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1973~1979年间,在广西稻瘟病圃试验了11198个水稻品种。有一些抗病品种曾以人工接种测定.其中23个品种呈现稳定的高抗至中抗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红脚占、砦糖、金围矮是广谱抗稻瘟病的品种。
初步观测表明,叶瘟与穗瘟的抗病反应是相关的。
文中讨论了对稻瘟病抗病性的类型,未发现范德普兰克(1968年)描述的对病原的所有小种反应一致的水平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云南省元阳县籼/粳型稻瘟病菌中无毒基因的多样性及差异,采用接种鉴别品种方法和PCR技术对9株粳型菌株和21株籼型菌株中无毒基因Avr-Pia、Avr-Pita1和Avr-Pii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株稻瘟病菌菌株中无毒基因Avr-Pia、Avr-Pita1和Avr-Pii的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33.3%、76.7%和0,Avr-Pia、Avr-Pita1在籼型菌株和粳型菌株中的出现频率分别为4.8%和100.0%、66.7%和100.0%。Avr-Pia主要为存在/缺失的多样性,籼/粳型菌株对水稻品种Achiasahi(Pia)的致病率分别为100.0%和11.1%;Avr-Pita1可划分为3个类群,除菌株CH1195属于PO类群外,籼型菌株均属于J1类群,粳型菌株则属于J2/J3类群;籼/粳型菌株对水稻品种K1(Pita)的致病率分别为100.0%和0,且籼/粳型菌株Avr-Pita1蛋白序列在第83位和第192位氨基酸差异明显。Avr-Pii在30株稻瘟病菌菌株中均未检出,籼/粳型菌株对水稻品种Fujisaka No. 5(Pii)的致病率分别为100.0%和0。表明Avr-Pia和Avr-Pita1在粳型菌株中的出现频率高于籼型菌株且变异程度低,粳型菌株中可能存在其它无毒基因使其不能侵染Fujisaka No. 5。  相似文献   

3.
SWAT模型及SUFI-2算法在秃尾河上游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秃尾河流域(上游)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等数据库,利用基于分布式的SWAT模型对该流域的水文过程和产流机制进行模拟,并通过改进的SUFI-2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不确定分析、率定和验证,探讨SWAT模型在于旱和半干旱流域的适应性.采用1977-1983年的月径流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率定,用1984-1989年的月径流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流域年径流相关系数(R2)和模型效应系数(Ens)均小于0.6(通常认为当模拟结果期望值大于0.6时,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研究流域的水文过程);月径流相关系数和模型效应系数超过或者接近0.6的水平;汛期(5-10月)模型径流相关系数和效应系数最高(超过或接近0.8).研究表明通过改进的SWAT-SUFI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流域的汛期径流,而对全年径流和枯水期的径流模拟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4.
SIMYR—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简要模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的侵染过程划分成传染、潜育期(和显症)以及病斑扩展等三个主要环节,分别进行了试验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根据有关气象因素预测日传染率的回归方程,用逻辑斯谛模型根据有效积温预测显症率,分三阶段确定病斑产孢面积日增量,采用FORTRAN Ⅳ语言编成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模型SIMYR,它由一个主程序和五个子程序组成。
用未参加组建本模型的田间病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认为其结构基本合理,并以不同初菌量、不同品种抗病性和不同药剂防治时期进行了模拟试验。对这一模型现存的问题和改进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孔导度-光合-蒸腾耦合模型(SMPT-SB),选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典型日,模拟了冬小麦叶片和冠层尺度的光合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并借助光合仪和涡度相关系统获得的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叶片和冠层尺度光合及蒸腾速率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光合速率日均绝对误差不超过1μmol·m-2·s-1,蒸腾速率日均绝对误差不超过0.41 mmol·m-2·s-1;叶片尺度光合和蒸腾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0以上,冠层尺度也分别达到了0.96、0.88。此外,模型中水汽响应函数以f(Ds)=RH表示时,相对湿度(RH)变化较大会导致参数m值不能准确量化气孔导度(gs)的变化,从而降低模拟效果;若分时期率定m值,会大幅提高模拟精度。该模型适用于冬小麦叶片及冠层尺度的土壤-植物-大气之间水碳交换的模拟。  相似文献   

6.
应用DSSAT 模型预测宁夏春小麦产量演变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DSSAT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小麦模型,在排除虫害和病害影响条件下,以宁夏永宁站永良4号春小麦为样本进行品种参数调试及模拟验证,确定品种参数.宁夏平罗站同一品种15年生育期特征及潜在产量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产量值、开花天数预测结果较好,生理成熟天数模拟误差较大.宁夏黄河灌区25 km×25 km共计39个格点1961~1990年Baseline气候情景(无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及构建的2011~2100年A2(CO2约1%的中高排放)、B2(CO2约0.5%的中低排放)气候情景潜在产量模拟对比结果表明,Baseline气候情景下39个格点的平均潜在产量6 428 kg/hm2,A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35、5 869、5 21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为3%、8%、19%.B2情景下的2011~2040、2041~2070、2071~2100平均产量分别为6 219、5 977、5721 kg/hm2,与Baseline年相比均为减产趋势,分别减产3%、7%、11%.高排放的减产率比低排放要大.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显症率的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豆感染SMV系统量症前介体不能传毒。接种稀释10倍SMV病液显症率与介体传毒相似。介体和人工接种SMV于5个感病品种V1-R5 9个生长时期共30余批次,结果表明SMV显症率主要决定于温度。显症起始温度为9℃,最适温度约26℃.V1-R2时期的植株显症所需有效积温基本一致;R3-R5时期比前者略有增加。累积显症率与累积有效积温的相关点图呈"S"型曲线分布,通过Weibull和Gompertz等8组曲线拟合选出拟合最优模型。V1-R2时期显症预测Gompertz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11=Exp[-103021.196×Exp(-0.1329TT1)]R3-R5时期Weibull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12=1-Exp{-[0.02222(TT1-65)2.581]}  相似文献   

8.
玉米灰斑病空间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组建及传播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接种灰斑病菌,在田间形成不同发病梯度,分析病害传播的空间流行动态,利用SAS9.13统计软件分别构建病害传播梯度的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结果表明:1.指数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灰斑病单向传播梯度的最佳模拟模型;2.高斯模型是模拟病害平行于垄向和垂直于垄向方向传播的最佳模型;3.含有(x2+y2)形式的圆形模型和含有a (x2+y2)+bx+cy+d形式的椭圆形模型是模拟病害在二维平面上传播过程的最佳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到病害的传播距离约20~50m。  相似文献   

9.
 1996年在田间利用6个水稻品种和3个稻瘟病菌种和已知比例的混合小种组合,采取分小种接种方法,研究了水稻叶瘟病反应型(产孢面积)与产孢量之间的关系,组建了产孢面积-产孢量模型y=exp (1.46lnx-4.64),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反应型权重值。  相似文献   

10.
彭洪江 《植物保护》1994,20(4):25-26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随着品种汕优63在我地连续多年单一种植,近年发生日趋严重。在目前尚缺新品种替代前,根据该病流行特点,提高药剂防治效果,乃是控害增产一大措施。为此,作者进行了穗瘟化控策略筛选试验。 1.材料与方法 在常发重病区选田设病圃系统观察病情消长动态。品种汕优63,适期播栽,治虫不治病。秧田期调查苗叶瘟1次,本田叶瘟自移栽后定5点,1点2丛,5天调查1次。抽穗后,除继续调查叶瘟外,同时调查穗颈瘟,直至成熟期止。 在此基础上,设(1)移栽时浸秧,(2)治叶瘟2次,(3)治穗颈瘟2次,(4)浸秧,治穗颈瘟2次,(5)治叶瘟、穗瘟各2次,(6)浸秧,治叶瘟2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菌吸器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种蛋白质染料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和棉蓝乳酚液快速撕表皮染色法,镜捡16个4种不同抗病类型小麦品种,观察不同抗病性品种与白粉病菌吸器的关系。得出抗病品种有下列特点:①抗病类型延迟吸器的形成;②吸器数目增加缓慢;③吸器数量少而小;④吸器消衰快。小麦苗期的吸器数量比成株多。利用快速染色法可以提供早期选择抗病和淘汰感病材料之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菌形成子囊孢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闭囊壳保持湿润。子囊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27℃,最适为11~15℃,紫外光、散光及黑暗无影响;酸碱度范围为pH3.2~9.2,以pH5.0~7.0最适。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36℃,最适为11~20℃;湿度范围为0~100%,以在水面及100%湿度时最高;黑暗及散光无影响;酸碱度范围为pH2.2~12.4,以pH5.0~8.0为最适。温度愈高、湿度愈大,病叶上的闭囊壳寿命则愈短。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河南、河北两省多年多点对玉米小斑病流行进程的观察记载,共积累20个年次的病情系统调查资料,结合相应的气象数据,按照本病的流行规律,设计8个供选因子,用北京大学DJS-18型电子计算机进行逐步回归运算,分别推导出从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30天中期预测式和从7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60天长期预测式。
所谓测报时间范围内相应时期的气象因素,在中期预报中为7月份的总雨量、总雨日、日平均温度等,在长期预报中为7、8两个月的上述气象因素。
两个预报式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8125和0.6843,经用建立模型以外的多个实际病情对所得方程式进行检验,证明预测式有较高的可靠度。
长期预报式可用做流行强度的趋势性预报,中期预报式可供确定防治适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枯萎病菌酯酶同工酶测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丙烯酰胺薄层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我国主产棉区棉花枯萎病菌的酯酶同工酶。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42个菌系的酯酶同工酶有三种类型主酶带,根据主酶带可以将供试的菌系区分为三个类型。类型一,有E4、E5、E6、E8四条主酶带,包括13省的菌系31个,类型二,有E4、E6、E8三条主酶带,包括6省的菌系10个;类型三,有E6、E8两条主酶带,包括新疆吐鲁蕃的菌系一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麦锈病治疗剂对氨基苯磺酸进行了内吸、运转、分布、抑菌机制、抑菌浓度以及对小麦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该药剂的内吸及其在麦叶内的运转,主要是单纯的扩散现象。酸度、温度、湿度和药液浓度对于内吸速度的影响,都可以用数学程式来说明;本文提供了几个经验公式作为参考。从药剂对于病菌体内某些酶的亲和力的考察,以及药剂内吸的自显影图片中放射斑的形状,可以推想病区和菌体,有生物化学性的内吸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20a的研究进展,提出综合防治的体系特征及其五大关系:(1)有害生物的种质分化与种型演变;(2)防治体系与预警系统;(3)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4)多抗性品种的开拓与推广;(5)多效药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进而探讨IPM与可持续性植物保护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珍稀濒危荒漠植物区系地理相似性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西北部 ( 1 )准噶尔盆地、( 2 )塔里木盆地、( 3 )东疆哈 -吐盆地、( 4)柴达木盆地、( 5)河西地区、( 6)阿拉善高原、( 7)阿拉善东部地区作为珍稀濒危荒漠植物区系定量分析单位。应用 Jaccard、Ciechanowski( Sprensen)和 Ochari相似系数 ,根据 50种珍稀濒危荒漠植物的地理区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 7个植物区系间的相似矩阵 ,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珍稀濒危荒漠植物区系之间的相似关系 ,以准噶尔和东疆吐 -哈盆地间相似关系最为紧密 ,阿拉善东部地区较为孤立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灵敏度高,使用抗血清仅微量,是近年来用于诊断、鉴定植物病毒的先进方法之一。这一技术需要纯度高的抗血清,采用蛋白质A-琼脂糖CL-4B柱层析纯化后的抗烟草环斑病毒抗血清(抗TRSV-IgG),纯度高、灵敏,很适用于塑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ead-ELISA)的抗体和酶标抗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马存  张弘 《植物病理学报》1986,16(4):245-251
 枯萎病病株的级别(x)与单株皮棉产量损失百分率(y)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回归式表示:y=-1.1+24.74x
枯萎病田间群体病指(x)与皮棉产量损失百分率(y)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回归式表示:y=-5.3851+0.9062x
病株相邻的健株有明显的补偿作用,病级越高补偿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中国虱属分类研究”系列论文的第5篇,首先对世界仓储虱常见种小眼虱LiposcelispaetaPearman进行了重新描述,并给出了5种常见虱检索表;其次对中国虱属已知种进行了总结;最后初步探讨了虱属研究在植物检疫标准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