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 (多在产后 12~ 72小时 )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由缺钙而引起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此病在獭兔中时有发生,若治疗不当,将导致母兔淘汰、仔兔死亡。   近日,笔者在江苏宜兴、四川新津等地相继遇见 7例獭兔产后瘫痪的病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1病因   发病因素很多,产后瘫痪的发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营养性产后瘫痪   獭兔在分娩前后采食单一饲料,日粮中营养不全面,尤其是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以及饲料中缺乏维生素 D,加之产仔…  相似文献   

2.
试论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马冬梅杨严礼(辽宁省锦州畜牧兽医学校121000)奶牛产后瘫痪是家畜常见代谢病之一。这一疾病有的文献称做生产瘫痪,也有称产后瘫痪,还有的人把它划为产后卧地综合症,甚至与产后截瘫混淆等等。有的定义甚为欠妥,概念混乱的原因是对产后瘫...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给养牛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它是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产后瘫痪多因产前营养不良或产后泌乳过多引起,一般产后3d内发病居多,特别是高产奶牛多发。一般认为与钙、磷比例失调,缺乏运动,饲草料搭配比例失衡,管理不当和地面潮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产后瘫痪病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脸、咽、舌、肠道麻痹、失去知觉及四肢瘫痪等。1病因母牛产后瘫痪与血中钙和糖的含量急剧下降有关。血钙的急剧下降是由于钙质随着初乳大量排出和副甲状腺机能障碍所致。血糖过少是由于胰腺活动增强的结果。2症状通常发生在乳牛产后2天~5天。主要表现在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及排粪停止,步态摇摆,站立不稳,后肢交替踏脚,四肢和全身肌肉发抖,随后倒地不起。产乳减少,体温降低至35℃~36℃,瞳孔散大,卧地,不时将头弯向胸部一侧,颈部呈特征…  相似文献   

5.
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浅述及诊治黄全云(青海畜牧兽医总站兽医院,810003)母猪产后瘫痪是经产母猪较易发生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产后瘫痪、产后风湿性瘫痪、外伤性瘫痪等三种,笔者将近年来诊治该病的方法简述如下。1母猪产后瘫痪因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乳热病,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属于严重的代谢疾病,也是奶牛常发病。一般多发生于产后12~48h,四胎以上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以产后24h内发病最多,亦有在怀孕期或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数天发生的,但比较少见。因其发病急,病情严重,如治疗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得当,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前,牛代谢性障碍疾病时有发生,尤其母牛产后发生的代血钙较为常见,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牛的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低血钙,产褥热,乳热症,俗称产后风,胎风或胎气等。是牛产前产生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多以知觉丧失,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奶牛产后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产后瘫痪症,中兽医称产后瘫痪,产前胎气,均属于产科疾病的范畴,目前在我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笔者自1996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治疗50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胎-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失钙量超过从胃肠吸收和骨髂中动用钙量的总和,因而造成母牛高度缺钙造成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本病主要发生在奶牛,尤其舍饲高产奶牛易患病,一般发病率为母牛总数的3%~5%,个别牛场可达10%~15%,1995年~1996年我场共发生65例,本文就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  相似文献   

12.
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畜牧兽医站杨西友母猪产后瘫痪,又名乳热症,是母猪的一种严重营养不良性代谢病。本病尤以高产母猪多见。一般产后5天均可发病,笔者收治8例病猪,采用“内补外烧”疗法,治愈率为100%,现总结如下:1病因1.1由于母猪产...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瘫痪的诱因、表现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或急性低血糖症,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性都可发生。产后瘫痪发生时间多于产后产后数小时至半个月不等,在产仔20天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趋于严重。本文拟从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予以论述,期与同行相互学习,并盼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4.
本病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5胎以上的高产牛。  相似文献   

15.
林麝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药用价值极高,但在其疾病治疗方面可以借鉴的资料很少,部分疾病治疗只能参照羊等小反刍动物治疗方案。林麝产后瘫痪、产后截瘫、机械性损伤等疾病鉴别诊断难。本文通过对一例母麝产后瘫痪的诊断和治疗,简要阐明了林麝产后瘫痪、产后截瘫和机械性损伤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期为林麝产后瘫痪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产后瘫痪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经过前辈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对本病已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乳房送风法、补钙补磷法等。但是在发生产后瘫痪的同时往往继发其他疾病,而其中最多见的是风湿症。如果继发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治疗产后瘫痪的效果也就难得巩固。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采取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治疗此类疾病2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1发病原因:奶牛产后随初乳大量排出钙、磷,造成血钙,磷的急骤下降最容易发生奶牛产后瘫痪,加之圈舍牛运动场内积粪潮湿有的久卧湿地,夜露风霜,阴雨苦淋风寒湿邪便乘虚而伤及肌肉皮…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吞、咽、肠道麻痹;知觉消失或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9岁高产乳牛,尤其以三至六胎母畜为多见。该病发病率高,且发病迅速,危害性大。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动物保健》2005,(1):39-39
产后热 母猪产后1~3天,由于产房及接产哺肖毒不严引起高热,称为产后热。临订表现是体温升高,喜卧,减食或不食,身体颤抖,呼吸加快,泌乳量减少,阴户流出脓性分泌物。母猪患产后热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因此要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养殖业中,奶牛产后瘫痪越来越多。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疾病进行防治,该病会使一批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现将防治奶牛产后瘫痪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母羊产后瘫痪是母羊在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又称低血钙症。各个品种的羊均可患病,其中高产奶山羊多见发病。母羊产后瘫痪主要在产后3d内发生,多由母羊怀羔期营养不良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导致产子时血钙水平过低发病。母羊产后瘫痪临床上发病特征为突然发病,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喜卧、卧地起不来及行走困难,若贻误防治,不仅导致产后瘫痪还易影响母羊的繁殖能力等。若母羊产后瘫痪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还会引起母羊淘汰,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预防母羊产后瘫痪。本文通过对母羊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预防方案和中西医治疗措施的分析,旨在为母羊生产瘫痪的防范提供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