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生态技术之一。了解人工湿地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热点对于今后人工湿地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自CNKI数据库采集数据,通过Citespace软件,从刊文数量、机构、主要作者、研究热点等方面对人工湿地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9年我国人工湿地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1987-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0年、稳定发展阶段2011-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是人工湿地研究的主要基金提供者,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发文量最多的学术机构,吴振斌等10名学者发表文章数占总发文量的5.5%,国内各机构及学者之间均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研究热点体现在处理河流和污水处理厂尾水、工艺组合、植物耐寒和根系研究、发掘新兴基质等。本文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人工湿地生物膜理论的丰富、堵塞和冬季高效运行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人工湿地设计和运行管理维护的标准化等。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八一年夏,我赴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下称辽宁所)学习考察,参加了栉孔扇贝生产性人工育苗的实践,为时一个半月。辽宁所对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始于1973年,是我国从事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较早、进展较快、技术水平较高的单位之一。初期研究以繁殖规律为重点,中期侧重研究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的方法,后期致力于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近年来,单位水体出苗量稳步上升,为生产提供的苗种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生态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并利用综合健康指数模型对北戴河人工鱼礁区和对照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根据2013年7月本底调查和2014年6月与2015年5月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都处于健康状态,对照区在2013年7月和2014年6月的调查中健康指数均高于鱼礁区,2015年5月调查时,对照区生态健康指数出现下滑,但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呈现逐步提升的状态,综合健康指数为0.838,属很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北戴河人工鱼礁建设取得良好生态效果,生态系统处于逐步稳定健康发展的状态。本研究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科学评价人工鱼礁生态效应,对人工鱼礁工程建设、环境资源保护、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施氏鲟人工配合饵料试验总结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年我们试验成功了施氏鲟人工繁育技术之后,1992年又实施了省科委下达的《施氏鲟人工配合饲料研究》重点攻关课题。经3年努力,幼鲟经驯化、消毒、投喂人工饵料,科学饲养等几个阶段试验,有65%幼鲟由食生物活饵转口食人工饵料;1993年投喂出膜5天后的仔鲟开口料,平均成活率61.25%,最高为71%,试验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2,(12):41-41
11月4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珍稀水生动物繁育与物种保护技术研究”课题1——“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及迁地保护技术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了农业部渔业局组织的验收。这标志着历经30年研究,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获得了成功,中华鲟连续多代繁育将变为现实。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所就开始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近15年来,长江所利用养殖的280多尾成年中华鲟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先后成功攻克了后备亲鱼人工驯养、性腺发育诱导、人工催产等技术难关,并于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10月28至30日,长江所对人工培育成熟的子一代中华鲟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  相似文献   

6.
冀渔广角     
<正> 《锯缘青蟹人工育苗 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由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于1996年7月11日在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昌黎水产科技试验场通过验收。该项目于1995年由河北省水产局下达。课题组人员在1995年就完成了亲蟹引进、人工促熟、抱卵、孵化及育苗的工作。1996年又从夏门引进80只亲蟹,获抱卵蟹  相似文献   

7.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6):32-33
位于日本和歌山县的近畿大学水产研究所从1970年开始着手研究蓝鳍金枪鱼的养殖,经过32年的研究,终于在2002年研究成功了在世界上沿属首例的,当初曾说过不可能的蓝鳍金枪鱼全人工养殖。所谓全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12,(9):53
2012年8月,杭州市农业局陈品南副局长、渔业处马小能处长、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建勇站长等冒着酷暑来到临安石斑鱼人工繁育基地察看苗种繁育情况。临安石斑鱼人工繁育基地是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临安市渔业渔政管理站实施《石斑鱼人工繁育研究》项目建设起来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  相似文献   

9.
《齐鲁渔业》2010,(5):56-56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自2007年开展金乌贼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经4年攻关,于2010年3月23日在研究所新基地利用人工培育的金乌贼亲体经越冬后成功孵化出幼乌,在我国首次育成金乌贼全人工苗种。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大黄鱼课题组,在省科委、省水产厅有关部门、专家的支持帮助下,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科研人员共同合作,在完成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全体课题组同志的日夜奋战,努力探索,终于完成了大黄鱼全人工育苗的技术研究,课题组于1989年4月对由1985、1986二年育出的苗饲养成的成鱼进行人工催产,获卵20.4万  相似文献   

11.
各地信息     
我国螺旋藻人工养殖研究起步较晚,1986年我国螺旋藻人工养殖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攻关项目、国家科委“八五”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经过最近几年攻关,螺旋藻生物技术逐步形成产业化。1996年深圳蓝藻生物工程公司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人工养鳖对优良亲鳖的需要,由浙江省科委下达的重点攻关研究项目“人工养殖鳖快速培育亲鳖技术研究”于199:,年3月15日在浙江省萧山市通过鉴定。这次由萧山市湘湖农场、萧山市养鳖研究所、中浙萧山特种水产公司夏福堂、赵春光等同志承担的研究项目,通过三年的努力,采用人工强化选优、加温结合常温培育、人工配制培育饵料和人工调控培育生态等综合配套技术,使人工快速培育的亲鳖两龄基本成熟,达到繁殖能力,三龄完全成熟。每只余鳖平均产卵39枚,受精率859b以上.孵化率90%以上,达到或超过了同样规格野生鳖的繁殖能力。培育…  相似文献   

13.
金乌贼全人工育苗在我国首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自2007年开展金乌贼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经4年攻关,于2010年3月23日在研究所新基地利用人工培育的金乌贼亲体经越冬后成功孵化出幼乌,在我国首次育成金乌贼全人工苗种。  相似文献   

14.
前言对虾养殖的苗源多来自人工育苗。一九七四年对虾人工越冬、育苗的成功,首次在人工条件下完成了黄渤海对虾这阶段生活史的研究,为进一步发展对虾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越冬亲虾产卵过早,水温过低,对虾育苗工作极不稳定,常遭失败的威胁。1975年我们对对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周玉国李颖报道)4月9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在北京市组织专家,就人工繁育中华鲟、长江鲟子二代及以后世代建议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召开专题论证会。我国长期从事中华鲟、长江鲟保护研究和人工繁育研究的10余位权威专家及相关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论证会。中华鲟、长江鲟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悉,中华鲟1997年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取得突破,多年来人工种群蓄养形成较大规模。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佛山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南海区西樵镇显恒水产农业有限公司和南海区西樵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共同成立“宝石斑人工繁育技术和池塘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小组,并于2004年3月在南海区科技局申请立项,2004年6月经人工催产孵化出仔鱼约12.5万尾,至7月育成规格为3cm的鱼种3.2万尾,率先在国内突破澳洲宝石斑人工繁育技术关.……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有关青蛤产卵期、室内和室外人工诱导产卵与孵化,国内已有研究报道,虽然这些研究对室内试验与小水体育苗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大面积土池人工育苗中需要大量的受精卵时则不适用。为此,我站自2007年开始与晋江东石源远水产研究推广中心合作,在青蛤土池大面积人工育苗中提高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方面开展研究,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刺参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人们很早就将其列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开发。一、国内外刺参人工育苗发展史回顾及研究现状日本是亚洲开发最早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该国开始研究。1938年,稻叶伝三郎首次进行人工育苗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天津沿海纬度偏高、秋季降温快的条件下,1990年10月12日至1991年3月15日在津塘育苗场进行了大规模亲虾人工越冬的生产性试验。主要研究内容是:亲虾室内自然交尾的技术研究;适用于生产规模的亲虾人工越冬密度、水温等调控技术的研究;促进性腺适时发育成熟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除用做工业原料、饲料外,可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因而引起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国首先开展了巨藻人工养殖的研究,Neushul(1963)报道了人工育苗的研究,70年代初North报道过人工成批量培育巨藻幼孢子体,用于底播增殖。1978年我国自墨西哥引进了巨藻。在刘恬敬研究员和索如瑛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于1980年开始研究光对巨藻配子体生长发育和对幼孢子体生长的关系,以期为较大规模的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是根据光照强度对巨藻配子体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果写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