1。  相似文献   

5.
湘南冬闲稻田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通过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小黑麦产量。通过3年试种,筛选出产草高,抗性好,生育期适中,耐寒耐瘠薄,适应湘南冬闲稻田大面积种植的小黑麦品种OH1621和H1881,OH1621适时早播(10月29日播种与11月18日播种比较)可使小黑麦增产鲜草19386kg/hm^2,增幅为115.2%;有机肥、无机肥配合(NPK+M)比单纯化肥(NPK)10765.5kg/hm^2,增幅49%.比单施有机肥(OM)增产鲜草11605.5kg/hm^2,增幅55.0%。  相似文献   

6.
鸭梨不同枝类叶片光合速率在生长期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改进半叶法测定鸭梨不同部位叶片和不同枝类叶片不同时期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9年生密植鸭梨外围新梢叶和短枝叶的光合速率分别为16.73-33.73和13.56-25.74mgCO2dm^-2h^-1,内膛短枝叶的光合速率为4.55-9.90mgCO2dm^-2h^-1。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两年连续测定表明,盛果期大树外围新梢叶的光合速率高于外围短枝叶。短枝叶的光合速率在5月份呈现最高值。6月份及以  相似文献   

7.
皇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皇草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在试验条件下,皇草产量要达到216345kg/hm^2,种植密度应为39724窝/hm^2,配施纯N为572.25kg/hm^2,K为187.75kg/hm^2,P为269.48kg/hm^2,达到皇草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8.
培矮64S/E32两年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明,其叶片长、窄、直、凹、厚,株高118 ̄119cm,株型紧凑,“源”足“库”大,耐肥抗倒,在湖南中部地区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28 ̄130d,产量9.5t/hm^2左右。栽培技术上应早播早插,采用两段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105 ̄120kg/hm^2,合理稀植,插24丛/m^2,每丛插基本苗6本。本田施N210kg/hm^2,N:P:K为1:0.6:0.8。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4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通过微机模拟计算,建立了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肥中氮、磷、钾、褐煤等主要成分用量的数学模型。对参试因素及其产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获得了最高产量施肥量;筛选出大豆产量1200 ̄1800kg/hm^2时,以150kg/hm^2为间距的5组专用肥主要成分优化组合方案;当大豆产量≥1800kg/hm^2时,专用肥中主要成分最佳用量为:氮肥(N)38.95 ̄88.23kg/hm  相似文献   

11.
我县自1984年开始推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发展粮-粮型农业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增产增收迫在眉捷。在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如何增收?笔者在县生姜魔芋办支持下,于1998年在南开乡玉兰村进行0.4hm^2玉米/魔芋-蔬菜栽培模式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1999年在该村进行2.2hm^2示范,增产玉米195.6kg/667m^2增128.94%;新增产值2269.7元,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喷施叶面肥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友  姬虎太 《小麦研究》2000,21(1):17-18,28
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叶面肥,使冬小麦拔节提前,叶片厚而浓绿旗叶功能期延长,次生根增加,叶面系数提高。且其产量构成三要素;成穗数、千粒重也都有相应的提高。但各种叶面肥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惠满丰效果最好,产量为7081.5kg/hm^2,增加841.2kg/hm^2,增幅13.48%。  相似文献   

13.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14.
以制约坝上蔬菜发展的主要矛盾为限制因子,采用线性规划法,对坝上蔬菜种植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蔬菜种植面积较优化前增加35.6%,总收益提高43.7%;优化后蔬菜种植结构明显改善,结构效益为22787.16元/hm^2,较优化前16691.206元/hm^2增加了36.52%。  相似文献   

15.
张保军  穆婉红 《小麦研究》2000,21(2):21-22,35
硬粒小麦4286和普通小麦小偃6号和小偃107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同;蛋白质产量呈常态变化;单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相似。施氮量以157.5kg/hm^2时籽粒蛋白质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冬绿肥品种及播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苏箭三号、白花早茹,66-25三个绿肥品种及播量分别为4.0,4.5,5.0,5.5,6.0kg/667m^2的试验表明遵义市以苏箭三号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白花早苕,66-25最低;在净作条件下三个品种播量以5.5kg/667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沙土地区水稻钾肥试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阳县有5万hm2黄泛冲积物形成的沙土,其母质含钾量较低,特别是多年来重氮磷、轻钾的施肥方法,使我县沙土土壤含钾量由1985年的67mg/kg,下降到1995年的46mg/kg。而水稻又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面积不断扩大,1998年达到3.4万hm2。为了掌握沙土地区水稻经济有效的施钾肥技术,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指导下,特作此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基本情况试验田设在新袁镇坝南村高庄组张业龙承包田上,试验地为沙土,稻麦轮作,供试水稻品种为杂粳九优138。5月1日播种,6月18日移栽,规…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玉米为试材,对固体有效微生物群合理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有效微生物群中起作用的是活性菌群;用量以150kg/hm^2较合适,施用方法以基施更佳;不同品种的增产幅度在5.9 ̄19.6%。  相似文献   

19.
双季稻每公顷年产18吨稻谷的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等田和中上等田及中迟熟高产良种条件下,通过水稻生长前、中、后期氮素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比较试验,改进水稻施氮技术。结果表明,一季总氮量172.5kg/hm^2,可满足目标产量要求;水稻生长的前、中、后期施氮比例以6:3:1产量较高,并能达目标产量;前期分蘖肥以插秧后5 ̄6d适当重施氮肥,插秧后10 ̄12d轻施氮肥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和创造条件施穗肥;中期穗肥分2次施比1次施更有利于培育高产群体和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0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势、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在施用氮182.25~216.9kg/hm^2、2O586.04~101.28kg/hm^2、K2O236.25~261.9kg/hm^2,密度为2.74~2.95万朱/hm^2的条件下,可获得562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