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宁城县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68万亩,其中旱地9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8%。气候特点是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雨水利用率,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同时,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目前发展旱地农业经济、有效、现实的办法。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采用的主要技术宁城县从1997年开始在典型旱作区八肯中乡进行了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3年累计试验面积135亩。2002年又分别在八里罕、八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 ,曲周县农机局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利用三年时间 ,采取多种措施 ,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或禁烧问题”的部署 ,从发挥农机作用 ,提高农机效益出发 ,大力推广实施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特别是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一、实施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技术取得的成绩曲周县有耕地 72万亩 ( 1亩 =667m2 下同 ) ,主要农业作物为小麦和玉米 ,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 50万亩和 30万亩 ,年产农作物秸秆 6亿多kg。近几年 ,曲周县十分重视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 ,把它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黑龙江省主产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8000万亩,年产生秸秆总量近亿吨,无序焚烧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大量废弃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2015年开始,为推进秸秆肥料化进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先后在29个县次,持续开展了秸秆覆盖、秸秆翻埋、秸秆松耙碎混三种还田模式的试验示范工作,面积超过9万亩。共采集224组近6万个涵盖0~15cm耕层4个深度  相似文献   

4.
生物覆盖也叫秸秆覆盖,它是利用作物秸秆和一切残体覆盖地表,达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目前推广的生物覆盖技术是一项综合的旱作技术。玉米生物覆盖有5种形式,这就是,半耕整秆半覆盖,全耕整秆半覆盖,免耕整秆覆盖,短秸秆覆盖和地膜、秸秆二元覆盖。  相似文献   

5.
玉米整秆深埋还田技术,是在玉米成熟后,人工摘收果穗,将仍生长在田间的秸秆压倒扶顺,在拖拉机耕地时,用深耕犁将秸秆随土垡耕翻埋入犁沟底部的一种新型秸秆还田方式。它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省去了秸秆粉碎、耙茬等项作业,减少了机具投入、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秸秆覆盖质量,满足下茬小麦播种农艺要求,促进农作物持续稳定增产。一、整秆还田与粉碎还田之比较1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整秆深埋还田可趁秸秆清绿含水较多时翻埋还田,腐烂快,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克服了因秸秆粉碎作业占用时间长,损失水分、营养,秸秆腐烂慢,不利于作物吸收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玉米整秸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我国华北一年两熟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问题,进行了在玉米整秸覆盖下的小麦免耕播种试验。在60cm的夏玉米种植行距内,将玉米秸秆整株压倒和梳顺,覆盖于玉米行上的20cm内,采用所研制的4JS-2型玉米秸秆梳压机和2BMF-6型小麦全免耕播种机组在玉米行间免耕播种小麦,机组的作业动力与费用比传统的深耕、旋耕作业动力和费用分别减少了67.7%~73.7%和41.1%~48.7%,节水保墒效应为150~300m3/hm2,配套增加播种量和增施底化肥的比例等技术措施的实施可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7.
旱作新技术     
旱作新技术潞城市农机局于1993年引进了机械化玉米整秆覆盖休闲免耕技术。通过试验表明,该技术具有省工、节支、增产等优点,增产幅度在30%以上。现将这一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作业程序(1)秋季,采用秸杆铺放机把摘穗后的整秆玉米秸秆推倒、镇压,按等行距0...  相似文献   

8.
覆盖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与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河套灌区进行不同覆盖措施秋浇田间冻融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及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覆盖量0.9kg/m2(F0.9)、秸秆覆盖量0.6kg/m2(F0.6)、玉米整秆覆盖(YZ)、地膜覆盖(DM)、未覆盖(CK)。研究表明:覆盖秋浇后,不同地面覆盖的输热能力对地层的热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覆盖影响了土壤冻结融化推进过程,改变了土壤冻结深度对气温负积温的响应关系,通过初步确定冻结期冻土深度与负积温变化的定量关系,可用气温负积温来判断和预测冻结期内土壤冻结深度的变化。从冻融期结束后春玉米播期的土壤水、盐、热3方面综合考虑不同地面覆盖对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提高了春玉米播期0~10、0~40和0~120cm的土壤储水量,但覆盖使得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偏高,不利于春玉米播种及出苗。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降低了表层0~10cm及耕层0~40cm土壤含盐量,整秆覆盖YZ的控盐效果最好。地膜覆盖下春玉米的适宜播期较CK提前了7d,而秸秆覆盖较CK延后了6~7d。覆盖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出苗率,处理YZ与F0.9出苗率显著高于F0.6和DM。  相似文献   

9.
玉米整秆覆盖休闲免耕技术机械化玉米整秆覆盖休闲免耕技术是山西省潞城市农机局1993年引进的一项农业增产新技术。通过试验观察,该技术具有省工,节支,增产等优点,增产幅度在30%以上。一、技术作业程序秋季,把摘穗后的整杆玉米桔秆采用秆铺放机推倒,镇压,按...  相似文献   

10.
半耕整秆半覆盖。玉米立秆收获后,一边割秆,一边硬茬顺行覆盖,盖67厘米,空67厘米(或盖60厘米,空73厘米),下一排根压上排梢,秸秆上适量压土,防止风刮。第二年春天在未盖秸秆的空行内翻耕、施肥,用单行半精量播种机在未盖行内紧靠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续完)任跃男,张培增(上按第2期第15面)2.整秆覆盖机整秆覆盖技术是干旱地区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项抗旱保墒,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免耕、少耕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与宽窄行种植相配套,宽行行距一般为60~67cm(厘...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三夏,山东省诸城市大力推行“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玉米贴茬直播”“一条龙”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截至6月底夏收、夏种工作全面结束,88.7万亩玉米全部实现免耕贴茬直播,而今年该市已经实施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晋城市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玉米整秆覆盖配套机具的设计研究”,并分析了其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是弃之为害、用之为宝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农机部门从1985年开始试验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秸秆还田由单纯的玉米秸秆还田扩展到小麦、高粱等多种农作物秸秆还田;由单季秸秆还田扩展到两季秸秆还田;由单一的粉碎还田扩展到整秆还田和覆盖还田等多途径多作物的还田模式,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进行秸秆还田提供和创造了多种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合凤城地区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在抓好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以传统耕作技术模式为对照,进行保护性耕作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可明显提高耕地土壤的含水量和微生物活性,具有增肥地力和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高留茬模式是凤城地区的主导技术模式;而碎秆覆盖模式适于在风力较小、秸秆资源丰富地区施用。  相似文献   

17.
赤峰市宁城县现有耕地150万亩,其中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以上。过去大田作物主要靠传统的畜引犁开沟、人工点种的方法来完成。近年来,由于劳动力转移和现行耕作制度的推行,传统播种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此,宁城县农机推广站于2000年研制、推广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2BFS—2型手扶施肥播种机,经两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使用,证明该机能较好地满足大田作物播种的农艺要求,是近期内一家一户或几家联户进行播种作业的理想机具。1 机具性能与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定县采取购一台大拖补 1万元、还田机补 30 0 0元的优惠政策 ,三年新增大拖 4 84台、还田机 12 4 7台。 1999年正定县种植玉米 32万亩 ( 1亩=667m2 下同 ) ,玉米秸秆直接机械还田率达到93.2 %。 2 0 0 0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到 2 9万亩 ,而且秸秆利用渠道进一步拓宽 ,直接还田面积减少 ,这么多台还田机械怎么发挥作用 ?正定县在实践中摸索出成功的经验。一、有机户的呼声土地承包到户开始时 ,农民购机“小而全” ,目的完全是自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户已不满足于“小而全” ,而是想开着大机器闯市场挣大钱。正定县连续三年抓秸秆还田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忻州市两项机械化节水抗旱农业技术应用于玉米生产,平均亩单产500kg以上,较对照田翻了一番,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稳定在350万亩左右。粮食生产"九连增",导致农作物秸秆高产出,平均年产玉米秸秆245万吨以上,玉米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和探讨玉米秸秆覆盖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试验设置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不覆盖处理,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土壤水肥热状况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中期,秸秆覆盖0~100 cm土壤含水率与地膜覆盖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且两者0~60 cm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P0.05)。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覆盖0~60 cm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贮蓄和持续利用。秸秆覆盖可有效提高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且以提升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最为显著。秸秆覆盖可有效调节土壤温度,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温度条件。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地膜覆盖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较不覆盖处理高24.18%和23.64%,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分析,玉米秸秆覆盖的种植方式较适宜在河套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