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口蹄疫病作为一类人畜共患病,由口蹄疫病毒导致,传播速度较快,污染范围较广,对于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一旦牦牛感染口蹄疫,那么便会给养殖业带来较大损失,相比于成年牦牛,幼年牦牛受到口蹄疫的威胁更大。文章主要从牦牛口蹄疫的临床特点分析入手,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促进牦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0、A、C,南非1、2、3型及亚洲型。血清型中又有很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各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对口蹄疫病毒有杀死作用的药物有:2%~4%氢氧化钠,5%~8%福尔马林,0.5%~1%的过氧乙酸等。碘酊、酒精、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对口蹄疫无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目前已知有7个血清型,即0、A、C,南非1、2、3型及亚洲型。血清型中又有很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各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对口蹄疫病毒有杀死作用的药物有:2%~4%氢氧化钠,5%~8%福尔马林,0.5%~1%的过氧乙酸等。碘酊、酒精、碳酸、来苏尔、新洁尔灭对口蹄疫无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口蹄疫是猪、牛、羊等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猪、绵羊、山羊等家畜偶蹄动物。该病有强烈的传染性,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对本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牦牛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牲畜品种,具有耐严寒、耐粗饲的特征,适应能力较强。口蹄疫是牦牛养殖管理过程中发病流行率较高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随着国家强制性免疫接种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发生率显著下降。但由于养殖户存在不规范的引种行为和不科学的养殖行为,外来口蹄疫疫情的传入传染风险增加,需要加强防控。该文在牦牛口蹄疫发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希望对养殖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玉树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为养殖本地特产家畜—牦牛提供便利。牦牛养殖期望获得高养殖效益,确保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畜牧业生产疫病风险保障机制极为关键。有资料证实:影响牦牛养殖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病害防疫所占的比重最大。由此,有必要启动牦牛病害技术宣传工作,提升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因灾害造成的风险,确保牧民灾后能及时得到损失补偿,尽快恢复生产。牦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诱发的急性、热性、传染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中传播性较强的一种动物疫病,其本质是病毒性疾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患病动物常表现为口腔黏膜、舌头、鼻镜、乳区以及蹄部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本文就猪口蹄疫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科学防控猪口蹄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健雄 《养猪》2010,(3):60-6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忠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复杂,病原多型易变,破坏力极大,能形成大范围流行,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第一类传染病之首,对养猪业、国际贸易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黄牛、奶牛、耗牛等偶蹄目动物易感性最高,本文主要介绍耗牛口蹄疫的临床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希望广大耗牛养殖者能做好耗牛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增加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防控,保障动物的健康安全的基础下,进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众所周知,口蹄疫是在猪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能够导致猪出现大面积红肿、水疱,蹄部脱落、采食下降等现象,从而导致猪生产上的猪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治的有效落实,不仅关系到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决定了养殖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通过几个方面向进行综述,找出发病的临床症状并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推动养猪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口蹄疫为偶蹄兽易感的病害之一,具有高传染性、高接触性、急性热性等特点。此病致病病毒为口蹄疫病毒,牦牛有着较强的易感性。牦牛感染后的典型症状,集中在口腔、蹄部、乳房等处,伴有不同程度的水泡和溃疡。致病病毒呈多型性,流行的病毒型为O型和A型。其中,感染O型的致死率尤高。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尤强,而且耐低温,尤其在冬季存活高达195d以上。1流行病学患病牦牛为传染源,病畜体内分泌物、排泄物、水泡液、水  相似文献   

13.
牛口蹄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犊牛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以水泡或疱疹病理变化为主要特征,口腔、鼻孔、鼻镜、蹄、乳头、乳房及瘤胃柱等部位的上皮细胞均能受到侵害。目前,牛口蹄疫暂无治疗药物,只能做好疫苗免疫和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口蹄疫俗称口疮、鹅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黏膜、唇、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乱。1病原学口蹄疫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口蹄疫病毒有7血清型。人和动物感染以O型最常见。口蹄疫病毒属于鼻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nm,最小颗粒直径为7~8nm。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冬天到来,天气逐渐变冷,我国很多地区发生猪口蹄疫疫情,临床症状主要是口腔和四肢糜烂或溃疡。此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黏膜和蹄部皮肤形成水疱性溃烂,蹄壳脱落,不能站立。对于本病怎么治疗最好?作者根据临床实践,现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疫病,该病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广、致死率较高,对养殖收益影响较大,故养殖人员应当重视对口蹄疫病畜的处理,分析病猪部、鼻、口腔、舌、乳房等部位出现的水疱和烂斑症情况。若日常养殖环境过于恶劣,存在不规范养殖的情况时,均会引发严重疫病。因此,养殖人员应当了解猪口蹄疫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提高饲养防控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感染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患病动物的蹄、口腔黏膜以及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破溃形成烂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牦牛养殖区将此病列为重点防疫对象,并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些年,青海牦牛养殖区口蹄疫病情是屡控不止,频频有疫情报道。一旦发生口蹄疫疫情,本着应急预案防控的要求,做好封锁、消毒、扑杀病畜和同群畜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等。文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是牛、羊等偶蹄动物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的原因是由口蹄疫病毒侵入动物机体内引起的,病毒可从其水疱液、口涎、乳汁、粪尿、泪液等排出,痊愈的动物也能短时间地继续带毒和散毒,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染,也可经黏膜、乳头及损伤的皮肤传染,有时人也能感染。本病传播迅速,流行猛烈,往往在同一时间内,牛、羊等偶蹄动物一起发病,且发病数量多,难以控制。又多沿交通线向四周传播。本文阐述了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预防口蹄疫     
口蹄疫是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牛、猪、羊、骆驼、鹿等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偶尔有感染人的报告,主要是儿童、与病畜密切接触的饲养员、屠宰工等,但得到确诊者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