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樟子松梢小卷蛾发生期测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应用历期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温度指标与物候预测法,对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成虫期、初孵幼虫期及其它各虫态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期相差1~2d,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榆蓝叶甲预测预报技术。经多年试验和对比分析,组建了以发育历期法预测其1、2代幼虫孵化始期和化蛹盛期预测式,组建了以生命表为基础的发生量预测式和危害程度预测式,提出了以卵和幼虫为标志的防治指标。经实践验证,预测准确率为75~95%。  相似文献   

3.
青杨虎天牛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对青杨虎天牛主要测报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虫期发生量预测式,预测不同虫态的发生量,所预测的幼虫和成虫发生盛期与实查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鞭角华扁叶蜂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杉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自1987年在仙居萍溪林场发现小面积柏木受害后,至1989年迅速扩展到164ha。本文在摸索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利用物候、农事及根据蛹化率、孵化率分别与日期回归方程所确定的期距法进行害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参照其它森林害虫繁殖量计算方法,并根据上年老熟幼虫虫口密度基数进行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为防治鞭角华扁叶蜂为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萧氏松茎象预测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了解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其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应用发生量公式法和期距法等预测了幼虫发生量和低龄幼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枣尺蠖各虫态的发生期,提出了预测预报办法。实践证明,当幼虫达三龄期时,进行化学防治为最佳时期,并辅以其他防治措施,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杨尺蠖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杨尺蠖危害杨树的测报技术,经7a对其主要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系统的观测,研制出发生期预测的历期法、统计法,发生量预测的有效基数法、水分积分指数法,并通过树干解析和危害水平的测算,得出了其1龄幼虫末期密度的防治临界限。本测报技术经预测检验历史符合度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结果表明:刚竹毒蛾在福建省1年发生3代,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虫初孵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2代幼虫初孵化盛期,11月上旬开始出现第3代幼虫,下旬以幼虫越冬。根据其生活史运用期证法可进行预测预报;应用“741”敌马和“741”DDV烟剂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香榧细小卷蛾幼虫头壳宽度的度量和数学分析,发现其幼虫的头壳宽度为不连续分布,呈现4个较为集中的分布区间,可以以此来确定幼虫的龄级.并描述了香榧细小卷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物候法预测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o俗称小柏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危害柏木Cupressusfunebris Fmdi。侧柏Platycladus orienalis(L.) Franco、桧柏Sabina Chinensis(L.)。在我国分布于四川、浙江、湖北等省。 蜀柏毒蛾1年发生两代,以第2代幼虫或卵越冬。幼虫共6龄,4龄开始逐进入暴食期。越冬代幼虫对林木的鳞叶、嫩枝危害最严重。在防治生产中应重抓越冬代,在一个世代中,应重抓4龄前幼虫期防治,才能有效地保护林木,把灾害消灭在发生之前。蜀柏蛾成虫具强趋光性,成虫期灯光诱杀,可以控制下一代虫口数量。因此作好发生期的测报工作,对指导防治具重要意义。为使测报工作逐渐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特拟定本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