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3.
4.
在四川平原水旱轮作的缺锰土壤上,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5个不同小麦品种(品系)的耐缺锰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缺锰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多数小麦品种对缺锰敏感,少数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性。其中,小麦品系80-8既具有较强的耐缺锰能力,也是供试小麦品种中产量最高的,在缺锰土壤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盆栽试验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初步筛选。在缺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地上部锰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宜作为判别小麦耐缺锰能力的指标。缺锰可见症状与缺锰耐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初步筛选指标。田间试验相对产量是最可靠的鉴定指标。根系发达,根冠比较高是小麦耐缺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植物对环境的遗传多样性,充分发掘优良基因型,筛选和利用吸钾能力强以及对土壤和肥料中钾利用效率高的作物品种,以适应低钾土壤条件,节约钾肥资源,缓解钾肥短缺矛盾[1 - 3].玉米是需钾量较多的作物,开展不同玉米基因型吸钾和耐低钾能力研究,挖掘玉米优良种质资源,以期为筛选吸钾能力强和耐低钾的玉米基因型,缓解我国钾肥不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10.
生物质能是我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4位能源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在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1]。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能,也是我国广大农村中重要能源之一[2]。如何合理利用秸秆这一类生物质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3]。自1988年丹麦建成世界第一座秸秆发电厂后,秸秆发电已成为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新途径[4],目前,秸秆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已广泛采用。受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我国许多省市引进国外技术,开始陆续上马秸秆发电建设项目。然而,秸秆发电过程中,会产生约占秸秆量15%左右的灰渣,由于发电厂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