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组织滴虫和隐孢子虫混合感染病例报告田纯见广州市郊某特种动物养殖场,饲养肉用孔雀,其中10周龄以内幼孔雀约100只。幼孔雀不断发病,最多每天达到5只,一共有64只发病,死亡42只。经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幼孔雀主要因为感染组织滴虫而死亡,在肝、盲...  相似文献   

2.
铜山经济开发区某孔雀养殖场,于 1998年 6月饲养 120只幼孔雀, 6周龄后不断发病死亡,每天都有 2- 3只发病,总计 87只发病,死亡 71只,现存 49只。   经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幼孔雀是因为感染组织滴虫而死亡。现报告如下:   一 .临床症状:   初见个别孔雀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闭眼,畏寒,羽毛蓬松,脱落,头畏缩于翅膀内,后来表现站立不稳,不愿走动,渐渐拒食,双脚无力,卧地,衰竭而死。   二 .病理剖检:   送检孔雀一般尸体消瘦,脱水。特征病变主要在盲肠,肝脏。肠道充满腥臭、淡红色稀薄粪便。盲肠异常肿大…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急性败血,对多种家禽、野禽都有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局部性疾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是一种急性原虫病。火鸡、鸡、珍珠鸡、孔雀等都能感染。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和肝脏有扣状坏死性溃疡病灶,病后期或死亡前头部皮肤呈暗紫色或紫黑色,又称黑头病。此病在雏鸡阶段感染快,死亡率高,对养禽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dae)、a-疱疹病毒亚科(Alpherpesvirinae),可引起多种动物的临床或亚临床感染。猪是该病毒最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本病毒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发热、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多耐过而呈隐性感染,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有资料  相似文献   

6.
幼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滴虫病是禽类一种常发的寄生虫病,是山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因为表现盲肠和肝脏坏死性炎症,又叫盲肠肝炎。火鸡发病时肉(?)呈暗紫色,所以又有黑头病之称.1994年哈尔滨动物园在孔雀育雏过程中,群养的23只45~80月龄的幼孔雀有5只感染了程度不同的组织滴虫病,由于治疗及时和采取的措施得当,仅有一只死亡,另外发病的4只幼孔雀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健康,同群未发病孔雀,同时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雏鸭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或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带菌鸭和带菌野禽及鸟类是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季节以冬季和春季多发,一个月龄内的幼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如:1999年12月24日河北省冀州市某养鸭场,从外地购进雏鸭2000只,于18日龄时感染此病,出现病鸭,20日龄时,开始有病鸭死亡,在以后的两天里共死亡雏鸭994只,死亡率为49.7%。由此可见,此病一旦发生,对养鸭业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此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病分三种类型,潜伏期1—3…  相似文献   

8.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表现为轻度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者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和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急性败血,对多种家禽、野禽都有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局部性疾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俗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呷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家禽或野禽的一种感染或疾病综合症。自从1878年Perroncito首次描述AI至今,人类已从家禽或野禽中分离到许多不同AIV毒株,这些毒株对于同品种的家禽或野禽来说,其表现的毒力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AIV毒株,对于不同的禽类,也可能表现不同的毒力。因此,在临诊上,AI可引起禽类出现无症状的亚临诊感染至几乎100%的急性死亡不等。每次流感,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发生与流行,不但造成家禽(尤其是火鸡和鸡)出现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孔雀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中的孔雀属,也是雉科中较大的一种鸟类。孔雀分几个品种,我们常见的有绿孔雀、蓝孔雀及变异种的白孔雀,绿孔雀分布在我国云南及东南亚各国热带雨林地区,是国家的保护动物,我地区人工饲养的主要是蓝孔雀。2007年1月8日我市动物园孔雀突然发病,以偏瘫、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症状,发病急,死亡率高,死亡高达18只。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是发生在禽类的重要传染病。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对养殖业的危害大,国、内外对家禽禽流感的防控研究较多。该传染病也发生于野禽,例如2005年青海湖越冬鸟由于禽流感的传播,造成几十万只越冬水禽死亡。由于野禽的活动范围大,研究野禽的禽流感防控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鸡、雉、孔雀和幼火鸡。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喘气和咳出带血的分泌物。各种日龄的鸡都可感染,以4~10月龄的鸡最易感染,可引起感染鸡产蛋下降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鸡、雉、孔雀和幼火鸡。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喘气和咳出带血的分泌物。各种日龄的鸡都可感染,以4~10月龄的鸡最易感染,可引起感染鸡产蛋下降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禽痘是由痘病毒科的多种病毒所致的鸟类接触性传染病,其典型病例是皮肤和头部黏膜有痘疹,较少表现为败血性经过(金丝雀痘),有些病例则在口腔和食道黏膜内发生白喉性伪膜。我园于2003年7月6日首次发生幼孔雀痘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孔雀无一死亡。  相似文献   

16.
蓝孔雀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分季节、年龄大小,主要造成蓝孔雀的脓毒败血症、严重下痢、局部化脓性炎症、关节炎等症状,使部分发病孔雀死亡,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009年5月初,我园饲养的18羽幼年蓝孔雀发病,初步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过综合防治,疫情得以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5年7月以来,我市、县部分养殖户的长毛兔陆续暴发球虫病。不同发病兔群死亡率35.39%至90%。 本病在温暖、多雨、潮湿的6—9月发病率最高,各年龄家兔均可感染发病。尤以3月龄前幼兔易感,病情呈急性经过。而成年兔多呈慢性经过或成为带虫兔,是仔兔的主要感染源。所见病兔除2只为成年兔外,其余均为刚断奶的仔兔。饲养管理越差的户,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大批死亡发生在阴雨天,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全身黏膜有小的出血点为特征。该病在西双版纳州分布广泛且危害大,多年来接诊的临床病例中为不同品种鸡和鸭,人工驯养的孔雀也易发生。家禽一旦感染后群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从禽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广大养禽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对多种家禽、野禽都有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我国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最急性病例迅速死亡,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正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能使各种家禽、野鸟感染乃至发病的病毒性感染病。因其危害严重,被世界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级传染病。本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有通过抗体或分离病毒才能确认的隐性感染,及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引起禽只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1)病禽、带毒的野禽和水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