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在生态公益林管理过程中也逐渐注重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县级林业信息化中为了保障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在GIS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基于GIS技术的生态公益林管护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林业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了Arc GIS软件的基本功能,阐述了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为了更好满足县级林业资源管理需求,将Arc GIS软件的应用其中,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营造林区规划以及拟占用征收林地图等,实现了林业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目标。希望通过该文的介绍和探析能够推动现代森立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面应用Acr GIS软件的各个模块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强化公益林管理,保证森林资源安全,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永吉县公益林经过十余年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林分质量提高的成效。笔者认为,如解决管护队伍建设和公益林资源利用等问题,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庆元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庆元县公益林分类建设和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制约公益林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庆元县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公益林能够有效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阜新市林业发展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阜新市公益林的建设情况,并阐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坚持公益林生态建设理念、提升森林整体建设水平等方面所具备的影响,希望能够为阜新市的生态治理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以期推动阜新市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林权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林农兴林、养林的积极性,缓解了我国林木资源供应不足的压力,同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对商品林和公益林进行明确的区分,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分配不均,加之商品林和公益林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造成对公益林保护不足,严重损害了林业的生态效益。解决这些问题,前提是要明确公益林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公平分配,充分考虑林农的意愿;根本途径是要拓宽公益林的收益渠道,提高公益林农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舒城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存在的补助标准低、管理方式粗放、运行模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加大资金投入、适当调整公益区划和加强公益林的管理等建议,以供林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政资源管理属于林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实现林业资源的采伐、保护、使用和运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林业资源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及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想将林业生态保护中林业资源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就要从多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从而有效改善现代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林政资源管理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2000—2010年湖南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与支出、年降水量等15个指标和湖南省公益林面积数据,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公益林面积变化的2个主成分,即经济与人口发展水平(包含年生产总值GDP、年末总人口、非农业人口、财政收入、财政总支出、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工业产值、建筑业产值、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入、城市投入、农村投入)和自然环境水平(年降水总量),然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2个主成分得分进行湖南省公益林需求总量的定量预测,再通过非线性回归中的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和2个主成分得分对湖南省公益林需求总量进行修正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经济与公益林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并对公益林需求量预测进行滚动修正,辅助公益林需求量的控制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安定区公益林包括重点公益林、天保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公益林三大类型。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公益林)为例,分析补偿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公益林补偿管理办法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目前,安定区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为59.52万亩,涉及全区的19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补偿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认真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管护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11.
林业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公益林在我国林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公益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尤其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非常明显的意义。为此,应该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但是我国的公益林建设和保护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了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措施,如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管理的力度,提高人民的保护意识,借鉴先进地区的管理方法,结合本国的生态林保护措施,提高公益林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县级林业信息化中的生态公益林管理,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管理、统计分析和结构分析等功能,并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关联.在数据组织上,提出以县,乡(镇、林场),村,小班为多级单位组织数据,可避免由于采用图幅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大量地物(如县、乡、村边界和小班等)被图幅线人为分割开的现象,也避免图幅分割所带来的处理过程复杂和小班的完整性被破坏的缺陷.在系统的功能结构方面,根据现行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管理、专题图管理、结构分析、报表统计和图形输出等5大模块.图3参15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极为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也成为了当下林业生态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关联,提出了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政资源管理是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政资源管理进行创新,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促进林业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现状,探讨林政资源管理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业化发展造成大片林业资源被破坏,如今我国极为重视林业生态的建设,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也成为了当下生态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关联,其次提出了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推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各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各地的林业资源情况不同,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也有所差异,公益林的保护管理也成为了当前重要的林业保护工作。本文将从峨山县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现状以及峨山县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莉华 《乡村科技》2019,(9):65-65,67
林业作为我国的主要资源,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延续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通过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保护各种林业资源,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助力和保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林政管理结构的完善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林政资源管理现状,对林政资源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公益林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文章通过分析芦溪县公益林基本林情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公益林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宁国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几年来的林业工作实际,提出宁国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对策,力争不断提高宁国市公益林质量和资源总量,充分发挥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县级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前县级林业信息化滞后和林业资源信息管理类软件十分缺乏,县级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林业信息化的重点与难点.以县级林业资源为对象,对县级林业资源信息管理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从县级林业资源管理特点和信息系统原理构架系统体系结构,基于应用需求和系统结构提炼系统功能,提出了县级林业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创立了系统5层体系结构--基础数据层、公共平台层、专题数据层、功能组件和功能模块层以及应用系统层.充分考虑3S(GIS,GPS,RS)技术、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在县级林业资源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和潜力,合理运用组件技术、数据库技术、集成技术等多种技术开发软件系统,实现了开放性与安全性、灵活性与通用性的统一.重点阐述县级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基本原理、特点、结构以及功能,并简述了在临安市的实际应用.图2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