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江堰市是省内较早开展跨区机收作业的市县之一 . 自 1995年到成都近郊开展跨区机收以来 , 先后组织联合收割机到西昌和陕西汉中、宝鸡、云南昆明、玉溪等地开辟跨区作业 . 跨区作业 , 增加了机车年作业量 , 提高了机手的作业效益 , 调动了农户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 短短的几年间 , 都江堰市的联合收割机从小型到大中型 , 从背负式到自走式 , 从全喂入到半喂入 , 发展相当迅速 , 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机》2001,(5):14-14
成都市自1995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跨区机收作业后,1996年开辟了凉山州西昌市和陕西省汉中、宝鸡等市场。2000年,又率先到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等地开辟跨区作业新区域。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增加了联合收割机年作业量,提高了机手的作业效益,调动了农户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短短的几年间,我市的联合收割机从1995年的164台增加到1545台,增长近10倍,从小型到大中型,从背负式到自走式,从全喂入到半喂入,发展相当迅速,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对跨区机收的几点体会1、跨区机收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农忙“双抢”中,成都市的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获上大显身手,特别是组织跨区机械收获作业,受到农民欢迎,引起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重视。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200余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由南向北机械收获,除成都市内各区(市)县之间的相互调节外,还先后到了西昌、彭山、眉山、绵竹、什部等地作业,取得了较好效果。都江堰市从4月下旬开始在西昌作业,后到新津,再回都江堰市,现又出发到陕西汉中作业,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时间长达近2个月。武侯区5月中旬请来绵竹15台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机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机产业化、多元化发展,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对农机事业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在省农机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策应形势,树典型作引导,借舆论来发动,以优质搞服务,靠效益促发展,在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方面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特别是2001年,我们在总结跨区机收小麦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将跨区作业范围由单一的收割小麦向收割水稻延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扩大了跨区机收队伍。2001年全市参加跨省小麦机收及各季…  相似文献   

5.
2000年秋季,连云港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连云港市农机局提出了“农田损失机械补,市内损失市外补”的行业抗灾自救措施,先后组织1000余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水稻,完成跨出机收作业面积26.2万亩,跨人机收作业面积24万亩,单机创利1~2.5万元,为农民创收架起了一座金桥。 一、精心组织早准备。秋收前,市农机局局长亲自带队,组织县区负责跨区作业的分管领导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南下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省进行实地调研,做好联系跨区作业田块,  相似文献   

6.
跨区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机具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水稻机收跨区作业,有力地促进水稻收获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今年来,云霄县农机站从江苏省引进5台联合收割机在全县3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全面展开跨区作业。全县夏季跨区机收共收割水稻1165亩,跨区机收工作使农民和机收队都得到实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要产区,地处平原,交通方便,成为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广阔市场。通过组织跨区作业,不仅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和农机户的经济效益,而且做到了快收、快种、抢农时,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做出积极贡献。探索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1-政府重视是搞好跨区作业的根本河南省各级政府对跨区机收工作非常重视,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加强对跨区机收工作的领导。省政府下发跨区机收会战“通告”、“通知”,成立了由省计委、农机局、公安厅和交通厅等单位领导参加的跨区机收会战工作…  相似文献   

8.
1998年全省农机跨区作业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夏秋两季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12772台次,比1997年增加8000余台次;机收面积达24.86万公顷;作业范围涉及到浙江、上海、广东、内蒙古等10多个省(区、市);作业项目已由单纯的跨区机收三麦向秋季跨区机收水稻延伸,向机耕、机播、机开沟、工程作业等项目扩展;积极引进外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2341台;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以市、县局为主等多种组织形式趋向合理;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全省夏  相似文献   

9.
从 1997年起 ,连续组织开展的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农机季节性作业市场 ,2 0 0 2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 31万台 ,参加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达 18万台 ,完成小麦、水稻跨区机收面积达 12 0 0万hm2 ,小麦机收水平达到 74 % ,2 0 0 2年跨区机收为农民增收 4 5亿元 ,减少粮食损失约 4 8亿kg ,减少人工收获费用 34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联合收割机数量的增加和跨区作业规模的扩大 ,出现了作业价格走低、作业时间缩短、流动秩序混乱等现象 ,影响了小麦跨区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一、跨区作业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跨区作业始于山西,兴于河南。1996年,农业部首次在河南省组织召开了"三夏"跨区机收小麦现场会,从此跨区机收成为龙口夺粮的主要手段。当年北方11个省2.3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跨区机收,邹平县农机局9名干部职工带领全县316台小麦收割机融入到跨区作业的钢铁洪流中,浩浩荡荡,一路南下,拉开了邹平县大规模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序幕。一机难求麦客难收自家麦跨区作业初期,由  相似文献   

11.
开展跨区作业是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社会化服务工作,它包括组织本地机车外出作业和接待外地机车到本地作业两个方面.自1996年以来,孝感市农机部门在完成本地小麦、水稻机收之后,成功地组织了收割机跨区作业,经历了跨出县市、跨出孝感、跨出湖北的发展过程,逐步探索出一条组织跨区机收的新路子,但在接待外来联合收割机到本地作业方面,特别是2003年中稻收获期间,外地大量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进入我市后,暴露出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已成为农机部门在新形势下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本文就如何做好外来机车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工作浅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2.
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和提高农机化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机增实力的有效途径。辽宁省从1999年开始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以来,跨区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1农机跨区作业取得的成绩1.1跨区作业规模逐渐扩大2001年全省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193台,比1998年增加155台,增加了5倍。其中跨省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到112台,完成跨区机收小麦3.8万hm2,比1998年增加38倍。借鉴跨区机收小麦模式,跨区作业…  相似文献   

13.
许昌市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地处平原,交通便利,为跨区作业提供了市场。1993年5月,许昌市开始从河北、山西引进30台联合收割机到许昌作业,首开全省乃至全国小麦跨区机收的先河。通过组织跨区作业,不仅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和农机户的经济效益,而且做到了快收、快种、抢农时,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机化》2006,(3):7-7
5月31日阿克苏地区5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开赴喀什地区开展跨区机收作业。为做好跨区作业工作,地、县农机局成立了跨区作业领导小组。一是5月初,地区农机局派专人赴喀什地区考察,落实作业的时间、地点、面积等;二是以联合收割机协会为基础。引导农机手组建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县农机局实行统一管理、调动,配备后勤服务车为机手服务;三是农机部门对280余名联合收割机手进行了培训,同时对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四是加大对跨区作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鄞州区姜山镇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从1997年开始,至今已有9个年头.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数量在逐年减少,今年麦收外出作业只有22台,较2000年麦收63台减少41台.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地的联合收割机数量增加,而且机型比较高档;而姜山镇的联合收割机比较陈旧,技术状态差,机型多为全喂入式,档次较低,缺乏竞争力.同时,联合收割机长途跋涉,作业成本加大,跨区作业效益逐年降低,影响机手积极性.如何提高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效益,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顺昌县大干镇开展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实践经验及跨区机收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了选择合适的收割机机型、健全农机信息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掌握开镰时间、提高组织化程度来进一步做好跨区机收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全省开展水稻机收跨区作业把乐山作为了第一站,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跨省、市水稻机收作业。乐山市和五个有水稻机收任务的区、市、县农机部门,在省农机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水稻机收跨区作业获得圆满成功,机收总面积达6400多亩。1999年8月23日,来自省内外的57台“久保田”、“洋马”、“LG”等联合收割机陆续抵达乐山,8月25日,在峨眉山市符溪镇举行了开机仪式。开机仪式上,20余台“久保田”、“洋马”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奔忙、收割,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  相似文献   

18.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收割机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跨区机收作业。跨区机收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动了农民投资购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积极性,购机的农民从中得了较好的(短期)利润。使我国联合收割机形成空前迅猛发展的高潮。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重性,在这两年联合收割机迅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去年到凉山参与麦收的外地联合收割机出现供过于求,多数机手赚不了钱的情况,凉山州农机局早安排、早布置、早联系,在 2001年麦收之际,从昆明和成都南北两方组织了近 300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到 4月 23日,包括本地机子在内的 400多台联合收割机在安宁河流域西昌片区打响了 2001年跨区机收的第一战,截止 5月 8日,机收小麦 12. 22万亩,使“四川第二大平原”的小麦赶在“五·一”前基本收割完毕,跨区机收首战告捷。今年跨区机收有条不紊的进行,使当地政府放心,麦主满意,麦客高兴,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也比往年轻松了许多。跨区机收…  相似文献   

20.
1.发展历程回顾组织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域流动收获作业,最早是北方地区的一些农民机手自发兴起的。此后,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组织引导下,跨区机收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成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跨区机收在我国从诞生到发展壮大,至今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