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紫苏是延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目前随着种植年限的延续,开始大量发生虫害、病害以及草害等,从而导致减产、降效,严重影响苏子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延边紫苏地适宜土壤处理的除草剂为敌草胺与扑草净的混剂,使用剂量为3kg/hm^2 5kg/hm^2,一年生杂草除草效果可达到90%以上;茎叶处理除草剂为拿捕净(12.5%,1.0kg/hm^2)、稳杀得(35%,1.0kg/hm^2)、精禾草克(5%,1.0kg/hm^2);紫苏的主要病害为锈病,对紫苏叶片质量影响较大;主要食粒虫害(待定)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敌稗(二氯苯丙酰胺)是选择性很强的触杀性除草剂,对杀伤稻田杂草见效很快,几小时内就可开始看到茎叶枯萎。而且在杀除稗草的剂量下,对水稻几乎无药害,安全性很大。目前全国南北各稻区对国产的敌稗乳油,正广泛地试用。试用结果证明,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剔除与稻苗相似的稗草,对节约除草劳力与增加产量上有显著作用。尤其在稗草较多的秧田以及在大型农场结合畜力机械除草的旱直播的稻田,利用敌稗杀除“夹  相似文献   

3.
玉米截形叶螨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1.8%爱福丁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仅为0.0004mg/ml,其次为24.5%螨绝光(0.002 2mg/ml)和24.5%螨极力(0.0056mg/ml),再次为45%混剂Ⅰ(0.0545mg/ml)和20%灭扫利(0.0564mg/ml),最差为40%氧乐果,LC50高达0.2394mg/ml,为1.8%爱福丁的598倍。室内杀卵试验表明,5%尼索朗杀卵作用最强,卵孵化率仅为0.34%(4000倍液);螨绝光仅次于尼索朗,卵孵化率为1.02%(2000倍液):再次为12.5%混剂Ⅱ,卵孵化率为12.51%(2000倍液);40%久效磷效果最差,卵孵化率高达48.33%(2000倍液)。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混剂I和混剂Ⅱ防效最好,其次为螨绝光,但所有处理15d后,螨量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综合成本和防效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使用混剂Ⅰ2000倍液或螨绝光2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氯氟吡啶酯+敌稗桶混茎叶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杂草的防治效果,202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稻田杂草2~4叶期,氯氟吡啶酯(有效成分用量20.0~50.0 g·hm-2)+敌稗(有效成分用量1 600.0~4 000.0 g·hm-2)桶混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氯氟吡啶酯(有效成分用量25.0~50.0 g·hm-2)+敌稗(有效成分用量2 000.0~4 000.0 g·hm-2)桶混,对移栽水稻田稻稗、野慈菇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可以有效防治移栽水稻田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尤其是可以有效防治当地难防抗性杂草稻稗、野慈茹。适宜施药剂量为氯氟吡啶酯有效成分用量25.0~30.0 g·hm-2+敌稗有效成分用量2 000.0~3 000.0 g·hm-2桶混,杂草基数或叶龄小的地块用低量,杂草基数或叶龄大的地块用高量。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轮叶党参栽培过程中的除草难题,进行了对轮叶党参适宜化学除草剂筛选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苗前土壤处理剂为敌草胺和除芽通,两种除草剂混合处理可扩大杀草谱。轮叶党参实生苗地播后苗前适宜处理剂量为(1.0 0.7)kg a.i/hm^2。1年生以上秧苗移栽田苗前适宜处理剂量为(1.5 1.0)kg a.i/hm^2,对1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可达到90%。该混剂药效发挥的适宜土壤湿度范围是70%左右,土壤湿度过高易造成药害,过低降低药效。适宜茎叶处理剂为拿捕净及芳氧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1年生以上的轮叶党参对克芜踪有一定的耐性。  相似文献   

6.
对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防治非耕地杂草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4.7%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可有效防除反枝苋、地肤、旱稗、小藜、狗尾草等杂草。74.7%草甘膦胺盐可溶性粒剂是一种苗后茎叶喷雾除草剂,适用于非耕地防除多种杂草,施药时期为杂草出苗后,适宜剂量为2060.0g a.i./hm^2,药液量750.0L/hm^2。  相似文献   

7.
张亚 《农家致富》2004,(20):31-31
一、快杀稗(二氯喹啉酸)快杀稗施用后300天内除水稻外不能种任何作物.12个月之内不能种茄子、烟草,2年内不能种番茄、胡萝卜。此外,胡萝卜、芹菜、香菜等伞形花科作物对快杀稗非常敏感,不可用施过快杀稗的稻田水浇灌上述作物。  相似文献   

8.
几种除草剂及其混剂药效及对玉米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盆栽试验条件下,比较了乙草胺、草净津和莠去津及其三者组成的混剂用作土壤处理与茎叶处理剂对玉米安全性,杀草谱及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药剂各处理对玉米安全。土壤处理,3种单剂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差别不大,对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乙草胺=秀去津>草净津,杂草鲜重抑制效果相当,ED50、ED90相近,分别为154.4-160.4g.ai/hm^2和715.1-871.1g.ai/hm^2;茎叶处理,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乙草胺=莠去津>草净津,对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草净津>莠去津>乙草胺,杂草鲜重毒力依次为莠去津>乙草胺>草净津,ED50、ED90分别为78-107.9g.ai/hm^2和412.3-1271.4g.ai/hm^2。3种混剂杀草谱较单剂广、效果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15%磺草酮油悬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5%磺草酮油悬剂在玉米三、四叶期施用,剂量为0.180~0.450kg/hm^2,稗草的平均防效为86.0%。对各种阔叶杂草总平均防效为77.4%,对杂草的鲜重平均抑制效果为78.5%,而且杀草谱广,防效持久,不影响后茬轮作。  相似文献   

10.
用几种杀菌剂对玉竹茎腐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玉竹出苗后可用3%广枯灵水剂纯药用量45g/hm^2、10%地菌净WP纯药用量1200g/hm^2、53.8%可杀得2000WP纯药用量645.6g/hm^2、50%甲基托布津WP纯药用量750g/hm^2、3%多抗霉素WP纯药用量112.5g/hm^2防治玉竹茎腐病,均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并且在玉竹上施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①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②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③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相似文献   

12.
几咱除草剂对马唐和稗草的灭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除草市,分播后萌前和成坪时期,在室内和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几种除草剂对马唐和稗草的防效。结果表明,播后萌前施药,果尔0.75kg/hm^2、恶草灵3.00kg/hm^2和丁草胺在1.00kg/hm^2用量下可以抑制马唐和稗草的萌发或杀死其幼昔。在已成坪的草坪上,恶唑禾草灵的用量为0.07,。0.15,0.30kg/hm^2,拿扑净0.30kg/hm^2,敌稗1.50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除草剂 ,分播后萌前和成坪时期 ,在室内和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几种除草剂对马唐和稗草的防效 .结果表明 ,播后萌前施药 ,果尔 0 .75kg/hm2 、恶草灵 3 .0 0kg/hm2 和丁草胺在 1.0 0kg/hm2 用量下可以抑制马唐和稗草的萌发或杀死其幼苗 .在已成坪的草坪上 ,恶唑禾草灵的用量为 0 .0 7,0 .15 ,0 .3 0kg/hm2 ,拿扑净 0 .3 0kg/hm2 ,敌稗 1.5 0kg/hm2 ,可以有效防除苗期的马唐、稗草 .  相似文献   

14.
扫特处理提供了优良的杂草鲜重防效和最高水稻产量 ,扫特是湿润直播稻田早期使用的最佳除草剂。丁苄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和水稻产量水平不亚于扫特 ,其配套技术是 :在水稻 1叶 1心期使用 ,用药时排干田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二氯苄是直播稻田中期茎叶处理剂 ,最佳使用时间在水稻 2叶 1心期 ,排干田水后喷施。扁秆草的防效尚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苏闽  王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8-20080
[目的]采用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田间杂草危害严重,是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不同药剂的防效试验筛选最佳除草剂。[方法]选用35.5%丁.恶乳油等除草剂在水稻套播后和小麦收割后,用毒土法先后2次处理麦田套播水稻田,调查防效。[结果]除草效果以35.5%丁.恶乳油2 250 ml/hm2最佳,其后依次为30%丁.苄1 500 ml/hm2、50%杀草丹3 000 ml/hm2+10%苄磺隆225 ml/hm2、50%苯噻草胺750 ml/hm2+10%苄磺隆225 ml/hm2,而36%二氯.苄750 ml/hm2效果最差;用药时间越早,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越好,供试药剂持效期均为45 d左右;中、后期可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辅以茎叶处理,效果更佳。[结论]以稗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5种药剂均可使用;以千金子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除36%二氯.苄750 ml/hm2外,其他4种药剂均可使用;以莎草科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可用含有苄磺隆的复配除草剂,或单用10%苄磺隆225~300 ml/hm2进行防除。供试药剂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6.
水稻对稗草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云南地方稻黄壳糯、紫糯及野生稻S72,S37等抗稗草效果与化感水稻品种AC1423(国际水稻所)、P1312777(美国农业部水稻研究所)进行比较,盆栽试验和植株浸提液生物测定结果与丁草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除草剂进行参照可较好地排除水稻对杂草化感作用研究中的竞争作用。化感水稻及野生稻,盆栽试验中施用除草剂丁草胺175g/hm^2后,化感作用受到抑制;150mL蒸馏水提取25g新鲜叶片的水提液培养稗草,加入200mg/L丁草胺溶液后,对稗草根抑制效果表现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对芽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产量效应。【方法】选用“冈优725”和“Ⅱ优838”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2种育秧模式(常规密播旱育秧(对照)和超稀播旱育秧)和6种秧龄(45,51,57,63,69和75 d),分析育秧模式和移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育进程、田间茎蘖数、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相比,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当秧龄超过51 d时,随秧龄的增加,杂交中稻全生育期显著延长,有效穗数、单穗着粒数、单穗实粒数、结实率、成穗率和单穗质量下降;当秧龄超过60 d时,水稻产量随秧龄延长而显著降低。2)当秧龄大于57 d时,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最高茎蘖数较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显著(P<0.05)提高,且其提高程度随秧龄的增加而显著(P<0.05)增加。3)在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63和69 d秧龄的稻谷产量分别为9 047和8 247 kg/hm2,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下45 d秧龄的稻谷产量(8 918 kg/hm2)相当。【结论】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超稀播旱育秧模式有利于培育大龄壮秧,其秧龄可以延长至63~69 d,能有效缓解因旱迟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水稻移栽田杂草发生情况,研究了常用的4种除草剂(22%苄·乙可湿性粉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和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移栽稻田稗草、马唐、鸭舌草、野慈菇、莎草、四叶萍等主要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供试4种药剂对多数杂草的防效较好,防治马唐效果最好的为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98.4%)和22%苄·乙可湿性粉剂(98.2%),防治稗草效果最好的是22%苄·乙可湿性粉剂(91.5%),防治野慈菇效果最好的是22%苄·乙可湿性粉剂(85.2%),防治莎草、四叶萍和鸭舌草4种药剂均可。4种除草剂处理后,22%苄·乙可湿性粉剂的水稻产量最高,为10 080.00 kg/hm2,因此22%苄·乙可湿性粉剂是防治水稻移栽田杂草最理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中稻直播适宜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江汉平原中稻直播适宜播种量。[方法]对杂交中稻进行22.5、30.0、37.5、45.0、52.5、60.0 kg/hm26个不同播种量的直播试验,筛选丰两优香1号的最佳直播用种量。[结果]播种量影响水稻生育期、产量、经济系数和相对经济产出,以37.5、45.0kg/hm2处理生育期最长;播种量37.5 kg/hm2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经济系数最大,显著高于播种量60.0 kg/hm2处理;播种量30.0 kg/hm2处理的相对经济产出最大。[结论]播种量对丰两优香1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相对经济产出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性状的播种量最适范围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早稻优Ⅰ54、晚稻博优938为材料,在钦州市进行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抛栽具有省种、省工、免用秧盘的优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早稻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塑盘育秧)增产399kg,增长8.3%;晚稻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增产489kg,增长7.8%,比迟播10d的塑盘育秧抛栽增产699kg,增长11.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无纺布(蛇皮袋)育秧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秧苗素质,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特别是秧苗分蘖率,优势更加明显,抛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由于无纺布(蛇皮袋)育秧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对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对晚稻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