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荔县棉花生育期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是关中棉区最大的植棉县。棉花生产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 ,近年来抗虫棉在我省大面积推广 ,种植方式的改进 ,植棉新方法的引进和采用 ,以及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 ,都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状况和气候条件 ;植棉历史和实践均表明 ,科学植棉必须认真了解当地气候 ,善于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本文采用大荔县气象局气象观测数据 ,资料年代为 1 96 1~ 2 0 0 0年 ,共 40年 ,统计 2 0多项与棉花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资料 ,进行大荔县棉花各个生育期的气候分析。1播种期1 .1大荔县终霜冻是关中棉区霜冻结束最早的县 ,常年出现…  相似文献   

2.
关中东部棉区秋霖天气频繁,概率在1/4~1/3。大荔县是主产棉区,年均种植面积5.0万公顷,年均皮棉约4.8万吨。多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棉花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特别是秋霖天气的影响,致使霉烂铃较多,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据多年棉田调查资料表明,秋霖造成的霉烂铃平均每株3~5个,产量降低30%~40%。  相似文献   

3.
陕西关中东部植棉区主要在渭南地区,年种植4.0万~5.5万公顷,约占全省的80%左右。而本区的大荔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带,光热资源丰富,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的优质棉基地县之一。自1997年引进、示范、推广抗虫棉品种以来,植棉效益好,棉田面积逐步上升,到2005年,棉田面积在3.0万公顷左右,占全省面积的60%以上。由于多年种植棉花,该区棉花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特别是近3年来棉花前期长势喜人,而进入8月份后,棉株叶片自下而上,由绿变黄后,落花落蕾,有铃无叶,光秆无秋桃。棉田严重早衰,产量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早衰减产原因1.1气候因素。2…  相似文献   

4.
大荔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之一。2003-2005年引进示范推广的中棉所41,品质好、产量高,深受广大棉农喜欢。三年来累计种植面积6.7万公顷,2005年种植面积2.7万公顷,占全县棉田的93.2%,成为棉农的首选品种。由于多年来种植棉花加之其它因素影响,棉田黄枯萎病、红叶茎枯病发生较重,棉花早衰减产,为了抑制病害,避免早衰、减产。2005年,本县又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进了中棉所41提高系,在大荔县棉花原种场示范,结果表现突出,在23个品种示范中,子、皮棉产量均居首位。花色白、衣分高、抗病虫、抗逆性强,早熟不早衰。得到了有关专家和所有来参观人…  相似文献   

5.
王君堂  李云  李玲 《中国棉花》2010,37(8):24-26
大荔县是陕西关中东部棉花主产区,年均种植面积5.0万hm^2左右,年均皮棉产量约4.8万t。由于病虫危害,每年棉花产量直接损失20%~25%,加之长期以来棉农重视单一的化学防治,盲目定期打药,植棉效益下降,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要掌控棉花病虫发生为害规律,及时采取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任晖  杨晓红 《中国棉花》2009,36(3):31-31
棉铃虫是世界性棉花害虫,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石河子地区曾严重发生,80年代以后发生较轻。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棉花面积逐年加大、冬灌面积逐年减少及气候变暖,棉铃虫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石河子垦区第三代棉铃虫大暴发,造成部分地块棉花产量严重损失。近几年,棉铃虫发生居高不下,已上升为垦区农田的主要害虫。因而,准确预测棉铃虫的发生并做好棉铃虫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植保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西北地区的产棉大省之一 ,也是该地区轻纺工业的中心。70年代我省棉花面积为26.7万公顷 ,在农作物中占有一席之地。80年代由于棉花供求关系的变化 ,以及自然灾害、棉花种植面积陡降 ,逐渐稳定到13.3万公顷左右。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6年以后 ,由于纺织工业进行结构调整 ,棉铃虫的危害暴发 ,棉花单产降低、比较效益下降等 ,致使棉花面积大幅度减少 ,全省皮棉产量下降 ,到目前为止全省棉田面积仅3.3万公顷左右。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 ,虽然我省棉花科技工作者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作了大量的工作 ,但目前的产量水平远远不…  相似文献   

8.
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种植成本上升、质量下滑、粮棉争地严重、价格波动频繁、国外市场压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棉花产业出现高消耗和高库存并存现象,供需结构严重失衡。从供给、需求和国际市场3个角度出发,以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率作为棉花产业风险的预警指标,选取了12个指标构建了中国棉花产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反向传输神经网络分析了2005―2015年的样本数据,并对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良好,从而将2016―2018年预测数据代入模型中进行棉花产业风险预测。结果表明,中国棉花产业风险预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2017年和2018年棉花产业存在高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艳荣  兰涛 《中国棉花》2015,42(10):44-44
<正>陕西省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国家和陕西省棉花区域试验点之一,区域试验经验丰富。1992—2015年,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一直承担陕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从2010年至今,承担国家黄河流域抗虫棉新品种区域试验,形成了较规范的试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
南阳盆地是全国著名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常年植棉面积16.67万hm2,总产17万吨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17%,占人均经济收入的三分之一,是种植业的一大优势作物,但是棉花生产还跟不上当代科技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近年来棉花用种上出现了多乱杂现象,严重地阻碍棉花生产的发展,为此从我市棉花用种历史和当地气候特点分析入手,找出棉花当前用种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种子工作努力方向。1 南阳盆地用种历史南阳盆地是新品种应用大区,从50年代以来棉花用种已更换六次,新品种为南阳植棉业的发展和南阳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唐淑琼 《中国棉花》2006,33(7):43-44
湘北地区是棉花主产区,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由于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80%,加上氮肥施用总量增加了86.3%,气候条件适宜和天敌控制作用甚微等外部环境的作用,促成了棉铃虫的大发生。发生面积由1991年的6.7万公顷次上升到23.9万公顷次,年百株累计卵量(2~5代)由611.4粒增加到4256.1粒、重发区7000~10000粒,成为棉花上的第一大害虫。2000年以来,采取以推广抗虫棉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基本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1转Bt基因抗虫棉推广应用概况1.1推广品种。主推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用湘V9XE26配制的抗虫棉杂…  相似文献   

12.
浅谈棉花早衰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花对肥水要求发生了变化,同时,气候的不断变暖,棉花生育期也明显提前,尤其是近年来棉花花铃后期受台风和连续阴雨的影响,早衰现象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那么,解决好棉花的早衰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杂交抗虫棉的增产潜力,对棉花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灌云县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素有江苏植棉高产大县之称。20世纪90年代,灌云是全国第一批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全县棉花面积最高达33333.3hm^2,每公顷皮棉1500.0kg,棉花收入曾经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然而,昔日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4.
关于恢复发展徐州市棉花生产的思考冯兴振孟雷江苏徐州市农业局22100380年代以来,本市棉花生产经历了快速发展、滑坡下降、恢复发展、急剧滑坡的历程,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波动和影响。特别是近两年,由于植棉比较效益偏低,棉花滞销,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调...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大荔县的传统优势作物,近几年随着植棉效益的增加,植棉面积不断扩大.长期连茬种植、品种混杂、良种良法不到位以及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等各种原因,使棉花单产连年走低、植棉收益逐年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俊凯 《中国棉花》2004,31(5):29-30
自1 998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山东省德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对棉花产业化经营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棉花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带动产业增效、棉农增收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1基本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市植棉面积迅速增加,1 978-1 984年,棉花生产以每年5万吨的速度递增,1 984年达到顶峰,植棉32 .7万公顷,收购皮棉43.5万吨,许多农民靠种棉花迅速脱贫致富。90年代由于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影响,德州市植棉面积徘徊在6.7万公顷,总产5万吨。2 0 0 0年以后,面积1 3.3万~2 0万公顷,2 0 0 3年达到1 9.6万公顷,总…  相似文献   

17.
泗棉3号在姜埝市高产栽培技术黄桂林,王如庆,吴茂平江苏省姜埝市农业局225500姜瑞芝,黄爱清,陈立本江苏省兴泰乡农技站225539,我市棉花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里下河地区,至80年代始,棉花枯萎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苗床损苗和大田死苗严重影响了移栽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陕西大荔县广大棉花生产技术指导人员为稳定棉花生产做了大量工作,棉花666.7hm^2(万亩)高产创建活动、6.7hm^2(百亩)新品种展示效果均显著,新技术试验示范成绩斐然。2010年全县棉花生产的主要任务是恢复信心、稳定面积、应用良种、依靠科技、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力争全县棉花单产提高10个百分点,总产达到2.5万吨。为实现上述任务,现提出2010年棉花生产意见:  相似文献   

19.
顾大平 《江西棉花》2004,26(4):36-37
由于受2003年棉花收购价格高的利益趋动,启东市当地农民由于秋季作物选择不到效益更高的种植品种,纷纷扩大了优质棉花的种植面积。据启东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启东市2004年预计棉花种植面积将达28khm^2。是2003年种植面积12khm^2的一倍多,增长130%多。对此变化,作为前几年大量投放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主渠  相似文献   

20.
马骏 《中国棉花》2010,37(5):41-43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棉花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33万hm2左右,占全市总播面积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60%来自棉花产业,棉花产业的兴起为敦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棉花产业将继续是敦煌农村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