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60%百泰可分散粒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荆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与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为防治梨黑斑病较好的药剂品种,其中,以60%百泰可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药效表现最好,3次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9.79%,显著优于其余4种药剂,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9.09%、86.7%、84.42%和83.79%,4种杀菌剂之间的药效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用30%万克SC、20%猛克菌WP浸种处理中,出苗率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67 m2产量最高的为浸种24 h处理.灌根试验中,5个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效大小为20%猛克菌WP500倍液>30%万克SC500倍液>20%猛克菌WP800倍液>30%万克SC800倍液>农用链霉素500mg/L,667 m2产量最高的为20%猛克菌WP500倍液处理.  相似文献   

3.
室内外试验研究表明,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是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优良杀菌剂,田间施用浓度以400~600倍液为宜;克菌康与有机合成杀菌剂交替施用,能提高防治效果;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桃细菌性穿孔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1 防治黄瓜霜霉病常用的无公害药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要求在植株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防治,隔5~6天一次,喷3~4次.并结合放风,降低湿度,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樱桃褐斑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用25%金库乳剂等9种药剂进行樱桃褐斑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樱桃褐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5%金库乳剂5000倍液和40%康硕乳6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96.43%和95.92%;其次是50%八斗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和53%丙森多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3.79%和91.66%;再次是50%俊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60%美无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8.59%和80.52%;以64%大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6%翠尔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68.75%易保可分散性颗粒12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50倍液单独使用,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虽有一定防治效果,但效果较差;各药剂分别与1:1:12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12年生朝辉和10年生红珊瑚桃为试材,进行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防治桃疮痂病、穿孔病试验.结果表明,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桃疮痂病的防治达76.84%,600和800倍液对穿孔病的防治达78.04%和72.34%,均优于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常用杀菌剂来防治桃疮痂病和桃穿孔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于套袋苹果黑点病侵染期、发病初期、发病盛期各喷1次3%克菌康(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防效达92.04%,与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与化学杀菌剂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同时发现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在防治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同时,也可起到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的霜霉病,采用了8种药剂进行了2022—2023年2年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于每年7月霜霉病开始发生时进行喷药,按照药剂生产厂家推荐的喷施浓度间隔10 d喷1次,共喷3次,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对葡萄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植株安全无药害。其中2种药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31%噁酮·氟噻唑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突出,2年防效稳定在90%以上,为理想选择药剂;4种药剂40%克菌·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2 000倍液、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效均在80%以上,为可选用药剂;另2种药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不够理想,不宜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有效的防治核桃黑斑病的发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10种不同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核桃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 500倍液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为控制姜瘟病危害,保障生姜产业持续发展,进行土壤消毒、姜种选种、姜种消毒、病原菌分析、药剂防治研究,分析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明确了柳州市姜瘟病病原茵为细茵性青枯假单胞菌并伴有疫病病原。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优选出防治姜瘟病的生物农药康地蕾得,其防效达70%以上,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十字花科(大白菜、青花菜、甘蓝、萝卜)、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等10种主要设施蔬菜苗期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疫病、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等4种主要苗期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从10种蔬菜上采集的864份苗期病害病样中共分离出736株菌株,共计16个种,其中致病病原有13种,在各类蔬菜上可分别引起8~9种苗期病害,以传统病害猝倒病和立枯病为主,其次为根腐病、疫病、灰霉病;筛选出对立枯病防效显著的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对防治枯萎病有效的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3%甲霜·噁霉灵水剂,对疫病防效显著的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以及防治猝倒病有效的药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相似文献   

13.
为创新生姜栽培技术模式,以传统遮光栽培和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产量和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弥雾栽培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株冠层气温及叶温,增大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弥雾栽培生姜植株地上部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栽培,但根茎生长量较大,产量可达2 688.68 kg·(667 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水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水剂(AS)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8.3×109 cfu?L-1枯草芽孢杆菌AS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81.8%和77.5%,明显高于5.0×109 cfu?L-1和3.1×109 cfu?L-1枯草芽孢杆菌AS的防治效果,但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处理无显著差异|枯草芽孢杆菌AS对黄瓜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与清水处理相比,2008年和2009年8.3×109 cfu?L-1枯草芽孢杆菌AS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5.8%和10.0%。  相似文献   

15.
番茄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本文对近年来番茄青枯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国内番茄青枯病防治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应用,并展望了青枯病防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序列分析,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活体组织法和田间试验研究甲壳胺对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刺腐霉(Pythium spinosum)和林栖腐霉(Pythium sylvaticum)。甲壳胺对3种腐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422.711 2、401.699 5、446.910 7μg·m L~(-1)。显微观察显示,甲壳胺处理后的腐霉菌丝膨大、扭曲,分枝增多,菌丝内部出现空泡化。活体组织法试验结果表明,甲壳胺可以明显抑制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甲壳胺可以明显预防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姜产量。  相似文献   

17.
3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WP)防治番茄青枯病的室内抑菌和田间药效试验发现,该药剂对番茄青枯病具有良好效果,EC50为0.22 mg·L-1,第3次施药后30 d,3 %中生菌素WP 600倍液的防效为83.27 %,与对照药剂72 %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SP)1 000倍液、77 %可杀得WP 600 倍液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产量调查结果显示,3 %中生菌素WP 600倍液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1 505.0 kg·(667 m2-1,保产率达89.85 %。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营养液pH 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pH、盐水平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pH 与盐水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盐水平为产量的主效应因子,pH 为品质的主效应因子。较低水平的pH 变化对生姜产量无显著影响,当pH 升至7.70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 · L-1 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徐坤  李秀 《中国蔬菜》2013,1(16):1-6
姜古名薑,别名生姜、黄姜,为姜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为食用器官。姜既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姜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自然选择、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开展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姜新品种选育及良种保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樱桃番茄新品种小可爱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可爱是以A58-5-12-3 为母本、B49-5-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
属无限生长类型,叶色深绿,红果,果实圆形,单果质量18~20 g,酸甜适中,口感好。对番茄青枯病、
晚疫病和叶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小龙女。早春露地栽培每667 m2 平均产量3 000 kg 左右,保护地栽培每
667 m 2 平均产量6 000 kg 左右。高抗青枯病,适合南方青枯病高发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