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取皖垦粳3号、盐粳15号、宁香粳11、上农粳2号、镇稻21号、镇稻18、南粳52、南粳3908、华粳8号、武运粳31及皖垦粳2号(CK)等11个常规粳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毯苗机插方式,考察参试品种的生育进程、产量以及构成因素等特征,探索适宜庐江县毯苗机插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结果表明,镇稻18、南粳3908和武运粳31的全生育期在153~156d,穗粒结构均衡,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2.85%、1.82%和3.42%,适宜庐江地区毯苗机插条件下作一季稻栽培.  相似文献   

2.
2020年宣州区单季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在宣州区推广的单季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在宣州区选择11个粳稻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以皖垦粳2号作对照品种.结果表明:镇稻18、华粳40、武运粳29号这3个品种在宣州区的气候条件下种植,综合表现优良,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表现适中,经济性状合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抗性水平较好,适宜在宣州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8个优质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农粳2号、武运粳30、常农粳151、华粳8号4个品种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产量表现好,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秀水05、秀水09、秀水414、秀水519、镇稻15、镇稻18、皖稻84、皖稻86、甬优9号和春优84等10个粳稻品种,研究庐江县不同参试品种单季晚粳稻机插秧产量以及抗性情况。结果表明:秀水09、甬优9号、镇稻18、皖稻84、皖稻86和春优84这6个粳稻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庐江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7年在桐城市对13个作单季稻种植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存在差异,产量为6 274.5~8 275.5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1.97,F_(0.05)=2.18)。宁粳7号、徐稻9号、武运粳27、皖垦糯1号、宁粳5号和南粳9108为早熟品种,镇糯19、镇稻18和皖稻68为中熟品种,镇稻16、当粳8号、华粳40和嘉花1号为迟熟品种。武运粳27、镇稻18、镇稻16和镇糯19适合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8个单季粳(糯)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综合分析各品种来源、生育期、株高、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筛选出适宜庐江县石头镇大面积推广的单季晚粳(糯)品种。结果显示:镇稻18、镇糯19和皖垦粳2号产量水平表现相对突出,其株高在100.0cm以上、生育期在155~160d、实际产量均在10000kg/hm2以上,适宜在全镇及同一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不同品种单季粳稻、糯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单季粳稻、糯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皖稻86、镇稻6号、皖稻68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较轻,田间抗性表现较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单季粳、糯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庐江县镇稻系列粳稻品种种植面积大,生产优势明显。为了给庐江县单季晚稻品种的优化布局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15个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引种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镇稻9072、镇稻6080、皖垦粳2号、镇稻6728、武运粳31、镇稻9136及镇稻28等7个粳稻品种在适应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相对突出,可在庐江县推广种植;淮稻20丰产性一般,但全生育期最短,可以作为麦茬直播稻或在稻虾种养模式中茬口偏迟的田块播种。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优质单季晚粳水稻新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其在无为县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开展了单季晚粳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武育粳35号、青香软粳、镇稻656等品种生育期较适宜,抗性较强,丰产性好,宜在无为县作为单季晚粳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安徽省庐江县直播种植的单季晚稻新品种,于2022年选择武运粳31号、镇糯19号、镇稻18号、镇稻21号、南粳3908、镇糯29、浙沣糯188、隆两优华占、巡粳168、常农粳151、当粳8号、甬优538共12个水稻品种开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镇糯29号产量高(分别为9 625.3、9 841.6 kg/hm2)、米质佳(分别达到二级、一级稻米标准)、成熟期适中,适合在庐江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市高淳区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镇稻11号和常农粳7号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均为157 d。其次为武育粳23,镇稻14生育期最短,其他参试品种基本相仿。除镇稻14实收产量低于对照镇稻11外,镇稻15、武运粳24、武育粳23、常农粳7号、澄糯218和镇稻19均表现较对照镇稻11增产。其中武育粳23产量最高,为8 830.5 kg/hm2,较对照增产6.65%。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规粳稻品种常农粳151、武运粳31、上农粳2号和华粳40为供试品种,采用软盘旱育方式育秧,以280万/hm~2大密度抛栽,以期筛选双季晚稻软盘旱育抛栽适宜品种。结果表明,优质品种常农粳151采用软盘旱育抛栽可以实现安全生产,产量为6.77t/hm~2,适宜于庐江地区双晚生产;上农粳2号全生育期132d,较常规品种提前齐穗,成熟度好,双晚生产安全性较高;传统对照品种武运粳31,生育期138d,产量构成均衡,产量表现较好,产量为7.45t/hm~2。因此,常农粳151、武运粳31和上农粳2号均适宜在庐江地区种植,可以作为"早稻机插+晚稻抛栽"周年生产模式的晚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通州区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加快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2年进行了8个引进早熟晚粳稻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高产、优质和适宜通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显示:镇稻11、南粳44、宁粳3号和镇稻15可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武运粳23和常农粳5号不宜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南粳5055和武粳14有待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水稻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促进通州区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加快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2年进行了8个引进早熟晚粳稻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高产、优质和适宜通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显示:镇稻11、南粳44、宁粳3号和镇稻15可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武运粳23和常农粳5号不宜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南粳5055和武粳14有待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适合无为县种植的单晚粳稻新品种,2014年在无为县开展了单晚粳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常农粳8号、常农粳7号性状表现突出,稻曲病、稻瘟病发生轻,可作为无为县水稻主推品种扩大面积示范验证;嘉优2号、宁粳3号已通过审定,可作为无为县水稻主推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凤台县属一麦一稻主产区,为加速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提升稻米品质,加速推进沿淮地区优质中粳稻生产,2007年我们在县科技示范场进行了中粳稻品种展示试验,筛选出淮稻9号、华粳6号、皖稻90、镇稻99优系、连嘉粳4号、纯王优粳2号等6个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供生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本丈介绍了宣州地区单级粳稻武运粳7号、晚稻92号,天协13、天协1号、Ⅲ优96、皖稻68、徐稻3号等,18个展示品种的试验情况,为筛选本地适宜的单季粳稻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升浦东新区的稻米品质,2010年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并试种示范了优质稻米品种8个,结果表明,参试的2个早熟晚粳品种成熟早、米质优、香软可口,其中“沪嘉香软”品种在品质、抗性、产量等方面均优于“苏沪香粳”。6个中熟晚粳品种表现均不同,即“嘉33”,“宝农34”、“南粳46”、“银香18”、“镇稻10号”、“镇稻13号”在农艺性状、品质、抗性和产量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20.
王春林  王文相  陈雨  杨雪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7-13887,13960
2012 ~2013年对安徽省256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安徽省区试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一般,杂交籼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较差,中粳稻、单季晚粳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抗性较好的品种有两优807、两优160、两优560、两优831、扬育粳2号、丰糯1246、皖垦糯1号、明粳1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