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水稻免耕抛秧是指在收获作物后.未经任何翻犁、耙的稻田.先使用灭生性除草剂,灭除杂草和摧腐稻桩.灌水后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盘秧抛栽到大田中的水稻栽培技术。它省工、节本、高效。既能稳定水稻产量,又能保护土壤结构,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优于常耕抛秧栽培。  相似文献   

2.
<正> 兔耕抛秧栽培技术将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相结合,去除了梨耙工序,以站立抛秧取代弯腰手栽秧,以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分别比翻耕抛秧和传统手栽秧增产3%~5%、10%以上,增收80~100元(省梨耙成本、增产)、  相似文献   

3.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将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相结合,去除犁耙工序,以站立抛秧取代弯腰栽秧,以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劳动效率大为提高,从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省的主要农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5%左右,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93%左右。在种稻比较效益低、农民外出务工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成本、提高效益。是水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我省从1998年开  相似文献   

5.
免耕抛秧栽培是应用稻茬和杂草处理技术,安全免去犁、耙田、铲或拔秧、手插秧程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泾县通过试验示范,已逐步将免耕抛秧配套技术推广到大田应用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优点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秧是一项新的耕作技术,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2007年晚季引进该项技术获得成功,2008年扩大种植面积21 hm2,每666. 7m2平均产量498. 1kg,比耕耙抛秧的略增3. 2%.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节本低耗、减轻劳动强度、高产稳产和增加农民种稻收益等功效.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抛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儋州市水稻免耕抛秧的特点及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抛秧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塑盘秧直接抛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在广东、四川、广西、湖南等省试验示范多年,结果显示该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提高劳动生产率,缓和季节矛盾,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敏 《农技服务》2007,24(3):7-8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将水稻抛秧与大田免耕等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稻作方式,较其他稻作方式更省工、省力、节本,是目前我国稻作技术革新中,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应用试验,探讨了除草剂的适用剂量和适宜喷施时间。在施肥量相等的条件下,提出水稻适宜的施肥方式,以及通过施肥提高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免耕抛秧稻籽粒灌浆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免耕抛秧稻籽粒灌浆结实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的结实率高于常耕抛秧稻,主要以一次枝梗的结实率较高。免耕秧稻全穗枝梗数与总粒数均高于常耕抛秧稻,其中二次枝梗的差异较大。免耕抛秧稻灌浆启动较早,齐穗后籽粒淀粉含量高于常耕抛秧稻,而可溶性糖的含量低于常耕抛秧稻。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宜香229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 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75kg/hm2、P2O5 37.5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112.5kg/hm2、P2O5 56.25kg/hm2、K2O 90kg/hm2,水平3为纯N150kg/hm2、P2O5 75kg/hm2、K2O 120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南粳39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39(原编号:701,791)是用日本粳稻品种西光/武粳4号的杂交F1代与高产、抗病品种丙850复合杂交,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常规迟熟中粳新品种,199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2000年在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水稻生产试验。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江县水稻免耕抛秧试验,平均单产达7290kg/hm^2,比常耕抛秧(7017kg/hm^2)增产273kg,生产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高,每公顷增收543元,投入产出比为1:1.13。  相似文献   

17.
冬马铃薯茬水稻不同免耕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冬马铃薯收获后遗留的种植畦进行水稻免耕稻草覆盖直播栽培和免耕抛栽两种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系、群体消长、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直播栽培水稻的根系生物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免耕抛栽处理,增幅达3.44%~7.26%,同时还显著增加了10~20cm、20~30cm+层的根系比例,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促进了水稻分蘖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及产量,每公顷可比免耕抛栽增产387kg,增产5.2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超级稻生长的影响。2年4季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基施缓释肥和有机肥基础上增施配方肥的技术方案,可显著提高水稻根系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和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长(直径0~0.3 mm),增强超级稻对养分的吸收转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水稻生育后期群体的衰老速度,进而提高超级稻产量,在南方双季稻上获得每667m2产量646.2 kg、最高712.4 kg 的普遍高产水平曰通过施肥措施等栽培技术的改进可显著提升超级稻的增产潜力,达到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目的。基于经济效益分析,超级稻施用水稻缓释肥,在获得适度高产条件下可提高种植效益,同时减少施肥人工投入,在经济上是合算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博Ⅱ优213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用玉213恢复系与博ⅡA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稻组合,表现大穗、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12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截至2005年底已累计推广种植20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杂交晚稻金优928试验示范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在我省的高产栽培技术及春季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