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犯罪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息网络化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人类也深深为其所带来的信息犯罪所困扰,网络犯罪日益猖獗,我国信息安全面临极大挑战,我国信息犯罪现状令人堪忧,信息犯罪的特点、趋势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遵守其发展规律,制定预防和打击信息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在刑法学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学者们的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化的刑法立法观和消极化的刑法立法观。通过对目前我国的刑法立法现状审视不难得出,积极化的刑法立法才是当前我国立法者所选择的立法模式。不同于部分刑法学者所推崇的风险刑法,积极化的刑法立法不是要将刑法的犯罪化推崇到极致,而是主张适度的犯罪化,符合我国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诚然,积极化的刑法立法所导致的犯罪圈的扩大会引起我国社会的犯罪标签化,实际上并不利于罪犯重新回归社会。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存在的价值,而应努力提高立法用语规范化、减少象征性立法、合理划定犯罪圈、解决犯罪标签负效应,最终实现科学化的刑法立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惩治商业贿赂犯罪, 笔者建议: 将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受贿犯罪规定为纳入商业贿赂犯罪中的经济受贿罪; 增设非营利性组织、中介组织人员受贿罪; 适当扩大商业贿赂行为所涵盖的范围; 对商业贿赂犯罪法定刑加以调整, 以实现与公务贿赂犯罪法定刑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在国际法学领域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的定义。本文从研究该定义出发 ,在区分跨国犯罪和国际犯罪的基础上 ,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 ,犯罪构成 ,及其在各种情形下所应承担的国际刑事责任或者国家责任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指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加强国际合作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犯罪客体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传统刑法理论的通说存在一定弊端。将其界定为: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或威胁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法存在的权益,更为科学,也易于人们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社会敌意”作为一个解析当下我国社会冲突与群体事件的工具性概念,引起犯罪学界很大争议。在犯罪学范畴体系中,从整体论角度看,这一范畴定位上需明晰三个维度:犯罪本源抑或犯罪具体原因范畴、犯罪学范畴还是社会学范畴、主要解释有组织性(群体性)事件还是个体性事件的基础性概念。在此基础,回应学界:该范畴定位为冲突现实所激发的特定犯罪问题的的原因概念,应“标定”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下、明确对现实特定犯罪现象所指涉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犯罪具有主体特征、主观特征、客体特征及客观特征。知识产权犯罪是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所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发挥刑法威慑功能是打击并有效控制知识产权犯罪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非法持有犯罪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以购买、携带、藏匿、保管、借用或其他方式持有管制物品的行为。而刑法所追究的并不是导致该种状态出现的起始行为,也不是可直接构成其他犯罪的事实上的控制、支配关系的情况,而是以持有本身为追究非法持有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商标犯罪立法各有其长短,主要表现在:大陆采用法典式的立法模式优越于台湾法典与附属刑法相结合的方式;台湾商标法第82条规定的犯罪几乎可以为刑法典第254条的规定所包含,其必要性值得质疑;台湾没有把销售非法制造的商标标识的行为犯罪化,是立法上的缺漏;台湾刑法将擅自使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标识以及侵犯他人服务商标的行为也作为犯罪处理,值得大陆借鉴;台湾刑法对商标犯罪规定的带有上限要求的罚金刑比大陆所采用的无限额罚金刑合理,但这种普通罚金制易受币制改革和经济状况的影响,从完善的角度看,海峡两岸立法应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年龄而规定其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或者无行为能力的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下的公民是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低龄化犯罪逐渐飙升。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未成年犯罪占11%。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犯罪主体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犯罪惯技是犯罪人或犯罪团伙所选择的特定的犯罪途径或方法,标记行为是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独特行为方式。准确区别这两种典型犯罪行为,有助于确定案件性质、找出犯罪嫌疑人、勾画其独特个性,进行串并案、提高犯罪心理画像信度,为侦查破案和犯罪预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关于犯罪客体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传统刑法理论的通说存在一定弊端。将其界定为: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或威胁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法存在的权益,更为科学,也易于人们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城乡结合部三个区看守所的在押女犯情况,我们进行了重点调查.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66%的女性在押人员是外来人口,其中57%来自贫困地区;二是这些罪案中43%与感情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恐怖活动犯罪日趋严重,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对恐怖活动犯罪做出了修改,但仍存在法律漏洞。通过对相关刑事法的解析,本文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40条规定"假冒授权品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关于侵犯植物新品种犯罪在<刑法>中却找不到与植物新品种权有关的定罪与量刑的依据.这使<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所代表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无法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严厉的惩罚.同时,也给司法实践中侵犯植物新品种犯罪的法律适用带来诸多困难.文章从一起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刑事案出发,在剖析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是随着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单位犯罪是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被引进刑法领域的。我国 1 979年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问题。改革开放后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1 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罪的主体。此后 ,相继有 2 0多个单行刑事法律和民事、经济、行政法律规定了单位犯罪。但这些基本上属于刑法分则的规范。 1 997年修订的刑法在总则第二章增设一节 ,对有关单位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各类企业不可避免地卷入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破产作为竞争的自然现象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但关于破产犯罪,在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中,不仅规定得不够科学,且难以操作。为保障各破产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康的竞争秩序,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破产犯罪进行探讨。 一、设立破产犯罪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现行破产法律对破产犯罪规定不明确,惩罚措施不力,与破产制度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功能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设定破产犯罪的形式和刑事责任制度,惩罚措施不配套,弹性过大。在实践中,一些破…  相似文献   

18.
危险犯的犯罪中比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比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比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危险犯的犯罪形态,其时间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对于犯罪过程”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对于危险犯而言,其中比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预备阶段的犯罪中;;实行阶段的犯罪中 ;完成实行行为、法定危险状态尚末发生阶段的 犯罪中止。不同类型的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空范围不同,即时间性条件不同,应区别对待。必须区分两个界限:即犯罪中比与犯罪末遂的界限,犯罪中比与犯罪既遂的界限,从而准确地把握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间性条件,正确地定罪量刑,充分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坤哥 《中国农资》2011,(31):4-4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在化肥行业有着很多类似洗钱的行为.我们且叫做“类洗钱”。  相似文献   

20.
犯罪大量存在,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寻求有效的对策。本文通过反思我国目前的几种主要犯罪对策,剖析了其弊端与不足;通过分析犯罪产生的真正根源,论证了社会不和谐是犯罪的原因,犯罪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建设和谐社会是犯罪的治本之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应当通过在经济、社会保障上注重公平,在政治、社会管理上发扬民主,在道德、文化建设上强调诚信友爱,来实现建设和谐社会与防控犯罪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