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家蚕SOD的品种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活性染色,分析了115个家蚕品种及遗传系统的血液SOD同工酶的酶谱。结果:不同品种及遗传系统间的酶谱存在着显差异。家蚕血液SOD在大部分供试品种及遗传系统中都能看到5条酶带,少数只能见到2条弱带,酶带最多达8条。品种及遗传系统间酶带的宽度及染色程度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品种(系)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它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与其它苜蓿品种相比缺乏Rf0.57和Rf0.60两条酶带,而具有两条Rf0.66和Rf0.79酶带。抑制试验表明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为CuZn-SOD。对同德杂种苜蓿的抑制试验结果与其它苜蓿品种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抗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仔猪瘟弱毒细胞苗免疫血清抗体,结果表明16-21日龄仔猪中,吮初乳前90min注苗,仔猪血清免疫抗体ELISAOD值≥0.2占58.8%;吮初乳前45min注苗,仔猪血清免疫抗体ELISAOD值≥0.2占75%;吮初乳后30min注苗,仔猪血免疫抗体ELISAOD值和不注苗仔猪血清母源抗体ELISAOD值都小于0.2。结果表明,超前免疫的效果是好的,尤以妆乳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1条藏獒的红细胞乳酸脱氢酶(RBC-LDH)和血清到脱氢酶(S-LDH)同工酶酶谱及其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RBC-LDH同工酶共有3条区带,呈现两种电泳表型,11条藏契为LDH2A型(57.89%),8条藏獒为LDH2a(42.11%),(2)S-LDH共有5条区带,呈现两种电泳表型,2条藏獒为LDH1A(9.52%),19条藏獒为LDH1a(90.48%)  相似文献   

5.
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免疫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瘟犊睾细胞苗 750个兔感染量/头接种空怀期母猪。以PPA-ELISA监测其新代仔猪母源抗体效价。结果,10日龄时,OD值>0.3的占63%,OD值由≥0.3->0.2的占37%;20日龄时,OD值>0.3的占28%,OD值出≥0.3->0.2的占55%;30日龄时,OD值>0.3的仅占7%,OD值由≥0.3->0.2的占41%;40日龄时,OD值>0.3的为零,OD值由≥0.3->0.2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10%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技术鉴定3株不同的减蛋综合征病毒(贵州株HS-1、南京分离毒GC2、国际标准毒AV-127)的蛋白抗原性,结果表明,3株毒的蛋白多肽分子量均在106-12kD范围,一各条多肽的组成上略有差异;它们都具有两条相同的免疫原性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06和100KD。同时,运用EcoRⅠ,HindⅢ,PstⅠ和SmaⅠ等5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酶切分析,证实3株EDS病毒用PstⅠ和SmsⅠ酶切的片段大小及长度略有不同,而其它3种酶的酶切图谱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血常规,血清钙,无机磷,碱性磷酸酶活及其同工酶酶谱,尾椎X线检查等方法,在北京市郊区某农场,选出10头健康成年黑白花乳牛作为对照组,10头骨软病乳牛作为试验组。分别对其肝功能,血清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1,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骨软病乳牛血清硫酸锌浊度及γ-球蛋白明显高于健康水平(P〈0.05和P〈0.01),而血清  相似文献   

8.
犬瘟热病毒野毒株融合蛋白主要功能区基因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根据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10条引物。用1对引物从延吉犬病料中扩增出了含F2区基因的314bp的片段。除两端引物序列外为265bp,编码88个氨基酸。它与日本弱毒株(CDV-D,Ooderstepoort弱毒株(CDV-ON)、海豹瘟热病毒2型(PDV2)、1型(PDV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8.1%和95.5%、96.2%和93.2%和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发病鸡群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AA-2株,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核酸后,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及HindⅢ水解片段的基因文库。对其中HindⅢ-F片段(52.9~58.9mu)的正反2条链的序列测定发现,其反链存在1个编码容量为387个氨基酸(aa)的开放读码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经Genebank/EMBL同源搜寻后证实其编码产物为EDSV的DNA结合蛋白(DBP)。与其他腺病毒DBP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其N端同源性在19.0%~46.2%之间,C端同源性在27.7%~60.4%之间。腺病毒DBP的3个保守序列CR1,CR2,CR3在EDSVDBP中有较大变化,但EDSVDBP的锌指框架(Zn2+fingermotif)却保留了对其功能必需的残基。  相似文献   

10.
蜂花粉中延衰因子SOD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SOD抑制氮兰四唑(NBT)在荧光下的还原作用来测定蜂花粉中延衰因子SOD活性,以抑制NBT光化还原反应的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测定新鲜茶花花粉、商品茶花花粉、蜂粮和新鲜蚕豆花粉中SOD活性(u/g鲜重)分别为156.3、101.2、118和31.6;对这些样品中的SOD同工酶进行分离及活性染色,得到蚕豆花粉的SOD同工酶具有4条透明的活性谱带。  相似文献   

11.
家蚕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家蚕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着蚕的发育而呈现有规律的动态变化:幼虫4龄期SOD活性高于5龄,同一龄中以龄初和龄末较高,而中期较低;化蛹后.SOD活性迅速增加,蛹中期活性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直至羽化;雌蚕的SOD活性均高于雄蚕,但蛹期SOD活性却以雄性较高;不同蚕品种间SOD活力有较大差异;SOD活力与饲料也有很大关系,人工饲料有蚕的活力显著高于桑叶育蚕;氟化物处理在初期引起SOD活性上升,但随后即下降并低于对照。研究认为,家蚕体内SOD活性与蚕的发育、变态及健康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家蚕血液酯酶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24个家蚕品种及杂交种从三龄到后蛹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液酯酶同功酶酶谱.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存在着丰富的酯酶同功酶酶带类型,整个试验可观察到22条酶带,根据其迁移率及染色特点可分为A、B、C、D、E五大染色区.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共有13条酶带经常显现,后蛹期主要同功酶酶带活性降低,但非主带A-1区酶带却清楚地显示出来.在幼虫阶段,酶带的数目及活性防着食下量的增多而增人.并观察到A-2-b带与B-2带的表现最为突出,推测A-2-b带可能是家蚕血液部酶同功酶的基本酶带.进一步分析表明,A-2-b带活性与大多数经济性状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家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品种活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和育种室的114个家蚕品种及遗传系统进行了SOD活性调查,结果表明:SOD活性最高值达237.375U/ml,而最低值为38.372U/ml,平均值为140.08U/ml;品种间SOD活性差异较大,其品种及遗传系统的活性值分布图似正态分布,而一代杂交种的活性值居双亲活性值中间,并推测SOD活性受多基因支配,但也有主基因作用。中国二化性品种SOD活性值比日本二化性品种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4.
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 (CIE) was applied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Mycobacterium johnei in 110 sheep, 11 goat and 31 cattle sera and compared to immunodiffusion (ID) test. One per cent Noble agar, 7 ml per slide of 5 cm x 10 cm; barbitone-tris buffer, mu = 0.03, pH 8.6; a constant current of 5 mA per slide and M johnei protoplasmic antigen at 4 mg per ml were found to impart high sensitivity to CIE and give rapid results. CIE detected 97 sheep, 11 goat and 31 cattle positive sera, a total of 139, as compared to 44, 11, 28 and 83 respectively, detected by ID. Strongly positive sera could be demonstrated within 30 minutes by CIE and the test was run for only 90 minutes while earliest reactions were not observed before 18 hours and some reactions took 144 hours to develop in ID test.  相似文献   

15.
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查明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水平 ,为微粒子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 ,对 138个保存的中系、日系、欧洲系统和多化性系统家蚕品种进行微粒子病抗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用ID50 指数表示品种抗性水平的高低 ,ID50 指数最高的品种为最低品种的 18.9倍 ,大多数品种间的ID50 指数较为接近 ;经抗性差异显著性检验 (Q测验 ) ,品种之间抗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少数品种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多数为抗性一般品种 ,少数是抗性较强或敏感品种 ,不同系统表现抗性水平有所差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关荣  廖芳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3,29(3):231-235
采用一种类似PCR的基因组自我引发PCR(GSP PRC)法 ,初步研究了家蚕、野桑蚕、天蚕、蓖麻蚕和柞蚕的微卫星DNA的体外基因组自我引发PCR扩增条件。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基因组DNA经 10 0℃变性 15min后 ,与等量相同浓度未变性的DNA混合作为模板 ,在 80 μL扩增体系 [含 0 2mmol/LdNTPs、5 0mmol/LKCl、10mmol/LTris HCl(pH 9 0 )、4mmol/LMgCl2 、1 2 5UTaqpolymerase]中加入 1μL此混合模板 ,在92℃、1min→ 5 5℃、2min→72℃、2min ,30~ 90次累积循环的扩增条件下 ,成功地得到了PCR产物。反应体系中 ,基因组DNA的适宜质量浓度为 1 2 5mg/L。GSP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部分片段回收后 ,在同样条件下 ,30~ 6 0个循环可得到同样大小范围的产物。GSP PCR产物经 6 %的变性测序胶电泳 ,得到典型的梯状带 ,表明为微卫星DNA。  相似文献   

17.
殷工  李京华 《蚕学通讯》2003,23(4):9-11
本文采用SDS-PAGE垂直电泳技术,对10份新疆家蚕品种种质资源的蛋白质条带特征,电泳图谱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这10个蚕品种的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有8-11条蛋白质带,并有29条不同的RF值蛋白带,蛋白质谱较为相似,相似系数在0.65-1.00之间。10个家蚕品种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但品种间有差距。  相似文献   

18.
家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体液经热变性、DEAE 琼脂糖柱层析、SephacrylS 2 0 0凝胶过滤和等电点聚焦电泳纯化 ,获得达到均一程度的高活性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 .Zn SOD)。活性回收率为 35 % ,纯化倍数为 1911倍。测得该酶的分子量约为 32 0 0 0D ,亚基分子量约为 16 0 0 0D。该酶在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的吸收峰分别为 2 70nm和 6 76nm。测得该酶的等电点为pH 7.15。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标记鉴定家蚕不同系统的品种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能够区分中国系统和日本系统的分子标记对品种鉴定和杂交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了17对微卫星标记(SSR)引物,对7个中系品种、7个日系品种和3个欧系品种及1个中系×日系杂交种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5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其中11对SSR引物在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同时获得2个理想的SSR位点,其组合完全可以对供试的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进行鉴定。引物FL1148在中系的7个品种间的条带基本一致,在日系的7个品种间,除保存品种6048外,均具有一致的带型,保存品种6048具有和7个中系品种一致的带型,引物FL1113在6048和7个中系品种间的带型均不相同。引物FL1148和FL1125的PIC值分别为0.654、0.785,说明SSR标记引物FL1125能对家蚕品种进行有效鉴定。  相似文献   

20.
佛甲草中SOD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景天科植物佛甲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抽提缓冲液pH值,抽提时间,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正交实验,并对丙酮沉淀法和硫酸铵盐析法初步纯化SOD粗酶液进行了优化和比较。结果表明:抽提缓冲液的pH值为7.8,抽提时间为2 h,热处理温度为50℃,热处理时间为15 min时,得到佛甲草SOD的相对最大提取酶活力;饱和度为90%的硫酸铵盐析是初步纯化佛甲草SOD的最优条件,其纯化倍数为4.10,回收率为0.71,为进一步的层析以制备更纯佛甲草SOD提供了理论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