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症状 雏鹅患病为2~30日龄,以5~20日龄发病最多,病死率达75%~100%;1个月以上极少发病。最急性型发病多见于出壳后3~10日龄雏鹅,无先期症状,突发倒地死亡。急性型发病多见于5~15日龄小鹅,病程1~2天,主要表现为拉白痢,精神萎顿,声音嘶哑,不采食或采食但不吞咽,将食物摆头甩掉,数小时后行走迟缓,打瞌睡,只饮水,不吃,鼻孔处常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眼眶凹陷,缩  相似文献   

2.
1 基本情况2 0 0 0年 4月 7日孵出鹅苗一批 ,均为健雏。饲养在常规消毒的育雏室内 ,红外线灯保暖 ,温度适宜。白天用本地产肉小鸡料拌青菜投喂 ,比例各半。夜间只喂肉小鸡料 ,每晚 2至3次 ,自由采食不限量。开始几天 ,雏鹅生长很快 ,一周后陆续发现鹅群出现与冷暖、饥饱无关的异常鸣叫 ,起初是夜间 ,后来发展到白天 ,且情况随日龄增加越发严重。同时 ,鹅群中先是少数 ,很快全群均有不同程度啄毛现象。 1 0至1 5日龄时 ,抢食快 ,个体最大的 2只出现跛行 ,2 0日龄时腿呈明显“O”形 ,行走困难。其余有一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腿疾。全群啄毛引…  相似文献   

3.
我县某专业户饲养雏鹅400余只,于3日龄时注射过小鹅瘟疫苗。45日龄时,晚上10点钟发现2只鹅精神萎靡,嘴着地,呈嗜睡状,驱之不起,其中一只拉白色稀粪;夜12点半又有3只眼半闭,头颈后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 ,只有雏鹅得病 ,特别是 3— 2 0天龄的雏鹅。病雏鹅的主要病变特征是严重的肠炎 ,小肠粘膜脱落 ,坏死 ,并和渗出的纤维素性物混合在膨大的中后段肠管形成“腊肠样”栓子 ,堵塞肠腔。近期笔者诊治了一起已免疫二次的雏鹅发生本病的病例 ,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3月 2 0日本县某养鹅户购进 1日龄雏鹅 2 0 0只 ,买回当日每只注射抗小鹅瘟血清 0 5毫升 ,1 0日龄注射小鹅瘟弱毒苗 ,4月1 3日早上发现有 1 7只雏鹅精神不振 ,严重下痢 ,还有 3只已…  相似文献   

5.
1998年3月至6月,西峡县某美国七彩山鸡场的雏山鸡发生佝偻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1998年3月2日,某山鸡场引进1日龄美国七彩山鸡1000只,自行配制饲料喂养,18日龄时开始出现软腿、关节肿大、站立困难、破行等症状,1周内发病率达98%,死亡率41.5%。2.临床表现发病初期病山鸡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约经2日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山鸡两腿发软弯曲,有的呈“X”状,有的呈“O”形,附关节肿大,站立行走不稳。困难,明显踱行、嗜卧,常向前扑倒或附关节着地向前移行,后期病雏卧地不起,因两腿不能支撑身体而无法站立行走,…  相似文献   

6.
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  相似文献   

7.
1999年 7月 ,本县石湖沟乡某养殖户饲养的雏鹅发生了以急剧下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死亡较多。后经综合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 ,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鹅 784只 ,其中 60日龄鹅 2 48只 ,3 0日龄鹅 2 2 6只 ,1 7日龄鹅 3 1 0只 ,以圈养为主 ,辅以放牧。 7月 1 0日早开始发病 ,先后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不见效果。次日起开始出现死亡 ,至 7月 1 5日共先后死亡雏鹅 42 5只。2 临床症状初期病鹅表现精神不振 ,采食量减少 ,行动缓慢 ,羽毛蓬松 ,怕冷聚堆 ,喙端变暗。有的病鹅头扭向一侧 ,排白色水…  相似文献   

8.
1999年 6月 ,泰安郊区某养鹅场饲养两批雏鹅 ,发病前生长良好 ,转舍后由于淋雨抵抗力下降开始发病 ,先是 2 0日龄雏鹅发病 ,紧接着 10日龄的雏鹅也开始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 :食欲下降 ,羽毛松乱 ,下痢 ,粪便为黄白色和黄绿色稀粪 ,临死前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或麻痹 ,畜主虽然使用名为“毒瘟清”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但未使用小鹅瘟血清 ,损失较大 ,死亡持续了 10多天 ,2 0日龄雏鹅 2 50只 ,存活 50只 ;10日龄雏鹅 30 0只 ,存活 150只。死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 :肠道有卡他性、纤维素性、出血性炎症 ,发病早期 ,小肠粘膜覆盖着大量淡黄色粘液 ,有…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鹅细小病毒引起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 4~ 2 0日龄雏鹅。病变主要特征是肠道严重渗出性炎症 ,有时黏膜大面积坏死、凝固、脱落 ,在肠内形成堵塞性栓子。发病后传染快、病死率高。 2 0 0 2年 ,我市某养鹅户购进16 0 0只鹅雏 ,饲养到 6日龄时 ,爆发了小鹅瘟病。1 发病情况  2 0 0 2年 5月 2 8日我市某养鹅户从外地购进16 0 0只 1日龄鹅雏 ,6月 2日开始发病 ,到 6月 7日 ,计有 335只雏鹅发病 ,死亡 2 95只 ,发病率 2 0 .9% ,病死率 88.1% ,病程3~ 5d。经诊断确诊为小鹅瘟。2 临诊症状 病初个别雏鹅未见任何症…  相似文献   

10.
<正>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鼻孔有棕褐色或绿褐色分泌物,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有些还有神经症状。2周龄以上雏鹅病程3~7天,部分病鹅可自愈。  相似文献   

11.
1998年 5月 1 8日 ,宾县某养鹅户购买 2 0 0 0只雏鹅 ,至 30日龄陆续发病 ,并有死亡。雏鹅在江岔池边建舍养殖 ,饲料以水草、玉米面为主。几天前发现雏鹅食欲减退 ,渴感增加 ,下痢、发育不良 ,个别的不能站立 ,陆续死亡 6 0多只。隔离出的 5 0 0多只病鹅 ,经用氟哌酸饮水 ,喹乙醇拌料治疗未见好转。临床检查见病鹅消瘦 ,可视粘膜苍白黄染 ,严重贫血 ;粪便稀薄并混有淡黄色血样粘液 ,蹲伏于池边 ,不爱活动。1 病理变化 剖检死鹅 1 0只 ,见肝脏变黄 ,小肠粘膜肥厚 ,点状出血并有小结节 ,中间呈谷粒大凹陷 ,肠腔内有数量不等、长短不一的乳白…  相似文献   

12.
鹅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养鹅户在乌裕尔河附近用塑料大棚养鹅 12 80只 ,鹅分两批购进 ,按鹅雏日龄差别分为 1号鹅群 (80 0只 )和 2号鹅群(480只 )。 2 0 0 2年 6月 2 8日 ,2 7日龄的 1号鹅群开始发病 ,每天死亡 4~ 10只 ,又过两天 ,2 0日龄的 2号鹅群陆续发病 ,每天 10~ 2 0死亡只。畜主应用“禽宝康” ,“喹乙醇”等药物拌料和饮水 ,均不见效。 7月 4日 ,该养鹅户将病鹅送我站检查 ,先后送检 2 0只 ,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检查、实验室化验等综合诊断为鹅曲霉菌病。疫情历时 15d ,共死亡 169只 ,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疫情得到控制。1 临床症状观察  病鹅…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不易感染.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 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20日龄以上较少发病,有些可能自行康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与病鹅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本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造成本病的垂直传播.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多发,在高度集中的孵化地区,呈一定的周期性.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鹅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 我县养鹅专业户共饲养鹅 380 0余只 ,日龄大小不一 ,按大小分为 1号鹅、2号鹅…… 6号鹅 ,其中 ,6号鹅 ( 1 2 0 0余只 )是自己孵化的。 2 0 0 0年 8月 1 2日 ,68日龄的 2号鹅开始发病 ,每天死亡5~ 1 0只 ,以后陆续在 60日龄的 4号鹅、5 0日龄的6号鹅中发病 ,每天  相似文献   

15.
1.育雏和选好雏鹅。育雏期15日龄需温度32~28℃,6~15日龄为28~25℃,16日龄保持在20~18℃;湿度控制在50%~65%;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12只。雏鹅要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料的鹅品种,而且反应灵敏、活泼,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2.雏鹅的饲养。雏鹅在采食前应先饮水,可饮每100毫升0.05%的高锰酸钾水中加维生素C5毫升、维生素B16毫升、葡萄糖5克,日喂5次,连喂3日,进行肠道消毒,然后将喂给切细的菜叶,撒在塑料布上,吸引雏鹅采食。2~4日龄白天喂4~5次,夜间喂2次;5~10日龄白天喂6次,夜间喂2次;11~20日龄可增加一些放牧时间,饲养次可…  相似文献   

16.
秋天早晚温差较大,潮湿阴冷的环境容易引发软脚病.鹅软脚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雏鹅更易发生.此病,不仅会使雏鹅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腿部呈佝偻形,行走艰难.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因此,应多加防治. 1 临床症状 雏鹅在10~30日龄的阶段时,最易引发软脚病,发病率高低不等,呈散发性.病鹅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两脚发软无力,行走困难,容易跌倒,长骨骨端增大,无法支撑身体,常常伏卧.特别是胫骨增粗、弯曲或成骨珠状,致使跗关节骨质疏松,并且,由于跗关节和两翼长期着地磨损发炎,最终瘫痪.长期无法运动和觅食,会导致雏鹅生长缓慢;蛋鹅则产蛋量急剧下降,重者身体消瘦,毛色暗淡无光,治疗不妥或不及时,会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鹅2 500多只,于7日龄皮下接种小鹅瘟疫苗.30日龄雏鹅群明显减料,由原来每天采食900千克料减少至150千克,有2/3的鹅不吃不喝,并连续发生死亡,至45日龄已死亡320只,死亡率达12.8%.用氟哌酸、强力霉素拌料服用,连服3天,未见明显效果.发病鹅群连续腹泻,严重的排血粪,呼吸困难,个别病鹅出现歪脖、扭颈、甩头等神经症状.据理解,该畜主还常常用水生浮草喂鹅.  相似文献   

18.
<正>1发病情况东辽县平岗镇鸭池村一规模养殖户饲养肉鹅1 000只,2015年4月29日笔者电话接诊,随后赶到现场,根据养殖场饲养员描述,雏鹅8日龄开始陆续发病,发病急,并且发病就出现零星死亡,而且死亡量每天大量增加,到10日龄时,雏鹅每天死亡量达到40~50只左右,且大群中不断出现精神沉郁和不采食的雏鹅,大群采食量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在自然条件下 ,主要发生于 3~ 2 5日龄的雏鹅 ,但在流行高峰时 ,少数日龄较大的鹅甚至 60日龄的鹅也可发病。日龄越小越敏感 ,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主要病变特征为严重肠炎 ,小肠粘膜脱落、坏死 ,并与渗出的纤维素性物混合在膨大的中后段肠管内形成栓子 ,堵塞肠腔。笔者于 2 0 0 2年初诊治了一起雏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本区某养鹅户于 2 0 0 2年 4月末引进 1日龄雏鹅3 0 0只 ,室内育雏 ,并逐渐外出放牧 ,初期饲养的较好 ,仅死 2只。 …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  2 0 0 0年 5月 ,我场李某饲养的 40 0 0只雏鹅 ,5日龄开始发病死亡。该批雏鹅是从吉林省一个体孵化厂购进 ,从孵化室出雏 2 4 h后 ,经 1 5h运输到养殖厂 ,开食后马上按预防量注射了抗小鹅瘟高免血清 ,在 5日龄开始发病 ,死亡高峰在 8日龄 ,共计死亡 3 3 50只 ,死亡率为 84% ,发病期间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效果不明显。2 临床症状 病雏食欲减退或废绝 ,喜饮水 ,精神沉郁 ,常离群独卧 ,呼吸促迫 ,嗉囊弛缓、松软 ,其中含有气体及液体 ,病雏消瘦脱水 ,腿软 ,不愿行动 ,怕冷 ,拉白色混浊不清的粪便 ,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 ,最后瘫痪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