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工育苗技术水平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单细胞藻类不仅为水生动物幼体提供了适口的饵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育苗水质。本文就规模化培养单细胞藻类方面概括了几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1培养准备1.1培养器材  相似文献   

2.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早于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育苗生产发现,刺参浮游幼体并不是必须以单胞藻类作为主要饲料来源,采用以面包酵母为主、多种营养成分综合配制的饵料投喂刺参浮游幼体,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试验总结出取消单胞藻饵料培养环节,利用人工配制饵料培育刺参苗种的新技术。现将刺参育苗新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蟹育苗过程中饵料营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过程中饵料营养问题的探讨本文以河蟹育苗生产为基础,对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有关饵料的营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单细胞藻类投喂幼体的效果Ⅰ期状幼体,起初消耗体内所剩余的卵黄,待卵黄耗尽,开始摄食水中单细胞藻类及一些有机碎屑。本次育苗分两批,第一批...  相似文献   

4.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刺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在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每年因单细胞饵料供应不足造成育苗失败的厂家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盐藻(Dunaliellasp.)是一种嗜盐性较强的海产单细胞藻类,是海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的优良饵料。因此,在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盐藻培养的好坏及其生长繁殖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海参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许红  梁鹏 《河北渔业》2014,(7):56-56
<正>单细胞藻类与水产养殖息息相关,单细胞是鱼、虾、蟹、贝类等幼体的直接饵料,在水产养殖以及育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人多年从事贝类育苗、海参育苗工作,下面对贝类育苗、海参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常用种类和培养方法做如下介绍。1常用种类贝类育苗中常用种类较多,有小球藻、塔胞藻、扁藻、金藻(等鞭金藻和叉变金藻)、硅藻(新月菱形藻);海参育苗中常用种类有盐藻、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以上几种藻类对温度、盐度、光照有  相似文献   

7.
王军 《科学养鱼》1999,(7):16-17
幼体培育是河蟹育苗生产中技术、人力、物力高度集中的阶段,主要通过控温、调光、繁殖单细胞藻类、投饵及防病等措施,创造一个蟹苗生长的较佳生态环境,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单细胞藻类的应用:单胞藻是Z1(河蟹Ⅰ期状幼体)最佳开口饵料,同时它还可以净化...  相似文献   

8.
曹红军 《科学养鱼》2007,(11):66-67
单细胞藻类培养是贝类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贝类养殖特别是种苗培育阶段饵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近三年以来,本单位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获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单胞藻饵料培养是关键,藻类饵料培养无菌操作是核心。单细胞藻类培养按培养规模大小和培养目的分为一级培养、二级培养和三级培养,即分为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  相似文献   

9.
长毛对虾幼体的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柏云  易建生 《水产学报》1991,15(3):218-227
本文采用11种单细胞藻类、3种动物、2种人工饵料,分别喂养不同发育期的长毛对虾幼体,从其变态速度和存活率,比较各种饵料的效果.并对幼体口器与食性关系、溞状幼体死亡率与食性转化关系,以及人工投饵与生态系育苗相结合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育苗控温设施的普及使用,鱼虾蟹贝全年人工育苗得以实施。单细胞藻类作为贝类、鱼和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其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苗生产成败。单细胞藻在冬夏两季日常管理操作上有诸多不同,其原因在于单细胞藻生长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不同。夏季高温、多雨,单细胞藻容易下沉、老化、生长菌膜、被原生动物污染。冬季低温,单细胞藻繁殖速度慢,极易发生藻类饵料供应不上。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单细胞藻类冬夏两季培育技术要点进  相似文献   

11.
<正>单细胞藻类作为活体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方便摄食、容易消化、改善水质等诸多优点,对海产经济动物的养殖,特别在育苗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鱼、虾、蟹、贝类育苗中全部使用单细胞藻类及其他活体饵料,育苗成功率最高,其中贝类育苗尤其取决于营养全面、数量充足的藻类供应,成败将直接与藻类培养有关。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环节多、操作繁琐,要想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微藻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已得到长足发展 ,但在生产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产量很低 ,或是生产时滥用药物 ,生产出的大眼幼体在幼蟹培育阶段的死亡率很高。近年的实践表明 ,大量的合理地使用微藻 ,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蟹苗。微藻在育苗水体生态系中 ,不仅可作为适口的优质饵料 ,而且对水质改良、抑制菌群、减少病害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饵料意义微藻是指一些单细胞藻类 ,其大小从数微米到数十微米不等 ,极易被蚤状幼体滤食。微藻的营养较丰富。某些微藻是Z1—Z2 (蚤状幼体 )的最佳饵料。作为饵料 ,其质量高低 ,不仅考虑其蛋白质、脂肪含量 ,…  相似文献   

13.
海产单细胞藻类是经济海产品如鱼、虾、蟹、贝类幼体培育阶段的理想鲜活饵料,在防止水质污染、提高幼苗成活率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西南珠集团每年进行的珍珠贝育苗过程中,全部采用海产单细胞藻类作为其幼苗饵料,因此所培养的藻类质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青苗的成败。由此可见,海产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工作在育苗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法,现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一、建立苗种空为了能拥有多样化、高纯度的藻种,建立自己的藻种室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珍珠贝…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5月,在南通东朋水产品有限公司吉成河蟹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共育出四批大眼幼体。前两批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1.500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370kg,平均出苗量0.25kg/m^3,蟹苗质量较好(规格为15万只/kg左右),但育苗成本很高,为800元/kg;第三批苗以新鲜淡水蚤(桡足类)为主要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为辅助饵料,495m^3育苗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99kg,平均出苗量0.20kg/m^3,蟹苗个体小(规格在44万只/kg左右),质量差;第四批育苗完全不用丰年虫无节幼体,而是采用生态法育苗,施肥培育单细胞藻类,450m^3水体共育出大眼幼体260kg(3900万),平均出苗量0.5kg/m^3左右,育苗成本低,大眼幼体质量好。规格在8000只/kg的幼蟹,回捕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大多数种类的水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在缺乏控温的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幼体的饵料——单细胞藻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却可以周年生产,以满足水产动物不同时期育苗阶段的需求量。为了提高单细胞藻类培养设备的利用率,充分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的需要,解决一些研究项目(如海参、河蟹、扇贝等)人工育苗期间饵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于1981年10月——1982年3月,进行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冬季室内培养、浓缩后储存的小型试验。  相似文献   

16.
牟氏角毛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耐高温单细胞藻类,在泥蚶、牡蛎等贝类育苗生产中,角毛藻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与其它单胞藻相比具有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角毛藻的顺利培养,将是贝类育苗成功的保证。角毛藻的培养方式与其它单胞藻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于其它单胞藻培养的关键技术,笔者通过几年的藻类培养生产实践,总结出牟氏角毛藻大面积培养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单细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不仅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还是鱼类及其他养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尤其作为贝类、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其育苗的成败更是与单胞藻的密度和质量直接相关。单胞藻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受自然条件限制,存在易衰败,原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藻是水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具有营养丰富,个体小,不败坏水质的优点.它是水产育苗中不可缺少的饵料生物,尤其在贝类育苗中对藻类需求尤为突出.2005年6~8月份,在丰南渤海资源增殖站利用塑料袋薄膜培养单细胞藻取得成功.现将其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20.
单细胞藻类是多种水生动物幼体时期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在对虾、河蟹、海参、扇贝等人工育苗生产中均有应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开放式培养方法,所需接种量大,培养周期长,易污染,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新发展的几种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培养方法,繁殖速度快,藻液浓度高,但设备较复杂。笔者曾结合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采用简易半封闭式培养设施进行了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实验室驯化品系“小硅藻”的不同充气量、不同接种密度、不同容量的培养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