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岭地区是我国1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广西南岭区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基于广西南岭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目前主要存在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仍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与WT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现状,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并针对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农产品市场萎缩”、“绿色壁垒”、“生物入侵”等新问题、新挑战,结合实例,提出了浙江省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农业、精品农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国际上确认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一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是中国唯一建立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特殊的、罕见的、不可替代的,也是濒危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早在1959年就开始建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418 km2),并于1993年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之后,2 0世纪9 0年代初,国家环保总局也在其境内建立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 km2),同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20世纪70年代初,也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研究,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开展了“中老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滇南热带雨林保护与乡村持续发展综合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的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然而,随着本地区人口的增长、森林的破碎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的日益加剧,跨边界保护的巨大困难性等,这些问题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及其所蕴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带来直接威胁。因此加强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势在必行,作者认为应控制经济林比重,提高森林生态效能,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跨边界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同时应尊重和运用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北戴河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张莹莹  朱永明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1):305-310,31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借助ArcGIS 10,Conefor Sensinode 2.2和InVEST 2.2.0软件,识别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面并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缓冲区(阻力值0~8 242.16)、生物多样性保护过渡区(阻力值8 242.16~20 509.57)、生物多样性保护限制区(阻力值20 509.57~49 069.63),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的北戴河新区景观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34%,用地类型包括水体和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缓冲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4%,主要用地类型是耕地、建设用地、水体和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过渡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41%,主要用地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限制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61%,主要用地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针对各功能区的用地结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沿海水陆交接带是生态脆弱地带,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将影响到沿海区域的生态安全。基于广西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目前主要存在城市建设由沿海向滨海发展、滨海资源过度利用、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提出加强广西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建议:加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恢复;强化沿海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沿海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开展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推动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6.
以塞罕坝阴河分场自然保护地为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构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管理体系建设、科研监测能力建设、科普宣传教育能力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系统化保护的内容,并提出了自然地保护的创新模式,为塞罕坝自然地有效保护提供依据,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塞罕坝林场绿色、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手段--GA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AP分析是用来判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gaps”)和需要采取保护行动的地区(conservation gap),它是一种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所有成分所处保护地位、被保护程度等的科学方法。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决条件是通过构建保护区网络,不仅仅考虑生物多样性最高地区,应该使本地种和生态系统都得到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而且,更要考虑受损生态系统和破坏景观的恢复,即不仅考虑Conservation G ap,也要考虑R estoration G ap。因而,改进GAP方法可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与评价,且有望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荒漠区的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中国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保护该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性,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态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6):11-12
北京市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顺利完成;江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福建泉州市、莆田市兑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奖励金;河南省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突破120万户;黑龙江省大力加强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工作;《中国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新疆》重点课题工作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农区内分布有丰富的野生珍稀濒危物种、生境和遗传基因资源,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中国农业栽培、繁殖及野生生物物种种类繁多,其物种和生境类型都具特有性,由于农业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过量采集等因素,造成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品种和分布面积缩小或消失。我国从50 年代开始保护生态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保护规划、法制建设、机构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