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内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呈散发流行趋势.临床上以发热、黄疸、贫血、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但在早冬晚春也可在局部区域流行,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皆可发病.它可造成仔猪生长缓慢,母猪流产、不发情,产出弱胎或死胎等症状,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及养殖户经济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009年11月我市某猪场发生一起以发热、皮肤发红、尿黄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全场247头猪,发病79头,发病率为31.9%,死亡率为10%,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现把该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猪赤兽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猪发热、黄疸、出血和贫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一般成年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大多数不表现临床症状而呈隐性经过.多在应激因素和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下发生该病:而免疫机能尚不健全的仔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常呈暴发形式.易导致其大量死亡.对规模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家畜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贫血、黄疽、高热为特征,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作者自2001年5月~2003年4月.对邓州市29个乡镇办46户养猪场(户)来诊病猪进行诊断和调查统计,总调查数为10699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的有2937头,占27.5%;死亡522头,死亡率为18.8%。总调查猪中:体重30kg以下小猪5756头,感染该病1791头(31.1%);30~60kg中猪2007头,感染该病558头(27.8%);60kg以上大猪2016头,感染该病403头(20%);成年母猪920头,感染该病185头(20.1%),死亡率分别为26%、10.2%、5%、5%。作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防制办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也称黄疸性贫血病、红皮病等,以发热、贫血和怀孕母猪流产为特征.近年来老病新发,在全国许多地方呈暴发性流行态势,福建省各地也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应当引起兽医界的高度重视.2005年5月福建省建宁县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县共2 693头生猪发病,死亡687头,98头母猪流产.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面广、仔猪死亡率高是近年来所罕见的.现将建宁县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猪水肿病是由肠道内特殊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其特征为病猪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以及胃壁、肠系膜和全身水肿。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且仔猪患附红细胞体病极易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养殖业危害较大。2013年下半年,我市某猪场发生了一起猪水肿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病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病情得到控制,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 Suis)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黄疸、高热和贫血为主要症状的血液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夏季、初秋多发。猪弓形体病是由孢子纲的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特征、1981年.我国首次报道家兔发生附红细胞体病.之后相继报道了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发生该病。2003年9月份我省西部地区某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附红体病、血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猪、牛、羊及马属动物和猫、兔、鸡、犬等,人类也可感染。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很多地方广为流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它的发生常与猪的多发病、常见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液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一般呈隐性感染,多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发病。临床上以贫血、发热、黄疸和消瘦为主要特征。笔者在临床上曾诊治数例,现将一养殖户猪群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液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疸、高热和消瘦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均有该病的报道。该病易发生混合感染,导致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升高,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临床上曾诊治数例此病,现将一养殖户猪群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 Suis简称附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早在1932年印度就有报道,但一直未受到注意.只是近几年,该病突然多了起来,在全国许多地区、猪场发生与流行,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该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厌食、贫血、黄疸及四肢、耳尖和腹下出血为主要特征,易感动物有猪、牛、羊、猫和其他动物,在不同宿主中存在不同的虫种(如猪附红细胞体、羊附红细胞体).人也可感染附红细胞体.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呈暴发流行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猪红细胞或游离于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1928年,由Schilling和Dinger分别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类球状附红细体。我国于1982年报道江苏南部地区发生的猪红皮病,后经证实为猪附红细胞体引起。本病常常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的交叉症状,是严重影响畜牧业的传染病之一,该病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一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不断增加,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该病2001年6月以来,在豫北地区的濮阳、清丰、滑县、内黄、安阳、林州等县市流行,随后其它地区报告类似症状流行。安阳大学牧医系经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情况1.1呈流行性自6月初从农村散养户陆续发病,各种年龄猪均有发生,对240个养猪户跟踪调查,发病率在72.8%,死亡率26.2%。对20个规模化养猪场调查,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危害性很大。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又是一种新病,常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液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以贫血、黄疸、高热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均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清流县一些养猪场和散养户中也偶见该病发生。由于该病传染快,且易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临床表现复杂、死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共患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为血液源性疾病,是由立克氏体引起猪和多种动物及人共患的一种热性、溶血性、急性血液寄生虫病.自1994年杜跃峰首次报道内蒙古地区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以来,附红细胞体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兽医界同行对各种动物附红细胞体病作了大量研究,认为该病在我国广为流行,特别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逐年呈上升趋势.对养猪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2010年8月明溪县城关乡王桥某养猪场饲养107头生猪(其中母猪3头、仔猪2l头、菜猪83头)出现高热不退、呈稽留热、呼吸困难、黄疸、贫血、皮肤发红、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7~9月。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猪附红细胞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猪以急性黄疸、贫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来,从仔猪到怀孕母猪均有该病发生的大量报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