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苍溪县推行小蚕专业共育的基本经验是加强领导,统一管理。该县制定的《小蚕专业共育管理实施细则》(草案),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巩固、提高探索出来的。它对促进该县蚕茧增产和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收到了显著效果。为使全省小蚕专业共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将该县制定的《小蚕专业共育管理实施细则》(草案)介绍于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小蚕共育具有省叶省工省成本高产量的优点,在我省推广以耒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普及科学养蚕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蚕桑生产实行双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更是千家万户蚕农夺得蚕茧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小蚕共育的组形织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体共育,一种是联户共育。集体共育是以乡或村为单位,利用集体公房或专门建造的小蚕共育室,由乡或村集体组织,将本乡(村)的全部找大部分蚕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共同饲育至三令起蚕或四令起蚕,再发到各户饲养。这种共育是我省各地目前推广的主要形式。联户共育则是一种由群众自愿联合实行小蚕集中饲育,大蚕分户喂养的组织形式,共育设备(包括蚕室、蚕具、桑园)自己解决,推选具  相似文献   

3.
<正> 我站于一九八四年春,在安康县建设乡进行了部分新蚕药的中间对比试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建设乡地处月河川道,近年耒,各种蚕病发生比较严重,特别是僵病,极大的影响着蚕桑生产的效益,尤其是夏、秋季蚕病量大面广,致使少数蚕农秋季有叶不敢养蚕,  相似文献   

4.
杨昌旭 《广西蚕业》2002,39(2):29-30
小蚕共育技术是我县近年全面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经几年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养蚕经济效益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和接受。为使这项新技术更完善 ,笔者认为有必要更进一步地规范共育设施和饲养技术标准 ,使小蚕共育质量不断提高。1 物色好“小蚕共育员”是提高共育质量的基础小蚕共育操作员简称小蚕共育员是一个园区范围蚕农的技术骨干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蚕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因此 ,物色和选定好小蚕共育员意义十分重大。1 .1 小蚕共育员及共育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小蚕共育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小蚕共育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正>搞好小蚕共育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从巩固小蚕共育体系着手,结合海门实际,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探索路子,创造自己特色,使小蚕共育工作逐步完善和发展.近20年来,小蚕共育率始终保持100%,共育设施、共育技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使蚕桑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杭忠宝  杨斌 《江苏蚕业》2004,26(4):31-32
<正>东台市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在小蚕共育的蚕具,加温设施方面进行了革新,形成了小蚕叠式蚕台电气化共育的规范化技术,促进了小蚕共育率和共育质量的提高,为东台市连续多年蚕茧优质高产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田禾村商品化小蚕共育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大对小蚕共育点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小蚕专用桑园、提高共育户共育技术水平、培育新的共育点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扩大田禾村商品化小蚕共育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阆中市宝马镇自1983年开始把小蚕共育当作养好小蚕,提高张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蚕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使该镇小蚕共育连续十三年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共育化,而且在质量和信誉上也兴盛不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小蚕共育的成效宝马镇十三年来,一直坚持小蚕共育,并不断从中摸索搞好共育的经营管理办法,使之逐步完善,从而提高了共育质量和信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本期刊登了李淑谦、邓志高二同志撰写的有关“小蚕共育”的文章,值得一读。在养蚕中选择有合理蚕房,充足蚕具,专用桑园和熟悉技术的养蚕能手共育小蚕,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效益的关键措施。小蚕共育,能正确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有效地淘汰苗、尾蚁蚕和弱小蚕,保全健康蚕头,减少病害。建议各地蚕区积极推广,要像苍溪县、夹江县那样,不断的组织和扩大小蚕共育面。当前,在深化改革,治理整顿中,对小蚕共育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合理收费,蚁量准确,分蚕公正,提高共育质量,做到群众满意。认真做好小蚕共育,对夺取今年蚕茧优质、高产丰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蚕共育应对连续性强降雨天气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小蚕共育户不断增多,在6、7月份由于连续性强降雨,使很多共育户养蚕失败,造成蚕农很大损失,针对连续性强降雨对小蚕生长环境的影响,作者通过多年的小蚕共育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有效地预防蚕病的大面积发生,提高共育户共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小蚕共育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变化,小蚕共育的经营已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的小蚕共育在叶质、防病等方面出现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蚕共育的质量,必须开展小蚕共育专用桑树品种、培肥管理、防病及规模化共育技术等新问题的研究,建立与产业化共育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启东市通过建立小蚕共育设施标准,降低小蚕共育风险,推进小蚕共育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小蚕共育管理,明确小蚕质量标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2,39(4):53-53
杨仕德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双联村人 ,在贵港市被誉为“共育王”,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小蚕共育数量大 ,而是因为他多年练就的过硬的小蚕共育本领及经营小蚕共育的崇高品德 ,为贵港市蚕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杨仕德 2 0多年来坚持诚信原则经营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建设具有地火龙的小蚕共育蚕房三间 ,面积 6 0多平方米 ,建有小蚕共育桑园 5亩 ,年共育小蚕 1 2 0 0多张 ,还不能满足蚕农的需要 ,他的小蚕共育经验是 :看天育蚕。看天育蚕是杨仕德经营小蚕共育的看家本领 ,是 2 0多年练就的绝技。养蚕过程中 ,每天都详细记录早、…  相似文献   

14.
高斌 《四川蚕业》2011,39(2):56-57
小蚕规范化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小蚕共育设施规范化、小蚕共育管理规范化、小蚕共育技术规范化的实践,实现了提高蚕茧单产、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曾平 《蚕学通讯》2004,24(4):35-35,45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长特点而推广运用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目前我区已全部实现了小蚕专业化共育,但由于共育户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小蚕共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达不到共育目的.为此,我们于2002年对全区小蚕共育作了一些改进,以加强共育户的责任心,提高共育技术水平和共育质量为目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小蚕共育是经济省力养蚕、集约化养蚕、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蚕茧单产,增加总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县利用典型引路、逐步推行,把小蚕共育工作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逐年扩大。蚕桑生产分户经营后,原有的小蚕共育点基本解体,1988年全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下降到只有30—40%,而1990年后小蚕共育的面基本稳定在95%左右。目前全县已有巩固的小蚕共育点4387处,平均每三个农业合作社就有2处共育室,由于共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在蚕业生产中,小蚕共育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我县推广小蚕共育后,对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蚕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小蚕共育谈谈看法。1 小蚕共育的形式小蚕共育的形式,都必须满足小蚕共育的各方面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小蚕托养共育是小蚕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小蚕托养共育具有确保小蚕共育用叶叶质、提高小蚕质量、减少共育室劳动力投人等作用,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专业化共育室叶质下降和请工难的矛盾。采用小蚕托养,可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桑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由电器化控温设备系统和共育室及操作室组成。可将温度控制在目的温度±0.5℃ ,每室可共育蚕种60~80张。其优点是可增加共育室有效容量、小蚕体质强健、降低劳动强度 ,从而提高了小蚕共育率  相似文献   

20.
<正> 安康县建设乡蚕桑干部王明成同志家住本乡金鸡山村,他解放思想,1982年跨队承包桑园,连续三年养蚕都在20张以上。为了发展本乡的蚕桑事业,积极为群众创造条件,利用他家的设备共育小蚕,受到广大蚕农的赞扬。蚕病是影响蚕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蚕农日感防病消毒的重要性。为了方便群众,王明成同志又办起了秦巴浅山丘陵区蚕桑专业户经营的第一个蚕药店。经营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