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饵料(卤虫、饲料、水蚯蚓、水蚯蚓+饲料)对胭脂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18±2)℃将初始体质量为(6.60±0.40)g的胭脂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尾鱼,分别饲喂卤虫、饲料、水蚯蚓、水蚯蚓+饲料,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表明,水蚯蚓+饲料混合组和水蚯蚓组生长效果最佳,混合组优于水蚯蚓组(P0.05),饲料组和卤虫组次之,饲料组优于卤虫组(P0.05);肠道消化酶活性卤虫组饲料组水蚯蚓组混合组,卤虫组和饲料组3种消化酶活性均最低,水蚯蚓组与水蚯蚓+饲料混合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水蚯蚓主要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污水沟、畜禽场排污口、居民区生活废水排放道的末端等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里。生长旺季为4~10月份,水温在18~28℃时,最多每平方米可达4~5千克。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高效快速采集水蚯蚓的方法,现总结如下:一、采集工具采集水蚯蚓用的工具主要有40~60目的聚乙烯纱绢做的长带形的捞网(手抄),网口直径40~50厘米,并用直径8~10毫米粗的钢圈固定,长80~120厘米,底口直径10~20厘米,装有活动的绳套;塑料盆或木盆,直径70~90厘米,高20厘米…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适宜饲料提高泥鳅苗期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将泥鳅分为3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放养均重为0.19g的泥鳅180尾,分别投喂水蚯蚓、微粒饲料和鱼糜,在常温下饲养2周.结果:泥鳅外形均正常,色泽亮丽,体态均匀,活动能力强,成活率达到97%以上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蚯蚓组个体均匀度好,与微粒饲料、鱼糜组差异较大;水蚯蚓组特定生长率为8.43%±0.166,显著高于鱼糜与微粒饲料(P<0.05),微粒饲料组特定生长率为5.84%±0.237,显著高于鱼糜组,低于水蚯蚓组(P<0.05),鱼糜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水蚯蚓与微粒饲料(P<0.05);全长增长,水蚯蚓组的终末全长也显著长于微粒饲料组、鱼糜组(P<0.05),而微粒饲料组和鱼糜组终末全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泥鳅苗饲料适宜可获得较佳生长速度,微粒配合饲料仅次于水蚯蚓喂养鳅苗能获得较佳生长性能,单纯投喂鱼糜效果不够理想,水蚯蚓为泥鳅苗期最佳饵料.  相似文献   

4.
水蚯蚓隶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是淡水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其干物质中蛋白质高达70%以上,各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鲤鲫鱼、泥鳅、黄鳝、稚鳖、塘虱鱼、淡水白鲳以及观赏鱼类等名特优水产品的最佳活食。现介绍水蚯蚓的培育技术如下: 水蚯蚓的最佳生态条件:水温22℃—29℃,溶氧为饱和度的30%—60%,含有丰富有机质,有底泥供固着生活。一、培养池及培养基。选择水源良好处建池,最好是水泥砖结构,池底敷三合土。池长3—5m,宽1m,深0.2m,池两  相似文献   

5.
池内养龟、池旁养蚯蚓,既解决了龟的动物性饵料,降低了成本,又节省了大量人力喂料的时间,并且可使龟在模拟的自然环境中自由地采食.因而龟生长发育快,繁殖率和幼龟成活率都极高.具体做法是:在养龟池的四周地面上,平铺15cm厚的牛、羊、猪、鸡粪,每平方米投放4000条种蚓,每20天加料一次.其饲料是猪粪、牛粪、农作物秸秆、树叶、杂草及少量的烂瓜果等.蚯蚓4~6个月的繁殖量是自身的10倍,养1m2蚯蚓约可解决1m2水池(5只成年龟)的饲料.因龟有打洞的习性,可让龟自行爬到养蚯蚓的料堆中寻食蚯蚓.蚯蚓怕光、怕水,养龟池和料堆上应有遮阳遮雨物.每45d清除蚯蚓残料一次.方法是:将粪料带蚯蚓置于筛子中,放在强光下照射,蚯蚓即会从筛子孔中钻出,然后将蚯蚓重新放在原地,再加上新料.此法也适用于养鳖.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8.9~14.2℃下,在平列糟(长3m,宽0.4m,高0.2m)中采用A、B和C组三种投喂方式驯养刚开口摄食、体质量0.129±0.07g的哲罗鱼(Huchotaimen)苗60d,以探讨驯化方式对哲罗鱼仔、稚鱼生长、存活和种群变异系数的影响:A组以浮游动物开口,投喂浮游动物3d,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B组以水蚯蚓开121,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C组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结果表明:C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3.577±0.78%/d),明显大于A组(3.132±0.87%/d)和B组(3.024±0.91);A、B、C组的成活率分别为75.67%、74.87%和84.36%,C组明显大于A、B组;A、B和c组鱼体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21.47%、22.59%和11.32%,实验表明,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是哲罗鱼规模化养殖中合理的驯化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名优特新水产品和观尝鱼类生产的迅速发展,其苗种阶段的最适活饲料水蚯蚓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显然,仅靠天然出产的那点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也必须走人工培育水蚯蚓这条必然之路。下面介绍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建池。应选择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建池,如能引入无毒害的生活污水则可降低生产成本。水蚯蚓培育池一般以长条形为好,池宽1~1.5米、长5~30米、深0.25  相似文献   

8.
邹叶茂  张崇秀 《水利渔业》2006,26(4):45-45,50
利用水蚯蚓培育胭脂鱼、黄颡鱼、大鲵等特种水产苗种,成活率达80%,生长速度比用其它饵料快1倍以上。水泥池培育水蚯蚓年产量可达40 kg/m2;自然条件下,人工采集水蚯蚓方法简捷高效。  相似文献   

9.
转食和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转食及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4±0.5)°C下,用丰年虫、水蚯蚓、微颗粒饲料和螺旋藻作为开口饵料,按照不同配比共设置8个处理组来投喂出膜后10 d(10 dph)的胭脂鱼开口仔鱼,40 dph后有2组(水蚯蚓组和丰年虫组)继续投喂先前的饵料,其余处理组全部进行转食投喂微颗粒饲料。统计养殖各阶段的成活率,并在30,40,45,55和65 dph取材测量全长、体质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如下:1在转食前,各个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均大于90%,40 dph后进行转食的处理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实验结束时未进行转食的丰年虫组、水蚯蚓组成活率明显高于相应的转食组(丰年虫/饲料组、水蚯蚓/饲料组)和其他转食组(P0.05);2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太大影响,对丰年虫/饲料组仔稚鱼胰蛋白酶活性影响也不大,但能显著影响水蚯蚓/饲料组仔稚鱼的胰蛋白酶活性(P0.05),对于脂肪酶活性,丰年虫组和水蚯蚓组在40 dph后存在差异,但转食后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接近;3进行联合投喂的2个处理组(丰年虫+饲料+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饲料+螺旋藻/饲料组)相对未进行联合投喂的处理组(丰年虫+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螺旋藻/饲料组),在转食前后联合投喂组的体质量和全长均要小于相应的处理组;42个联合投喂组与相应的处理组在转食后,淀粉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个联合投喂组的淀粉酶活性在转食后均高于相应的处理组(P0.05);2个联合投喂组在转食前后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波动趋势不大,但在转食后5 d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丰年虫、饲料和螺旋藻进行联合投喂胭脂鱼仔鱼,并在40 dph时转食饲料是可行的投喂方案,但饲料投喂比例及添加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吻Wei鱼种在室内分别用活饵料(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和混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水蚯蚓)饲养了30天,测定和分析了各种饲料对其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和组具有最佳效果:生长率最快,饲料利用和鱼种成活率都较好,其平均体重从0.52g增加到3.06g,每日生长率4.52%,成活率65%。而人工配合饲料组具有最好的成活率(80%),平均增重(1.66g)好于水蚯蚓组(1.45g)。水蚯蚓组饵料系  相似文献   

11.
长吻鱼种在室内分别用活饵料(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和混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水蚯蚓)饲养了30天,测定和分析了各种饲料对其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和组具有最佳效果:生长率最快,饲料利用和鱼种成活率都较好,其平均体重从0.52g增加到3.06g.每日生长率4.52%,成活率65%.而人工配合饲料组具有最好的成活率(80%).平均增重(1.66g)好于水蚯蚓组(1.45g)。水蚯蚓组饵料系数(0.77,干重)最低,但其成活率差(30%).初步认为长吻 鱼种早期阶段的培育,以混合饲料投喂效果最佳,人工配合饲料次之,水蚯蚓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     
用整体冷冻的蚯蚓部分代替虹鳟商品颗粒饲料喂养虹鳟(平均体重51.3克)进行了测试。蚯蚓洗净后置于10%氯化钠中央处理1分钟,—20℃下冷冻备用。试验饲料1为商品饲料,饲料2为25%的蚯蚓+75%颗粒饲料,饲料3为50%蚯蚓+50%商品饲料,饲料4为75%蚯蚓+25%饲料。试验8周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蚯蚓的养殖环境、饲料准备、蚓种放养、湿度和温度控制、敌害预防、蚯蚓采收,并创新了蚯蚓引诱采集箱装置和采收方法,结果表明:1m2养殖面积1年的经济效益为158.5元,其中产出为240.0元,生产成本为81.5元,本养殖技术通过创新蚯蚓引诱采集箱装置和采收方法,传统养殖方法 2~3人的工作量如采用本方法只需1人即可完成,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邹叶茂  涂华军 《水产养殖》2010,31(11):21-22
<正>水蚯蚓又称红丝蚓,是环节动物门中水生寡毛类的总称,常见种类有丝蚓和颤蚓。水蚯蚓体细长,一般长度为5~60mm,最短约2mm,最长达100mm,一般个体粗约为0.1~1.2mm。干重蛋白质含量高达66%,是多种名贵鱼类的最佳开口饲料,常用于网箱养鳝的开口饲料或食物引诱剂,鳝种开口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氨基酸对史氏鲟幼鱼的诱食活性试验 ,研究了添加氨基酸的配合饲料对史氏鲟食性转化的影响 ,以便为研制史氏鲟幼鱼适宜开口配合饲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用添加氨基酸饲料养殖史氏鲟幼鱼的效果要优于生物活饵水蚯蚓 ,摄食添加氨基酸饲料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为 56 67% ,而摄食水蚯蚓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仅为 42 50 %。添加氨基酸饲料诱食性强 ,可以替代生物活饵成为史氏鲟幼鱼的开口饲料  相似文献   

16.
浅谈蚯蚓及其在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低成高效饲料,是当今养殖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蚯蚓(Earthwarm)俗名“曲蟮”,在动物分类学上隶用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蚯蚓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无脊推动物。其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容易养殖,产量高,已在养殖业中显示出良好的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因而近十多年来人工养殖蚯蚓在国内外蓬勃发展。一、常见的人工养殖的蚯蚓1.陆生蚯蚓 陆生蚯蚓主要的养殖品种有参环毛蚓、白茎环毛蚓、湖北环毛蚓、赤子爱胜蚓等。2.水蚯蚓 水蚯蚓是水栖寡毛类的一大类群,又名水丝蚓,俗称红线虫、沙子虫等。它是虾、蟹、鱼、鳖等在苗种阶段的好…  相似文献   

17.
水蚯蚓又称红丝蚓,常见种类有丝蚓和颤蚓。水蚯蚓体细长,一般长度为5mm~60mm,最短约2mm,最长达100mm,一般个体粗约为0.1mm~1.2mm。其干重蛋白质含量高达66%,是多种名贵鱼类的最佳开口饲料,尤其是把它作为网箱养鳝的开口饲料或食物引诱剂,鳝种开口早,成活率高,病害少,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3.饲料及投喂 投放3厘米的苗种时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可以基本上满足几天的需求量,在鱼种2~3厘米之间最好是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活饵料,随着个体的增大,池塘中天然饵料减少,必须要投喂人工混合饲料才能满足苗种的摄食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不同转食策略对乌原鲤(Procypris merus)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选用蛋黄、微粒子饲料、丰年虫3种饵料投喂乌原鲤仔鱼15 d,记录仔鱼生长指标和存活率;并采用2种转食策略投喂初始体质量为(3.60±0.49) mg的乌原鲤仔鱼至45日龄(45DHA),分别在20、35日龄转食水蚯蚓和微粒子饲料,分组为T20水蚯蚓、T20微粒子、T35水蚯蚓、T35微粒子,研究其对乌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丰年虫能保证乌原鲤仔鱼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高存活率,与微粒子饲料、蛋黄组体长、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有显著差异。在不同转食策略中,除T20微粒子组存活率为76.00%,其余三组均高于82%。相同转食起点,转食水蚯蚓效果比转食微粒子饲料好;相同转食种类,延后转食起点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35日龄转食效果优于20日龄)。结果表明,在3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乌原鲤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不同转食策略中,乌原鲤仔鱼以丰年虫开口,35日龄转食水蚯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经人工孵化的同亲本史氏鲟鱼苗,用水蚯蚓饲养20天后,直接转入水簇箱内(水体100×25×40cm)进行配合饲料饲养试验。试验设3个不同蛋白质梯度的配合饲料组(1号料、2号料、3号料)和一个投喂水蚯蚓的对照组,每组放鱼100尾,试验期为30天,30天后试验各组幼鲟体重分别为5.01g、4.74g、4.91g和4.08g。存活率分别为82%、86%、75%和95%。试验结果表明:用活饵喂养一段时间的史氏鲟幼鱼仍可直接采用配合饲料喂养,无需进行过渡驯饲,同时指出适合于幼鲟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仍需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