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康氏木霉固态发酵纤维素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研究以麸皮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采用康氏木霉固态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研究了碳源和表面活性剂对康氏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1)碳源以麸皮:玉米芯为3:2时最合适;(2)表面活性剂以“奇强”洗洁精对提高纤维素酶活力作用最显著,用量为0.5%时酶活力比对照提高12.4%。  相似文献   

2.
拟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3.3002)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系统地测定了各种纤维素酶的酶活.结果表明,最优产酶培养基组成为:稻草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4:1,最佳氮源为2.5%(NH4)2SO4,最佳发酵时间120 h,培养温度35℃,接种量15%,pH 5.0,培养基含水率5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系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酶活力达4700 U/mL,葡聚糖外切酶(Cb)酶活力达3440 U/mL,葡萄糖内切酶(C1)酶活力达到1620 U/mL,滤纸酶(FPA)酶活力达到1935 U/mL.  相似文献   

3.
以固态发酵为出发点, 研究了一种纤维素酶发酵后在固体中分离提取和浓缩酶的方法,每克酶制剂滤纸酶活(FP) 可达1 500U/g 酶活力单位,且成本低廉,应用更广,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种微生物固态发酵生产的含有一定比例的较好高活性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等多种酶系的饲料添加剂多酶宝,加入到肉鸡日粮中,制成酶化饲料(即在动物体外人为地控制一定温度、湿度PH值.对饲料进行充分酶化.破壁处理,将大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类、蛋白类及非淀粉多糖类等部分降解成比较容易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饲喂肉鸡,试验证明,酶化饲料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21%、料肉比降低10.28%、成活率提高4.5%、经济效益提高9.61%.效果优于简单加酶饲料组.在肉鸡养殖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山东饲料》2005,(B08):13-14
1引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深层液态发酵技术首次用于大规模生产产品以来,这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饲料业中生产酶制剂的传统方法。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方法。这种技术依赖于经过基因修饰的转基因微生物,通过人工过程产生单一酶,其酶活与自然状态下微生物产生的酶相比潜力较差,生理生化属性也较差。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家禽饲料酶制剂的研发试验都把焦点集中在了固态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种微生物固态发酵生产的含有一定比例的较好高活性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等多种酶系的饲料添加剂多酶宝,加入到肉鸡日粮中,制成酶化饲料(即在动物体外人为地控制一定温度、湿度PH值,对饲料进行充分酶化,破壁处理,将大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类、蛋白类及非淀粉多糖类等部分降解成比较容易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饲喂肉鸡,试验证明,酶化饲料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21%、料肉比降低10.28%、成活率提高4.5%、经济效益提高9.61%,效果优于简单加酶饲料组,在肉鸡养殖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木聚糖酶(xylanase)是指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糖和木糖的一组酶的总称,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最关键的酶,在饲料、造纸、食品和生物转化等行业应用广泛。文中对固态发酵木聚糖酶的微生物菌种、诱导底物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是地球上一种丰富的天然生物聚合物和主要的农业废弃物。这种纤维素生物质是一种具有被生物转化为增值生物产品巨大潜力的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可以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降解。这种酶有多种工业用途,目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工业酶。本综述将探讨纤维素酶的应用、分类和定量以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类型和筛选,也将介绍通过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方式生产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的性质以及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的最新知识。此外,本文还将讨论研究纤维素酶的生物技术及其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绿色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法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固体发酵产率742 ̄827单位/克)比液体发酵产率高25%,其中C1酶提高28%,Cx提高42%,β-葡萄糖苷酶提高49%,且酶组分比例高于液体发酵。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明显多出四、五条轻带。酶解未经预处理的稻草粮化率也明显高于液体发酵,联系大规模生产进一步阐述了固体发酵比液体发酵具有投入少、成本低,省能源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两种国产活性酵母粉进行了抽样,以显微计数法及培养计数法测定了活酵母菌及总酵母菌的含量,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显微计数法适用于液态发酵,较纯净的活酵母产品,培养计数适用于固态发酵较多杂质的活酵母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