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7年5~7月份,我区宿州市朱仙庄镇及怀远县双桥镇,池塘养蟹大面积发生蟹病,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病蟹急躁,但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蟹背部、额部、步足及鳃上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体表污物较多;有的钻入泥洞,有的上岸而不愿人水;病情严重的因大量污物附着无法脱壳而死亡。发现病情后,我站技术人员立即奔赴池塘,进行实地观察并取样,确定是河蟹纤毛虫病。河蟹纤毛虫病是池塘养蟹的主要疾病,是由原生动物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所致,造成大量原生动物寄生的主要原因是清塘不彻底、不经常换水、水质过…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7,(5):83-83
一、蟹类纤毛虫病 蟹类纤毛虫病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主要种类有:聚缩虫、累枝虫、短蛀虫、钟型虫、单缩虫和客吸管虫等。主要症状为:病蟹体表、附肢等表面附着有淡黄色棉絮状虫体寄生。虫体在鳃部寄生数量多时会影响呼吸,严重者窒息死亡,体表及附肢寄生数量多时会使蟹活动吃力,严重者不脱壳,影响生长。此类症状在幼体及养成期间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步足溃疡病的发现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养蟹业正在蓬勃发展。在池塘养蟹中经常出现河蟹(中华绒螯蟹)因患病死亡的现象,且投放一龄幼蟹的回捕率不足50%,有的甚至只有10%左右。为了探明河蟹疾病及蜕壳次数等问题,笔者在池塘养蟹的同时,于1988年进行了室内养蟹试验。现将试验中发现的河蟹步足溃疡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虾、蟹纤毛虫病是虾、蟹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危害海、淡水中养殖的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其中尤以对虾、蟹的幼体危害为大。少量寄生时一般危害不大;但当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技水量少时,该虫大量繁殖,充满鳃、附肢及体表各处,在水中溶氧低时,可引起大批死亡,残存的商品价值也大大降低。引起纤毛虫病的病原体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累枝虫。少量寄生时,外表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大量寄生时,病虾外观鳃区呈黄色或灰黑色;虾蟹的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将病置提起肘,附肢吊垂,螫足不…  相似文献   

5.
金忠文 《科学养鱼》2007,(11):49-50
一、2006年梭子蟹养殖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疾病有纤毛虫病、蜕壳不遂、乳化病、烂鳃、不明原因死亡等。纤毛虫病:水质败坏,长时间不能蜕壳,大量纤毛虫附着在甲壳和附肢表面;蜕壳不遂:蟹不能按自然节律蜕壳,延长蜕壳时间,在蜕壳过程中发生死亡。与蟹缺氧和营养不良有关。细菌性的烂鳃病:池塘底质恶化,台风期池塘水体中大量泥沙的侵害造成鳃丝受伤,  相似文献   

6.
防治河蟹蜕壳障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因引起病理性蜕壳不遂的几个主要原因:①黑亮蟹不蜕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无水处十足撑起、腹部悬空,口不吐泡沫,蜕壳困难;②长毛蟹不蜕壳,在河蟹体表大量原生动物及霉菌附着生长,蟹不吃食;③黑鳃、藻类鳃、烂鳃、甲壳溃疡引起的不蜕壳症;④河蟹因水肿病、肠胃炎引起的不蜕壳症;⑤因寄生虫、蟹奴寄生而引起的不蜕壳。 二、症状与病变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甲交界处出现裂痕,但无力蜕壳或蜕出部分壳而导致死亡。 三、流行情况本病在池塘养蟹中较为常见。大规格蟹种、后期成蟹等常会发生此病,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崔峰  肖明松 《内陆水产》2000,25(5):37-38
在长期不换水或换水次数很少的池塘中,河蟹易患纤毛虫病。用0.3mg/L的孔雀石绿全塘泼洒或用10mg/L的孔雀石绿浸洗病蟹30min,可杀死纤毛虫。泼洒福尔马林及硫酸锌浸洗不宜作为河蟹纤毛虫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县池塘养蟹发展很快,但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蟹新户蟹的死亡较严重,养蟹效益低下。笔者走访了一些死蟹较多的养殖户,发现死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因“种”、“水”、“病”等原因死亡外,在一些无水草或严重缺少水草的蟹池中,死蟹情况很突出。从已死的蟹看,有些是蜕壳不遂致死,但大多数死蟹断脚缺足严重,不少死蟹损肢都在  相似文献   

9.
沈国安  周文娟 《内陆水产》2002,27(11):32-32
在河蟹养殖中,因放养密度高,饵料投放不足,水体富营养化,病害日益突出。在常见寄生生物中,除固着类纤毛虫,还常可见到丝状藻类病、水霉病,蟹农常因不能将这三类寄生生物病正确区别,经常有混淆现象,而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用药后毫无疗效,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现将三类常见病的区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纤毛虫病病原:包括原生动物环毛目的聚缩虫,原生动物缘毛目的累枝虫、钟形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生物附着在河蟹的肢体上。症状:纤毛虫主要寄生在蟹的体表,被感染后,病蟹体表长满许多肉眼可见的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和大量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河沟养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江苏省姜堰市养蟹业发展很快,但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蟹户蟹的死亡很严重,养蟹效益低下,笔者走访了较多的养蟹户,发现池塘养蟹户的蟹死亡较严重且出现了很多的懒蟹,而河沟养蟹户却都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河沟的养殖水体溶氧较高 幼蟹对水体的溶氧要求较高,一般不低于5毫克每升,而河沟一般是微流水,溶氧充足适宜于蟹的生长,而池塘由于面积小,不易透风,缺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河蟹的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纤毛虫病此病主要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引起,虫体附生在河蟹全身甲壳上,呈一层绒毛状物,并经常与细菌或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少数为局部少量附生。发病个体行动迟钝,对刺激反应不敏感;食欲下降乃至停食,最后营养不良,无力蜕壳而死。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其体表、附肢、鳃等处有许多累技虫、钟形虫、腹管虫等。防虫方法:a.每隔7~10天更换一次池水,换水量为1/3池水体积。换水后每亩泼洒生石灰叨公斤(池水深1米);b.用1%福尔马林浸洗病蟹1.5小时;c用0.3毫克/升硫酸锌全池泼洒。2“蟹奴”病此病主要由寄生在蟹体内的一种蔓足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2,(5):61-61
河蟹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的发生较普遍。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较相似,往往一些养殖户见到蟹体表面不清洁,就认为是纤毛虫病,不但用错了药,而且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使广大养殖户能正确识别这三种疾病的症状、病因和正确用药,现将近年来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1.纤毛虫病【病因】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尤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等都极易诱发纤毛虫病。【症状】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  相似文献   

13.
成蟹养殖是指将幼蟹养成商品蟹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技术趋于成熟。以养殖水域的类型来划分,主要有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河沟养蟹等。  相似文献   

14.
河蟹的纤毛虫、水霉病、着毛病,是河蟹养殖中最容易感染的疾病。这3种疾病症状很相似,即当把河蟹取出水面以后,蟹体表面很不干净,有一层粘粘的泥浆。因此,容易混淆,以致用错药。如我场去年有一位老养蟹户,在河蟹成熟后出售前,发现蟹体表面不干净,误认为是纤毛虫,用了孔雀石绿,且用量扩大了10倍,结果毒死成蟹100 kg,损失近3万元。 为了使农户能学会对以上3种疾病的鉴别及治疗,现将它们在症状、病因和用药上的区别分述如下: 症状上的不同病蟹经冲洗后放在清水中即可鉴别。纤毛虫为棕色的或黄绿色的绒毛;水霉病是灰…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蟹的防逃设施,是养好河蟹的关键之一。发展池塘养蟹以来,蟹池的防逃设施,有的用水泥、砖头砌防逃墙,有的用铁皮或玻璃、钙塑板、玻璃钢等围圈防逃,不仅造价高,而且有的还容易损坏。现介绍一种简便、经济的酒瓶防逃设施,供池塘养蟹的单位和专业户试用。先收集或购来一批同一形号或相似形号的圆形废弃酒瓶(一般每只仅二、三分钱),  相似文献   

16.
论防蟹病     
我们从事鱼、鳖、虾、蟹的病害防治工作已 20多年。最近分析了近两年门诊病历,在我们诊治的 1483病例中,蟹病就有 1349例,占 91%,可见蟹病比较突出。因此,在养蟹生产中,应把蟹病的预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与诸多养蟹户接触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河蟹防病就必须解决防病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方法不当的问题。   一、提高防病认识   目前不少养蟹户有三种模糊认识。一是发现塘内有死蟹才觉塘内有病;二是认为塘内少量死蟹是正常现象;三是认为能翻身有精神的蟹就没病。河蟹从病灶形成到死亡有个过程,有病不等于死蟹,…  相似文献   

17.
无为县1999年蟹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池塘养蟹,全县半数以上塘口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从蟹病流行特点来看,一是河蟹发病较集中,梅雨季节连续几个阴雨天后,很多塘口就发生蟹病,县技术推广站在这段时间平均每天要接待二十余养殖户蟹病咨询,最多一天接待三十余户户是蟹病持续时间长,截至10月份仍有零星养殖户来县站咨询;三是蟹病复发现象较频繁,尤其在养蟹较集中地区如姚沟、高沟、泉塘,交叉感染和复发感染现象严重。从蟹病流行趋势看,一些新病如抖抖病等呈蔓延之势,以前仅在泥汉少数地方有发现,今年在泥汉、高沟、姚沟等地…  相似文献   

18.
虾、蟹纤毛虫病的现状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等纤毛虫类附生在虾、蟹体表、包括眼和鳃上所引起的。近年来,随着虾、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放养密度过大,水质恶化,滥用药物等原因,导致虾、蟹纤毛虫病及其继发性细菌、病毒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李炳灿的池塘养蟹经丹徒县高桥镇养蟹专业户李炳灿,利用江滩废地,开挖四只池塘,其中利用二只塘(总面积14.2亩)进行池塘养蟹,产成蟹3601.85公斤,亩产253.65公斤;产值21.4万余元,纯收入14.3万余元,亩均盈利1万余元。他的主要做法是:一...  相似文献   

20.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2001,26(11):36-36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虾蟹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触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常栖于水草上或水边潮湿岸上懒于活动,虾蟹周身外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鳃丝间塞满纤毛虫及丝状藻,鳃呈黑色或灰褐色,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弱不蜕壳;解剖观察常见肠空,有的肝脏呈浅肉黄色或深褐色或无色透明状病变,最终衰竭死亡。2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