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7年正式行使保护管理职责。建立保护区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政府行为,但客观上限制了社区群众的活动空间和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短期内给当地社区发展带来制约因素,导致社区与保护区的矛盾剧烈。长青保护区十分重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积极争取WWF资助,正确选择和确定合适的项目,取得了大熊猫保护和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10月8日~9日,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陕西省林业厅承办的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与监测技术研讨会在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川、陕、甘3省林业厅保护处的官员、  相似文献   

3.
为了总结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社区发展等工作的现状和进展,并全面配合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大熊猫栖息地总体规划,共同设计制定该地区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陕西省林业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于2007年3月27日~28日在西安召开了“秦岭保护与发展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内容有:秦岭保护对象及范围;秦岭保护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的;秦岭保护与发展策略;秦岭参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群体:秦岭保护与发展初步行动计划等。  相似文献   

4.
谈到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四川,相比之下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秦岭在陕西省外却鲜为人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3月12日在陕西西安正式启动秦岭保护项目,希望通过今后几年与陕西省林业厅等部门的合作,在大熊猫保护方法上进行更多新的尝试,使秦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多的关注。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也因此有望在秦岭找到解决方案。此次WWF和陕西省林业厅签署的“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通道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是秦岭保护项目的一个主要内容,双方将结合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  相似文献   

5.
《森林与人类》2003,23(4):29-29
2002年3月23日,一个为期5日的保护区观察及巡逻的研讨会,在四位主嘉宾(四川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的邓祥遂处长、WWF中国项目物种项目主任于长青博士、香港熊猫保护协会受托人李绳宗先生及协会总监蒋素珊女士)的主持下在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始。此次研讨会由香港熊猫保护协会出资,受四川林业厅及WWF(中国项目)的鼎力支持。四川省南部马边大风顶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国家级大熊猫保护区,在总面积三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了不少于三十只野生大熊猫。研讨会主要目标是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观察及巡逻…  相似文献   

6.
李宁 《森林与人类》2002,22(12):17-17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陕西省林业厅于2002年3月正式启动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通道建设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新建5个大熊猫保护区和5条大熊猫走廊带,秦岭大熊猫受保护的面积将因此增加13万公顷。这五个大熊猫保护区分别是摩天岭保护区(8520公顷)、宁强青木川保护区(10200公顷)、观音山保护区(13534公顷)、桑园保护区(13805.7公顷)和宁陕保护区(26732公顷)。其中宁陕大熊猫保护区的成立意味着陕西秦岭中段被分割的大熊猫小种群的…  相似文献   

7.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事处(WWF)与国家林业局召开了2002年合作项目年会,双方就未来的工作合作进行了广泛友好的商讨,确定了新年度的保护合作工作重点,并签署了2003年财政年度的谅解备忘录。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一直是合作双方的重点工作领域。在上个财政年度完成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合作范围,包括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的调查与评估、监测巡护、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示范、能力建设和公众保护意识提高等。长江上游森林生态区也是国家林业局与WWF合作的重点项目区域。WWF将与国家林业…  相似文献   

8.
9月27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陕西正式启动实施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这标志着秦岭地区两个大熊猫最大居群将结束“孤岛”生活,也将使分布在陕西秦岭的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然保护区群。  相似文献   

9.
2002年7月6日,陕西省林业厅在西安组织召开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陕西省林业厅合作项目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建设规划》评审会。与会评委经过听取设计报告、认真审阅资料、充分讨论,一致通过《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建设规划》,这意味着自80年代就提出的大熊猫通道或走廊带的概念在陕西秦岭即将成为现实。陕西秦岭林区,历史上一直是大熊猫的重要分布区,虽为大熊猫分布的北限,但仍是野外种群分布密度最高的大熊猫分布区之一。秦岭大熊猫走廊带建设项目由WWF和陕西省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于20…  相似文献   

10.
林海短波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省动物站组织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专业证书班,5月1~20日在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学,来自我省大熊猫保护区、朱鹮保护观察站、汉中市野生动物保护重点县的53位学员,欣然参加了远道而来的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专家、教师的面授。  相似文献   

11.
她出自北大,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到博士的学业。她是著名的青年科学家,从19岁开始深入野外考察大熊猫的自然生态状态,在野生大熊猫的研究工作中成绩斐然,先后两次获原国家科委、国有教委科技进步奖,向世界揭开了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神秘面纱。她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物种与保护区中国项目主任,主持了大熊猫保护项目并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的“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走廊带有效管理项目”内容。2008年11月26—27日,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与佛坪长角坝乡龙草坪小学进行了社区环保教育知识讲座,并向师生捐赠环保图书和文具50多套,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日前,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的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走廊带三期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投资29.1万元.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倡导与支持下,4日,“关注秦岭”大型采访活动在古城西安举行了启式,来自全国34家媒体的记者分6路赴秦岭进行实访。此次活动旨在使人们了解认知秦岭,对以保护大为代表的秦岭保护事业给予充分的关注。秦岭是动植物区系的分界线,物种与栖息地类型十分丰富,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大熊猫仅有的几个重要栖息地之一。国家相继建立了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和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群,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地做出了积极贡献。秦岭还是我国重要的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长青、佛坪、周至老县城、宁陕,运用遥感技术和对保护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于6月12日在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考察结束,从而做出评价秦岭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陕西省林业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在108国道秦岭隧道旁隆重举行了“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动”。23年前,由于108 国道秦岭地段的贯通及沿线人为活动的干扰,秦岭大熊猫两个面积最大的种群(天华山种群和兴隆岭种群)被人为隔离,大熊猫栖息地受到来自道路和游人的严重干扰和影响。而此次“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带建设庆典活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太白县境内黄柏塬,周边与太白山、佛坪、长青、周至老县城、牛尾河自然保护区相连,处于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是连接秦岭大熊猫"牛尾河区域种群"和"兴  相似文献   

18.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岷山山系龙门山脉西北侧的摩天岭南麓,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000平方公里。该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发[1978]256号文件),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发[1986]75号文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评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横断山脉的重要保护区之一。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不仅拥有世界最著名的大熊猫,还有数量较多、密度极大的扭角…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增强四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推动四川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大熊猫保护联盟成员关于保护地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2015年12月27-29日,四川省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大熊猫保护联盟培训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下,  相似文献   

20.
不合理规划是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内适宜栖息地的评估,发现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没有基于适宜栖息地的生物边界进行科学规划,导致各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质量差异巨大,造成目前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功能不均衡,影响其效率和保护成效。适宜栖息地是保护区境内具有保护贡献的土地,是体现保护区功能的区域,是保护区及网络规划的核心。基于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区网络规划和优化能提高我国保护区及网络的功能和效率,减少保护的土地成本,能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