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药物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与给药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禽类由于个体较小、饲养群集密度大、平均生命期短以及生理特点,使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方面同一般家畜有所差异,因而有必要对禽类给药的常用方法和特殊方法作-介绍.  相似文献   

2.
药物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与给药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防治禽类疾病的生产实践中,应根据药物的特点、禽类的生理或病理状况,以及具体环境和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给药方法,有效地防治禽类疾病的发生。现将禽类常见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混饲给药。是将药物均匀地混入饲料中,在禽类喂饲的同时将药吃进。适用于群体防病,需要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长期性投药,以及不溶于水、适口性差的药物的投给。这种给药方法应准确计算用药量;药物与饲料混合要均匀;注意饲料中其他添加成份同药物的拮抗关系,以防降低药效。  相似文献   

3.
古家齐 《北方牧业》2005,(20):27-27
<正> 家禽养殖场的用药方法很多,但由于一些养禽场户不了解不同给药途径的适用范围,常导致药物浪费或防治疗效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家禽常用的几种给药方法及适用范围,供养殖者参考。1 混饲给药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群体给药法。即将药物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入饲料,供禽类自由采食。此方法适用于长期给药,或不溶于水、适口性差的药物投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疾病向多元化、混合型方向发展.疾病的治疗更加复杂化,不同的用药方法,不同的给药途径.会收到不同的治疗效果。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药物必须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家禽不同于其他大家畜.禽类用药要根据禽类的生理结构特点、病情、病原体,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给药方法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家禽由于个体小,饲养数量大,大都集约化饲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应用个体给药方法,通常是采用群体给药法。群体给药法方便、快捷,较为适合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混饮给药是群体给药最常用的方法。混饮给药又称饮水给药,是指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混水给药适于短期投药或群体性紧急治疗,特别适用于禽类因病不能食料,但还能饮水的情况。混饮还是家禽免疫接种常用而又易用的群体免疫方法,省时省力,对禽群干扰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全群免疫。采用混饮给药比混饲给药好,因为饮水可整天供应,同时大多数病鸡在无食欲时也会饮水。此外,因混饮给药导致家禽药物中毒的机会也较少。  相似文献   

6.
禽类抗寄生虫药商品名称十分繁多,用商品名称经营,对生产厂家及代销商家的竞争是有利的;但对用者是不利的,因不了解药品的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项,便不能灵活使用,出了事故不知如何解救.更不知如何控制其药物残留。本文将禽类抗寄生虫药商品名称汇集一起,逐个列出本名,便于在一般药理书籍中查考,希望能给购用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禽的群体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投药方法是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及时治疗家禽疾病的关键。家禽个体小,饲养数量大,大都集约化饲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应用个体给药方法,通常是采用群体给药法,如将药物混在饲料中或加入饮水中。群体给药法方便、快捷,适合于各种类型集约化养殖场。一、饮水给药饮水给药是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饮水给药适用于短期投药或群体性紧急治疗。此法特别适用于禽类因病不能食料,但还能饮水的情况。饮水给药还是家禽免疫接种常用而又简便的群体免疫方法,对禽群干扰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全群免疫;采用饮水给药比混饲给…  相似文献   

8.
兽药使用的误区及禽病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禽病的用药误区目前,在禽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应用经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1.1不注意给药的时间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是在料前喂,就是在料后喂。  相似文献   

9.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禽专业户越来越多,在某些地区养禽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由于一些专业户缺乏专业知识,饲养管理水平低,疾病时常发生,而且用药方法不当,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年来的临床诊疗经验,谈几点看法。1根据禽类的生理特性合理用药家禽的生理特性与药物选择有密切关系。家禽具有其它动物所没有的气囊,肺通气量大,因此,喷雾给药法疗效高。家禽舌粘膜的味觉乳头少,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当消化不良时不宜用苦味健胃药如龙胆酊,而宜选用其它助消化药如大蒜等。禽类一般无呕吐机能,…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节是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常规治疗给药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结合专家研究报告,通过反复临床实践,笔者应用喷雾给药方法,治疗鸡呼吸  相似文献   

11.
冬春季节是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常规治疗给药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结合专家研究报告,通过反复临床实践,笔者应用喷雾给药方法,治疗鸡呼吸  相似文献   

12.
<正> 1 错误的用药方法1.1 长期用药:不问禽类是否有病,就不间断地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或禽类已发病,长期服用同一种药或同类药。1.2 见好就收:给病禽用药后,一见禽的病情好转,就停止用药,使禽病治疗不彻底,这样造成病情反复,从而使病情更加严重、复杂化。1.3 频繁更换药物:给病禽用药一次或两次以后,见不到显著效果,而又换另一种药物,殊不知药物的特性,任何药物治病都需要一个过程,频繁的换药将会失去治病最佳时期,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危害。1.4 超剂量用药:给病禽用药总怕药量不足或想快速将禽病治好,大剂量或超大剂量的用药,这样往往会造成药害,或者说对治病无益。1.5 滥联合用药:当用一种药物治疗禽病时,效果不佳,便会不顾药  相似文献   

13.
冬季是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常规治疗给药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近年来,结合专家研究报告,通过反复临床实践,笔者应用喷雾给药方法,治疗鸡呼吸道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家禽用药要做到安全有效,就需要深入了解每一种药物的成分、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知识。家禽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经常使用各种药物(家禽的用药量占整个兽医临床上用药量的17%),但是关于家禽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仍然不十分全面,这就影响了临床上对家禽的正确用药。另一方面,不同品种的家禽,其药物的应用也存在差异,例如鸭、肉鸡、蛋鸡、火鸡、鹌鹑等,虽然都是禽类,但是给药方法却有不同,而实际上临床用药时经常是将一种家禽的给药方法推广到其他家禽的用药中去,甚至有时候将从哺乳动物的药物应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应用于家禽中,因此很难制定一个…  相似文献   

15.
家禽通过饮水给药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工作量小、给药方便、能对大群患病家禽同时给药且时改变所用药物或药物剂量等。此外,患病的鸡一般都食欲废绝但是却能够饮水,因此通过饮水给药可对患病鸡进行治疗。其缺点在于家禽因个体的体质不同,通过饮水获得的药物量也不同。禽主用药不合理以及对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不了解都会导致用药失败。采用此种方法给药时有许多问题应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直接影响到兔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药物的作用强度。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一般来说,静脉注射药物作用最快,其次为腹腔注射,再次为肌肉和皮下注射,口服作用最慢。本文介绍几种治疗家兔的常用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禽类解剖生理特点与疾病和用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类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禽病防治是养禽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人禽共患传染病还会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禽类与哺乳动物比较,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禽类疾病的发生和用药。因此要想控制禽类疾病,必须掌握相关知识。1消化系统1.1味蕾数量少与哺乳动物相比较,禽类味蕾数量少,味觉敏感度十分低,因此对苦味健胃药,如龙胆末、番木鳖酊等不能反射性引起健胃作用。而大蒜、醋酸等助消化作用较好。1.2多数禽类不会呕吐禽类大多不会呕吐,对催吐药无反应。所以,当禽类口服有害物质时不能使用催吐剂,应采用嗉囊切开术,及时取…  相似文献   

18.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畜禽机体组织或管腔中以发挥药物作用的给药方法。注射给药的优点是给药少、见效快、剂量准确,同时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直接影响到兔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药物的作用强度.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一般来说,静脉注射药物作用最快,其次为腹腔注射,再次为肌肉和皮下注射,口服作用最慢.本文介绍几种治疗家兔的常用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给药病禽的病情及生理特性,选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因此掌握合理、正确的给药方法,对于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药效出现的时间及维持时间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现将常用的给药方法介绍如下。1群体给药饮水给药法是将药物溶于饮水中,给禽饮用,适用于短期投药、紧急治疗投药和病禽已不吃料但还能饮水的情况。所用药物必须溶于水,且溶解度高;饮水要求清洁,不含杂质;饮水给药时应事先停水2~4小时,以便禽尽量在短时间内(一般要求在半小时内)饮完,以免药物效果下降;应严格按药物使用浓度要求配制,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