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与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特点,本文选取25项相关指标、以40个地市(盟)为评价单元,建立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效率、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大多是各省的主要城市区域,发展效率较高地区主要是一些中等城市,发展潜力表现出以大连为中心、向北和向西依次降低的扇形空间格局,综合能力上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沿海地市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东部林区和西部农牧区,经济基础、发展效率、农业资源以及科技水平差异是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算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其差异产生与地理标志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融合地理标志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建立的评价模型结果科学可信,验证了主客观评价结合的必要性。整体来说,东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水平最低,这与各省(市、自治区)地理标志数量结果基本相同。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明显等级差异,基本上与地理标志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80-2003年,总体上,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农业现代化区域发展总体水平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   总被引:47,自引:12,他引:35  
本文通过设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组测算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2008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东部地区加快向技术集约型和资金集约型转变,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地区在确保国家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基础上,走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西部地区应走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区域评价与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铖  夏春萍  蔡轶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8):1529-1536
[目的]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差异进行分析,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方法]以基础设施、应用与效益水平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布局进行归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因子,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测算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超效率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信息化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的差异性.[结果]构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涵盖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应用和农业信息化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平均得分分别为0.516、-0.107和-0.402;不同地区各省(区、市)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东部地区中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得分1.251,西部地区中内蒙古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最低,综合得分-0.686.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效益得出,上海市农业信息化综合得分0.495,但投入冗余最多,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匹配.[建议]调整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拓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户信息化意识,推动农业生产、信息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其改进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准确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真实水平,以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00—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组,并分析了2017年未达DEA效率状态地区的农业投入产出的冗余与不足。高效率组中的省份一类位于东部地区,一类位于西部地区,而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主要处于中、低效率组;2017年,只有青海、宁夏和天津出现农业产出不足情况,其余未达到DEA效率状态的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用水、农药、化肥、农膜、能源等要素投入冗余和碳排放、污染排放过度的情况。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发展变动态势不一,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过度,但各省份冗余的具体构成不同。因此,各省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效率损失的具体原因,采取适宜性的措施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7.
依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区域关联复杂网络,从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三个维度对该复杂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现代化三个维度的复杂网络有明显的差异,东部区域农业经济现代化水平较高,而西部区域农业生态现代化水平领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组,分组能够反映我国东北、中部、东部和西部这四个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特点;在加大农业投入产出的同时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的增长,但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基于1978—2017年31个省区市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和经济产出数据,利用泰尔指数从南北方、东中西部2个维度测度中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距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区域间发展差距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方农业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现阶段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从区域内部看,南方地区内部省际农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发展差距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上海农场循环农业的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工程评价方法,对上海农场1996~2005年循环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循环农业的内涵与农场的实际,构建了农场循环农业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业生产水平、资源投入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环境资源建设4类12个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农场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评价指数从1996年的0.46增加到2005年的0.61。  相似文献   

10.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维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逐年下降、波动上升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逐年上升,资源减化量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减化量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成为制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牧业投入水平是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应用物能投入水平指数、资金投入指数对内蒙古农牧业投入水平与产出效应进行地区间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7年,内蒙古农业投入水平从97.6上升到121.2,但低于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123.1)、中部地区平均水平(122.9)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123.8);内蒙古综合现代化水平2008年位居全国第13位,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首。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研究农业经济水平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农业(农林牧渔业)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小农业(粮食产业,包括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各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差异;地理区域上,东、中、西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集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了客观全面地衡量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认清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所处的位置,选取了反映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18个指标,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因素分析法对2004-2013年新疆及西部其他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测评结果表明近10年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目前在西部省区中处于中上等位置;但新疆农村自然灾害防治率很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可持续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研究有助于明确不同时段、不同地理单元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与地位。为揭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2018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 系统指数对比上,生态环境指数略高于社会经济指数,属优质协调发展类;资源利用与居民需求子系统指数差异较大,属失调衰退类。② 全国尺度上,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年际变化较大,均值为0.28,以2%·a-1的幅度下降,总体以2014年为分界点呈M型演变模式。空间上向西南-东南方向演进,东西移动距离大于南北移动距离,分布范围呈西南缩小、东南扩张的态势。③ 区域尺度上,分区整体呈现出随可持续发展功能强度减弱,其变化幅度梯度递减的演化特征。④ 省域尺度上,综合指数表现出自西向东衰减的变化趋势,西南、西北省份两极分化,中、东部省份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为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制定差异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何科学评估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对全面了解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寻找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以湖南省为例,构建由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创意经营和功能效应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分析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得分为5.986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不同区域的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综合得分最高的为长沙市,达8.411分,处于成熟阶段;衡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株洲市、岳阳市和邵阳市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郴州市、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综合得分最低,仅4.712分。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创意经营和功能效应的得分来看,湘西地区均明显的低于湘东地区。因此,需要科学地制定均衡发展战略、增加创新投入、发展区域特色和坚持环境保护等引导全省创意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方法】基于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及Markov链方法,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分布动态及长期转移趋势。【结果】(1)2010~2018年,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2.2%;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由2010年的0.113下降至2018年的0.093,年均下降率为3%。2018年,东-西地区间差异高达0.113。(2)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显著,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两极分化特点。(3)低水平(Ⅰ)、中等水平(Ⅱ)、中高等水平(Ⅲ)和高等水平(Ⅳ)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自我锁定概率依次增高,分别为64.29%、71.25%、84.38%、97.73%,且向上级跃迁概率均大于降级概率,当达到稳态分布时,将出现在81.34%的高等水平(Ⅳ)地区。【结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化水平逐年增大,且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东、中、西部地区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分析了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得出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启示,包括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多元投资体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技术升级换代等,以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造了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讨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各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且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同。其中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村电力、医疗基础设施显著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强水利、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电力、医疗基础设施的维修力度,同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使其能更好地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领域的体现,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指标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数量规范。文章在对渭源县农业与农村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本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评价结果是渭源县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中资源环境方面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社会方面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渭源县应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