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陕西省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方面,概述了陕西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陕西省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水质下降;农业科技问题发展和推广缓慢等问题,提出通过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土壤质量,改善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快农业技术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促进陕西省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农业是全球性的农业发展理念,本文针对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思考,可选择发展模式,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步进行等对策,以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由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17个指标组成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多指标综合模型法对中国1991-2013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中部、西部3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步上升,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政府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资源减量化投入水平、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贯彻4R原则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效益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综述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资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根据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发展模式、实证分析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实现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相对落后的农业发展不符合我国全面发展的需求。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健康顺利发展,就需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影响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土、水等。精准耕整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等都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在本文中就怎样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展开分析并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带动河北省整体发展的关键。文章分别从农业经济、资源、科技、环境等方面对河北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产结构不合理、经营规模小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农业经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为此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广泛筹措农业发展资金,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追溯相关文献,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历程、实践历程,结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及概念、发展战略、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4个层面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1.1生态可持续性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农业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现代常规农业的升级和升华。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均资源不足、资源质量下降、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压力,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实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史较短,必须通过构建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在技术、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才能确保循环农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是河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机制和推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出发,指出当前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节约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农业发展现状及我国自然情况的分析,综合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的特点,并根据中国的环境资源等现状提出了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农业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业的优势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分析其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及策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运用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的方法,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实地调研所得山东省17地市2011~2013年的调研数据,选取3大类13项指标,构成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山东各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特点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以分为较高、中上、中下和较差4类。依据这每类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特点和水平差异,将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划分出烟威沿海发达区、都市农业区、中部资源贫弱区、传统粮产区4大区域;在分析每个发展区域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农业资源的内涵、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加强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等方面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其中的耕地一部分旱作农业的角度来探讨北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其中的耕地一部分旱作农业的角度来探讨北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问题和想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其中的耕地一部分旱作农业的角度来探讨北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问题和想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省是资源型缺水的大省,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河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根据河北省农业资源情况,结合河北省节水农业发展,从政府宏观指导、合理规划布局等方面对加快节水农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路。一、河北省节水农业发展现状水资源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  相似文献   

20.
许焕 《河南农业》2013,(9):60-60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农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结合,既避免农业发展以破坏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又避免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了开发、利用。其次,有利于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使农业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宽,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地发展,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第三,有利于从我国国情出发,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