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垄稻沟鱼立体栽培鱼米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我县在东明乡进行垄稻沟鱼试验,面积5.7亩,亩产水稻518 kg、鱼75 kg.按每公斤水稻1.30元,每公斤商品鱼8.00元计算,鱼稻两项总收入1 273.40元/亩,总投入660.00元/亩,获纯效益617.40元/亩,与对照单一种植水稻500 kg/亩,亩纯增效益330.06元.垄稻沟鱼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来安县地处皖东,位于江淮分水岭南部,是全国水稻生产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hm~2,水稻常年单产500 kg/亩左右。推广“一种两收再生稻”新技术的目的是减少小麦种植风险,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通过3年的技术示范,笔者总结出来安县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配套栽培新技术,可获得第一茬水稻单产600 kg/亩,第二茬单产200 kg/亩,合计单产800 kg/亩的较高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和特性,筛选出适宜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水稻新品种,2022年,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以南粳5718、金香玉1号、南粳9108、扬香玉1号等1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各品种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逆性等方面。结果表明,镇稻4709、扬香玉1号、金香玉1号、南粳9108、南粳9068、南粳5718等6个品种产量分别为763.6 kg/亩、731.6 kg/亩、725.4 kg/亩、713.8 kg/亩、710.3 kg/亩、702.1 kg/亩,在2022年前期高温干旱叠加、后期低温的历史罕见天气影响下,产量潜力较高、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闵行区水稻生产通过最近3年的挖潜扩种,面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生产规模稳定在1.6万亩左右,其中1万亩设施粮田已建成,亩产量在550kg左右。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6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100%,杂优化率为73.7%;种植规模上,19家300亩以上的本地人规模经营面积达1:24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74.7%,其余0.42万亩水稻由1847产中、小散户经营,户均面积为2.27亩。  相似文献   

5.
1概述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苗木市场日益繁荣,广大农村传统农业受到冲击,粮食作物被苗木所取代。究其原因是种植苗木的收益远大于种植粮食作物,例如,1亩良田种植传统作物,一年一季小麦加一季玉米,产量按小麦500kg,玉米500kg。  相似文献   

6.
小拱棚西瓜与水稻轮作,是我县近年来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据统计,在我县流洞、山北等地种植面积500余亩,亩产西瓜4000千克左右,水稻500千克左右,一年两熟亩总产值达3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中优808是目前花溪区重点推广品种,大眼泥田是水稻种植主要土壤类型,通过对花溪区实施水稻中优808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比在大眼泥田的试验,建立了该水稻产量的施肥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纯量是中优808在大眼泥田种植的最佳施肥量为N:11.6 kg/亩;P2O5:6.6 kg/亩;K2O:12.3kg/亩。可获得水稻产量679.9kg/亩。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化插秧亩产700kg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特点。2002年如东县河口镇示范种植500亩,一般亩产650~700kg,比常规手插秧增4.03%,深受农户欢迎。机插水稻“武香99~15”,亩产700kg左右的穗粒结构:每亩穗数19万左右,每穗粒数155粒左右,千粒重24g左右。其栽培技术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个旧市水稻产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19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野香优699、野香优676、两优699等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照品种为明两优527,综合评价各品种在个旧市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等。结果表明,璜优699产量最高,为1 006.5 kg/亩,两优699产量为1 005.8 kg/亩,两品种株型紧凑、丰产性好、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宜在个旧市水稻高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荡镇位于乐清市东北部,属山区、半山区,农田面积12300亩,其中常年种植水稻9000多亩,以单季中稻和连晚为主。水稻黑条矮缩病每年都有发生,2002年以前丛发病率在2%以下,不是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小,2002年以来,病情逐年加重,发病面积不断增加。2002年发病300多亩;2003年达到500多亩,平均丛发病率17%,最重的达33%,主要品种为协优9308,对产量影响较大,农户反应强烈;2004年协优9308种植占全镇78.3%,达到7000多亩,全镇共发病2200多亩,平均丛病率22%,个别严重田块达70%以上,产量损失大,平均亩产只有340kg。而种粮大户占国庆农场,种植180多亩,经综合防治后,发病面积30多亩,平均丛病率8%,平均亩产467.5kg,效果非常显著。现总结该病防治心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水稻密植新型集成技术在高海拔稻区的应用效果,在利川市的二高山进行了示范试验,试验设置了单行密植、宽窄行密植、幅式密植3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对比进行。结果表明,水稻鲜谷单产最高达到860 kg/亩,增幅超过50%,创历史新高。单行、宽窄行、幅式密植模式鲜谷亩产依次为826.2 kg、859.8 kg、844.2 kg,比常规种植(562.6 kg/亩)增产46.85%~52.83%;烘干除壳后的净干谷亩产依次为630.0 kg、673.3 kg、614.9 kg,比常规种植(456.0 kg/亩)增产34.86%~47.65%。3种密植模式中以宽窄行密植最优,稻谷千粒重及产量最高、水分含量及空壳质量占比率最低。在高海拔水稻种植区域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增产潜力巨大,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简阳市江源镇地处川中偏西丘陵区,水稻是我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13000多亩,以"油莱-水稻"和"小麦-水稻"为主。全镇水稻平均亩产一直徘徊在500kg左右。因此,分析影响水稻单产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高产技术对策势在必行。一、丘陵区两季田水稻单产的主要障碍因素1.迟播迟栽受前作小麦或油菜收获期影晌,水稻栽插期往往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3.
陇南位于甘肃省南部山区,白龙江、白水江和嘉陵江等穿境而过,境内水量充沛,气候温暖,光热充足,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水稻是陇南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2004年,我站在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进行大面积的稻田养殖彭泽鲫试验,试验面积500亩,取得亩产彭泽鲫商品鱼63kg、稻谷增产50kg的成绩。现将试验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 养鱼稻田的改造 1.1 田埂改造将水稻田埂加高到  相似文献   

14.
高山种植四季豆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娥 《上海农业科技》2005,(2):110-110,99
遂昌县应村乡2003年示范种植四季豆350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建立高产示范方60.3亩,总产199.7t,平均亩产1985kg,以每kg产地销售价2.4元计,亩产值4764元,经济效益比单一种水稻增加9倍。其中陶建平户种植2.5亩,总产5920kg,亩产2368kg,亩产值5683.2元,经济效益比单一种植单季稻增加10倍。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虎林市属寒地稻作区,通常情况下只能种植中早熟品种,亩产一般在500kg左右。采用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使用晚熟品种以及大钵体保温育苗、超稀植栽培等措施。可使比常规栽培多1-2片叶的晚熟水稻品种在虎林地区正常种植,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亩产可达650~700kg。  相似文献   

16.
历年来,长泰县早季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约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55~60%,一般生育期135~150天,每亩产量始终徘徊在500~550公斤之间,少部分田块最高单产也难超600kg。2005年1月,从福建省金山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杂交稻新组合T优551,种植面积0.52公顷,平均亩单产621kg,创造了长泰县早稻高产典范。  相似文献   

17.
承德市种植水稻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旱育稀植技术引进推广为主要内容,水稻生产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全市水稻生产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均亩产由原来的350kg提高到现在的600kg左右,全市水稻生产规模曾扩大到60万亩。近年来,为了缓解水资源不足,解决京、津及本市城市用水压力,种植规模呈缩小趋势,但仍然保持在30万亩左右,种植规模仍居全省前列。为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如东县地处长江下游沿江沿海地区,常年种植水稻80万亩,近几年水稻单产稳定在600kg左右。为使本县水稻生产持续稳产高产,更上新台阶,我们经三年试验、示范研究,组装配套出迟熟中粳稻旱育稀植亩产650kg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武山县韭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高产高效立体套种模式:韭菜套种甘蓝(菜花)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高效模式下,韭菜亩平均产量3 500kg左右,产值5 600元,亩纯收入4 500元(生产性费用1 100元);甘蓝(菜花)亩产量2 500kg(2 000 kg),亩产值平均在2 000元(2 200元)左右(生产性费用500元)。亩总产值达7 600元(7 800元),纯收入6 000元以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场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水稻5万多亩.至1998年,全场水稻产量突破600kg/亩,2001年水稻产量再创新高,并出现较大面积的丰产方,其中百亩连片产量超650kg/亩的丰产方有8979亩,平均产量677.7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