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2年6月18日.农业部发布《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抗旱保苗促生长技术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目前,黄淮海地区小麦收获基本结束,夏玉米进入播种与出苗阶段。5月中旬以来,黄淮海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5成以上.加之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土壤失墒较快.出现不同程度的旱象.对夏玉米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18日,农业部发布《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抗旱保苗促生长技术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目前,黄淮海地区小麦收获基本结束,夏玉米进入播种与出苗阶段。5月中旬以来,黄淮海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5成以上,加之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土壤失墒较快,出现不同程度的旱象,对夏玉米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已全面展开,大部分地方近日出现不同程度降水,土壤墒情较好,对夏播玉米播种和出苗非常有利。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提出要密切关注近期天气变化,以"抢时抢墒精量贴茬直播,狠抓播种质量实现四苗(苗早、苗足、苗齐、苗壮)"为核心,把好夏玉米播种关,为秋粮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4,(24):19-19
目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已全面展开,大部分地方近日出现不同程度降水,土壤墒情较好,对夏播玉米播种和出苗非常有利。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提出要密切关注近期天气变化,以“抢时抢墒精量贴茬直播,狠抓播种质量实现四苗(苗早、苗足、苗齐、苗壮)”为核心,把好夏玉米播种关。为秋粮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姜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57-57,99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夏玉米平均单产较低,增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选用良种、精细播种到科学管理、适时晚收,详细介绍了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为黄淮海地区实现夏玉米高产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芒种"已过。农谚讲,芒种芒种,连收带种。黄淮海地区正值冬小麦抢收、夏玉米抢种的关键时节。今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期比常年提早2-3天,且近期出现多次降雨过程,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对夏玉米抢时播种和出苗保苗十分有利。但近几年黄淮海地区二点委叶蛾、粗缩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伏旱频发,不利于玉米保稳产夺高产。  相似文献   

7.
正"芒种"已过。农谚讲,芒种芒种,连收带种。黄淮海地区正值冬小麦抢收、夏玉米抢种的关键时节。今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期比常年提早2—3天,且近期出现多次降雨过程,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对夏玉米抢时播种和出苗保苗十分有利。但近几年黄淮海地区二点委叶蛾、粗缩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伏旱频发,不利于玉米保稳产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栽培播种时期可分为春玉米与夏玉米两种。春玉米一般是4-5月份播种,9月份收获,一年一熟栽培,或两年三熟栽培,夏玉米在麦收之后进行复种。为了确保增产增收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一、苗期管理播种之后,春玉米约10-18天出苗,夏玉米6-7天。从出苗到拔节期间称为苗期。苗期以营养生长为主,进行根、茎、叶的分化与生长,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是黄淮海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对保证我国粮食稳定有重要的作用。结合该地区夏玉米生产实际,从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预防自然灾害、灵活收获等方面对夏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资》2014,(22):21-21
<正>当前,西南地区春玉米进入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夏玉米正值播种至出苗期,多雨、干旱等不利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夏玉米播种出苗影响较大。其中,贵州、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因多雨天气导致春玉米倒伏、低洼地积水出现涝渍灾害;今春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影响玉米正常播种出苗,部分田块已形成"芽干"。此外,今年西南地区玉米螟等虫害较往年偏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温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差异显著。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存在缩短趋势,不同地区缩短2—5 d不等;夏玉米播种时间南部推迟而北部提前,收获时间总体呈现推迟趋势,整个黄淮海地区生育时长未发生明显变化。茬口时间因夏玉米-冬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呈现不同程度延长,造成了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单产呈显著上升趋势,多数省份达到显著水平。非线性敏感性分析表明,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同时增产或同时减产的一致性。冬小麦产量受最低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南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减产明显,而北部河北省和西部河南省表现为增产。温度升高除对河南省夏玉米有增产作用外,其他省份夏玉米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可能与温度升高的幅度不同和降水的区域性差异有关。降水量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总体上气候变暖对周年单产影响表现为北部增产,而南部减产,因而选择适宜早播且生育期长的夏玉米品种对保障周年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缩短,夏玉米生育期北部延长而南部缩短,生育期的推移导致茬口时间延长,造成了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整个区域平均来看升温使夏玉米减产,冬小麦增产;降水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的产量形成,对南部地区夏玉米产量则存在不利影响,而对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不同。通过多年大田调查,定点测定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和观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总结出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所需适宜的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标准。实践证明:夏玉米播种出苗和“大喇叭口”期的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因子变幅大,特别是当降雨量的大小和时空分布与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时,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影响夏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3.
化学除草是玉米轻简高效栽培的一项重要生产技术措施。针对近年迅速发展的鄂北地区夏玉米田间杂草的发生发展特点,提出了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及出苗后几个关键阶段的田间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14.
麦茬处理方式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求适合黄淮海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茬处理方式,于2005年、2006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茬在播种深度、播深整齐度和出苗穴距均匀度方面表现较好,播种质量较高,但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展叶时,玉米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重等指标都以除茬处理最好;六展叶时,平茬处理玉米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光合速率均表现最优。综合而言,平茬处理能满足机播夏玉米的播种要求,有利于夏玉米的前期生长。  相似文献   

15.
麦茬处理方式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适合黄淮海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茬处理方式,于2005年、2006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茬在播种深度、播深整齐度和出苗穴距均匀度方面表现较好,播种质量较高,但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展叶时,玉米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重等指标都以除茬处理最好;六展叶时,平茬处理玉米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光合速率均表现最优.综合而言,平茬处理能满足机播夏玉米的播种要求,有利于夏玉米的前期生长.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苗期,一般指的是从播种出苗到拔节所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夏玉米一般为25d左右。此期是玉米的营养生长阶段,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保证苗全的基础上,促根、蹲苗、育壮苗,为穗期的健壮生长奠定基础。一、查苗补苗玉米播种以后,常因种子质量或播种质量不高,或墒情差及虫、鼠危害等原因造成缺苗断垄。因此,对玉米来说,在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就显得更为重要。查苗补苗,时间越早越好,补晚了,补的苗长势弱,不  相似文献   

17.
付晋峰  王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5-18697
[目的]研究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的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研究玉米千粒重及产量在不同的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5月18日播种的玉米千粒重最高,6月12日播种的最低。不同密度(6月12日播种除外)之间千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播期与密度存在互作效应;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防倒伏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洋  张志英  王红军  赵洪浪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112-113,184
黄淮海地区主要以夏玉米为主,近年病毒病发生严重,加上气候条件影响玉米结实率,导致倒伏等,严重影响了玉米高产性能的发挥,本文介绍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防倒伏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肥水管理,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夏玉米苗期早熟品种20天左右,中熟品种25天左右,晚熟品种30天左右。玉米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耐旱怕涝。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壮苗,争取苗全、苗齐、苗壮,为高产打下基"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夏玉米苗期早熟品种20天左右,中熟品种25天左右,晚熟品种30天左右。玉米苗期主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黄淮海地区夏播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近几年随着畜牧业及加工业迅速发展,玉米已成为重要的畜牧业优质饲料和工业原料,其用途日趋广泛,社会需求量剧增.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淮海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多,加之大面积推广种植紧凑型密植夏玉米新品种,致使该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病虫害对该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