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关系研究——基于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与土地流转关系,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然后,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调研区域的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得出了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吾卡尔·热扎克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0,(2)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做好土地流转是保证稳定发展的根本.当前受农业技术的影响,对于土地过于依赖,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就需要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该文首先介绍了目前的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出土地流转受法律、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限制、农业的低产阻碍等因素影响,提出要建立并完善制度与社会保障,提高种粮补贴的策略解决当前土地...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农地和劳动力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其相关性研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河南省为例,主要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流转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给出合理的建议,使劳动力和土地两大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村劳动力迁移的背景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得出,当农户间的劳动生产率相同时,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的,土地调整与封闭农村社区的土地流转在配置资源的效率上完全等价,而土地调整还在节约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谈判成本上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迁移·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了劳动力迁移、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方法]采用理论比较分析的方法。[结果]结果表明,当农户间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时,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是有效、安全、稳妥的,而土地调整的作用则比较复杂,它既可能改进,也可能恶化资源配置效率,还可能对效率没有影响,只是改变了农户间的利益分配格局。[结论]为相应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产业发展。首先利用相关数据分析陕西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然后选取相关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陕西省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从业人数对乡村产业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陕西省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一、安阳县土地流转发展现状及特点目前,安阳县全县累计发展土地流转面积32.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0%;流转土地经营权农户达4.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0%。其中耕地流转面积21.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6%;四荒、林地等流转面积9.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1%。综合分析我县土地流转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土地流转形式灵活多样。目前我县土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确权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利益、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要素市场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各地区相继展开了土地确权的工作,不少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由于某些地区存在着不重视、对土地确权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一部分地区的土地确权工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笔者基于对三农工作的实际调研,对土地确权工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唐功军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7,(5)
土地确权是依据法律和相关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个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土地确权对三农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论述了加快土地确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近年来农用地流转市场的繁荣,土地供需信息的极大需求及流转工作的日益频繁,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审批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快搭建农用地流转系统平台,以现代化信息手段促使农用地顺利合理流转,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和农户收益,笔者在对农用地流转现状及方式的深入分析基础上,以实用性和平台建设为指导,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编程及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基于J2EE技术的B/S架构的农用地流转系统。该系统从功能结构设计入手,对系统流程和数据库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实现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确权登记数据更新自动化管理,确保了流转信息的对称和渠道的通畅;建立了流转业务管理员跟踪管理机制,实现各级管理员审核、合同归档的完整业务流程,有利于提高农用地流转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求不符。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耕地保护并不矛盾,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应被社会保障体系所替代。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立法改革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初期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先允许有限制的流转,等待配套制度建设成熟后再推行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制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针对存在的典型法律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法制措施,以期为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对泉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并指出土地流转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泉州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地流转在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规模经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该研究对国内学者关于土地流转现状、动因、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发现学者们从多视角多学科对土地流转进行了深入探讨,普遍采用了规范分析、文献分析的方法,还有一些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统计数据、计量工具、模型构建的方法,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土地流转理论,为推动我国农地依法、合理、有序流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研究方法和内容等方面仍需拓展和深化,比如在内容上,关于新生代农民生活方式的偏好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关于“农家乐”乡村旅游中涉及的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宅基地流转如何市场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在研究方法上实证分析、定量分析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研究旨在阐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11年底,我们在江苏与陕西2省的24个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工作。[结果]在不同的村之间农户的土地产权稳定性差异很大。在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稳定,并且享有绝大部分的权利。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低,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在另外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不稳定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村干部和上级政府对土地具有强制力。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高,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不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地的情况越来越多,涉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此外,土地调整的频率逐渐降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小。[结论]该研究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农村价值显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增强内循环能力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战略支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然而,农业农村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错配导致国内经济低效运转、产业根基不深导致农业产业升级难以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导致“四链”难以加速、要素流通不畅导致城乡融合道路受阻、农村改革“内卷化”导致经济发展航向偏离、开放新高地建设滞后导致“双循环”连通不畅等困境。要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需;增强产业基础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加速“四链”协同;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深化水平;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改革,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六个方面探索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