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红三叶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引进的2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在红三叶居群内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顶生小叶大小变异系数最大,为26.16%。各个性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顶生小叶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顶生小叶宽度与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0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第1类包括6个居群,其特点是茎长度、顶生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大小和花序直径均高于其他2个居群;第2类包括13个居群,其特点是叶形指数较高;第3类包括1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高大、茎粗,理论牧草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发白三叶、加拿大普通红三叶、海发三叶草和瑞文德白三叶4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分析比较,发现加拿大普通红三叶在湖南低海拔地区栽培前景广阔;瑞文德白三叶和海发白三叶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可在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大面积种植;海发三叶草可作为观赏地被植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选育优良的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资源对于补充牲畜冬季饲草,绿肥还田,提高谷物产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在对四川省内金花菜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30份样本种子,经播种栽培,测量了植株高度、生物量、种子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菜种质间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范围为9. 03%~59. 85%; 7个农艺性状可归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 943%,最大程度地反映了30份金花菜资源的农艺性状特征,其中植株鲜重、干重和种子产量(带荚)是金花菜农艺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植株鲜重、干重与株高、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6,P0. 01);采用平方欧氏距离系统聚类分析法将30份金花菜资源分为3类;四川境内野生金花菜种质资源丰富,其中,SAG15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优质品种开发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来源于俄罗斯的57份白三叶种质资源和9份国内外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三叶耐酸铝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和相对胚根平均直径。用加权隶属函数方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酸铝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耐酸铝性强的6份种质资源:‘海发’、‘ZXY06P-1927’、‘ZXY06P-1768’、‘ZXY06P-1879’、‘ZXY06P-2029’和‘ZXY06P-2659’。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在成都平原推广种植的优质白三叶品种,对10个白三叶引进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干草产量、生长高度、茎粗、叶面积等指标的生产性能评价,并对其进行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金宝’的物候期最长,可达306 d,为晚熟品种。各供试白三叶品种在返青第一次刈割后生长速度最快,达0.52~0.67 cm·d^(-1),随后两次刈割后日均生长速度放缓,第3茬刈割后生长速度最慢,为0.34~0.50 cm·d^(-1)。各品种中‘罗特’年度平均干草产量最高,达14436.44 kg·hm^(-2),较对照品种‘海法’‘胡依阿’分别增产20.0%、26.7%(P<0.05)。‘欧米克’年平均干草产量为8898.64 kg·hm^(-2),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海法’‘胡依阿’(P<0.05)。各参试白三叶品种的生长高度、拉伸高度为22.6~30.2 cm、35.4~53.7 cm,‘罗特’的叶面积、茎粗和茎节数最大,‘超级胡依阿’的生殖枝长度,‘金宝’的叶柄长度和‘海法’的叶柄粗均在参试白三叶品种中表现最优。对10个品种的粗蛋白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白三叶品种间差异较大,引进品种‘游侠’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22.8%。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白三叶品种的干草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罗特’‘超级胡依阿’和‘金宝’田间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推广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苜蓿品种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苜蓿Medicago sativa主要性状间关系,在连续3年使用常规方法调查与测定国内外数种苜蓿品种主要性状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7个苜蓿品种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苜蓿主要农艺性状中,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生长速度、枝条直径,最小的是枝条密度。在苜蓿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上,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有生长速度、枝条直径、枝条密度。因此,在高产育种中,应选择植株高大、生长速度较快的类型,在以品质性状为育种目标时,注重对生长速度、枝条直径、枝条密度几个性状的选择与改良。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寒区青粗饲料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试验于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试验基地选用20个青贮玉米品种,连续2年研究青贮玉米的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因子;对青贮玉米植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确定主导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与产量相关的性状为第1主成分,籽粒形成相关的性状为第2主成分,叶片形态因子为第3主成分。在齐齐哈尔地区产量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中原单32、东青1号、东农252、海玉9号。  相似文献   

8.
张贤  王建红  曹凯  王松涛 《草业科学》2013,30(8):1240-1245
以广泛应用的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为试验材料,测量其株高、干质量、粗蛋白含量等12个农艺性状,研究其农艺性状变异。结果表明,紫云英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分枝数,其品种内个体间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0.310。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紫云英品种的熟期,熟期相同的品种之间遗传距离较近。熟期相同的品种农艺性状相似,早熟种粤肥2号和信阳种营养生长较弱,营养成分含量亦较低,中熟种闽紫6号和闽紫7号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及单株干质量等性状都明显优于其余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客观评价30份燕麦(Avena sative)品种(系)在甘肃天祝地区的适应性,本试验测定并分析了燕麦物候期、干草产量以及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0个燕麦品种只有7个可以在天祝完成整个生育期,大多数品种只能达到乳熟;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燕王(192.87 kg·100m-2);10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干草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说明天祝地区轮层数、叶宽、株高性状是影响干草产量的最大因素;对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81.33%的4个主成分因子;在主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定燕2号综合得分最高,是供试品种(系)中最适宜在天祝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白羊草干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的干草产量与千粒重、青绿期、株高、节间长、茎粗、花序重和茎叶比共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探寻影响白羊草干草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白羊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株高与干草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株高对干草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986),相关系数最高(r=0.774)。因此,株高是决定干草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选育白羊草高产品种时可首先根据株高对植株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1.
以来源于俄罗斯的57份白三叶种质资源和9份国内外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三叶耐酸铝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和相对胚根平均直径。用加权隶属函数方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酸铝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耐酸铝性强的6份种质资源:‘海发’、‘ZXY06P-1927’、‘ZXY06P-1768’、‘ZXY06P-1879’、‘ZXY06P-2029’和‘ZXY06P-2659’。  相似文献   

12.
18个三叶草品种耐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鹤山  刘洋  王凤  田宏  蔡化 《草业科学》2009,26(7):44-49
对18个三叶草品种耐热性进行了比较,并结合芽期和成苗试验,综合评价了各品种的耐热性强弱。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40 ℃时种子不发芽;叶片灼伤率、植株存活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各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对耐热性综合评价表明,18个品种中特特里红三叶属强耐热品种;新西兰白三叶耐热性较强;海法白三叶、胡依阿白三叶、G18白三叶、戈伦红三叶、雷托白三叶、巴东红三叶、帕韦拉红三叶、鄂牧1号白三叶、罗汤地红三叶、新西兰杂三叶、2-2-1杂三叶为中等耐热品种;克劳白三叶、皮陶白三叶、奥罗拉杂三叶和蒂特拉杂三叶品种耐热性较弱,耐热性最弱的是路易斯安娜白三叶。建议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选择耐热性较强的几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重庆地区麻园老化,产量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本试验组从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引入九个苎麻品种,分别从农艺性状、阶段和整体生长速率对其在渝西地区的适应性以及营养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九个苎麻品种在渝西地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兴仁苎麻和三穗黄平麻的农艺性状表现更为突出,兴仁苎麻叶面积和单株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 05),且其叶片数最多,平均为25. 33片;圆麻2号的平均生长速率最大,达到4. 37cm/d,阶段性生长速率最快,达6. 2cm/d,兴仁苎麻次之;营养成分中,贞丰好麻和兴仁苎麻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1. 79%、20. 77%,饲用营养价值最高。综合衡量各品种的适应性表现和营养成分,得出兴仁苎麻和圆麻2号更适合在渝西地区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燕麦品种在坝上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河北坝上地区,对11个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籽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对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累积贡献率达到92.091%的5个主成分因子;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分析表明,坝优5号燕麦综合得分最高,其产草量和种子产量高,单株分蘖数多,千粒重达28.4g,籽实的粗蛋白和亚油酸含量较高,为供试品种中最适合在坝上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6.
苏丹草营养成分与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定9个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品种抽穗期饲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差异,对品种间差异显著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以及出苗至抽穗期的日数等5个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苗至抽穗期的日数、主茎节数和单株分蘖数对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的直接影响和综合作用最大,并且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出苗后生长快、抽穗早、主茎节数少、单株分蘖多的苏丹草植株、品系或品种和营养价值较高;在苏丹草品质育种中可选用出苗到抽穗期日数和主茎节数作为主要选育指标,并适当考虑单株分蘖数指标进行亲本或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燕麦饲草品种在宁南山区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试验以本地燕麦品种(固原大燕麦)为对照(CK),对引进的13个燕麦饲草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株高、成穗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鲜重、根干重、鲜干比)、干草产量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个指标表现最优的品种如下:株高为牧王、牧乐思、喜越,成穗率为蒙特和青海444,根鲜重为蒙特,叶面积为贝勒、牧王、牧乐思、喜越,干草产量为海威;根干重各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叶绿素含量蒙特显著低于CK(P0.05),其余品种与CK无显著差异(P0.05);鲜干比各品种与CK无显著差异(P0.05)。经系统聚类划分为三类,综合性状优及稳定较好的一类为牧乐思、甜燕1号、贝勒、牧王、甜燕2号、奥塔、海威、喜越;第二类是综合性状较优及稳定性较好的是丹燕444、青海444、CK;第三类是综合性状最差但具有一定稳定性,即禾王、蒙特、莫妮达。各品种饲草干重与农艺性状呈正相关的依次为根干重、叶绿素、鲜干比、根鲜重、叶面积、06-23株高、06-11株高,呈负相关的依次为成穗率、07-04株高、07-16株高、07-27株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农艺性状对干草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方差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对内蒙古地区引进的6个高粱属饲料作物的生物产量及植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农青饲1号和乙醇高粱在综合评价中表现较突出,有较高的生物产量、较好的品质和适口性,这2个品种是适合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饲料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运用联合方差和AMMI模型对6个糜子新品种(粳性)在11个不同环境试点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及其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以及环境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基因型对主茎节数、环境对株高、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各品种7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中,最大的是产量,达42.72%,其次是穗粒重和株高,分别为37.90%和26.74%,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为14.89%。各试点中产量最高的是甘9133-1-3-4-1,品种稳定性最好的是榆糜3号(CK)。宁夏彭阳和陕西延安试点产量较高,变异程度较小,对品种鉴别力较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产种、产草量高的白三叶草地植株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得出影响产种、产草量的共同性状是花重,其产种量与花重的决定系数为0.307 8,花重与分枝重的决定系数为0.247 0,因此,选留花重,又是小花数多的花序,花梗长、重植株是表型选择种子高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