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06”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使贵州省望谟县遭受严重损失。为了使灾区土地尽快得到复垦,科学合理地利用,通过实地调研,利用GPS获取典型受损地物点的空间位置,结合第二次国土调查图班、灾区地形图(1:10000)、政区图(1:50000)、Spot 5遥感影像图、水文地质图信息,运用Arc View、Arc GIS和Erdas软件,对灾区土地复垦潜力进行评价,确定重点复垦区。结果表明:此次灾害使望谟县耕地受损严重,集中在河道两侧,被冲毁的强度受损耕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被压占的中度受损耕地和被水淹的轻度受损耕地;耕地受灾面积大,实际可复垦面积小;土地复垦潜力以河道两侧耕地为主,尤以水淹耕地复垦为主;灾区受损耕地复垦潜力被分成3级,复垦重点区域在乐旺镇和复兴镇;建议相关部门把灾毁耕地复垦工作及时推进,以保证粮食生产与供给。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土地整治规划及工业、商业等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采用调查和统计方法,测算了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结果表明:从潜力来源类型看,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从潜力来源组合的区域分异看,广平县可分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区、耕地整治开发区、耕地整治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点整治区。由此得出,优先安排广平镇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及东张孟乡沙荒地开发项目,适度推进其他乡镇耕地及农村居民点整治,制定鼓励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开展土地复垦的政策,而无需安排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耕地细碎化程度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耕地细碎化程度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采用归纳演绎法、数学模型法、实证分析法,构建了新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的7个指标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地块平均面积、地块长度一致度、农户平均地块数、耕地方田率、地块行向一致度、农户现实耕地经营规模与适度规模的差距、地块道路通达度。基于层次分析法,用上述指标体系对西魏村耕地细碎化程度实证分析表明,西魏村耕地细碎化程度处于“较严重”的级别。评价结果反映了西魏村耕地细碎化的现状。研究认为,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涵盖地块的空间属性与社会属性指标,该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及采用的层次分析方法,可以对一定区域内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进行科学的量化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析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以江西省崇仁县孙坊镇为例,在现实潜力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评价单元,选取村庄状况、耕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因素,及斑块规模、村庄破旧程度和耕地邻接度等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现实潜力类型。结果表明:迁移合并型农村居民点斑块是孙坊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来源,可分为易释放型、较易释放型、较难释放型、难释放型4种潜力类型。研究认为,现实潜力的释放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根据不同的潜力类型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进行内涵剖析,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效益评价指标;研究方法: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分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景观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2)通过对重庆市荣昌县1个街道、2个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社会、生态景观效益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议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的标准化指标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为例,将南、北排土场复垦地作为研究对象,以未损毁地作为对照,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复垦地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与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关系,以期为草原矿区土壤重构与植被重建提供实践支撑。结果表明:(1)复垦地土壤容重与含水率相关性强度略低于未损毁地,复垦时间越长重构土壤容重与含水率的负相关性越显著;(2)复垦地植被生物量的均值都高于未损毁地,复垦后的土壤环境因子促进了排土场生态系统的重建;(3)在0~1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含水率呈负相关性,生物量与容重相关性极弱或无相关,但生物量与含水率呈强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表层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植被生物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瓜芽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方法,以期为苦瓜耐冷性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对54份苦瓜材料进行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指数、下胚轴长等指标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进行科学综合评价.结果: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对苦瓜芽期耐冷性具有较高的载荷,其系数分别为0.865和0.959,可作为苦瓜芽期耐冷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单一指标不能可靠而准确地对苦瓜芽期耐冷性进行鉴定与评价;聚类分类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种类型,第1类为高度低温敏感型,第2类为低温敏感型,第3类为高度耐冷型,第4类为耐冷型.结论:该套方法适用于多数苦瓜资源芽期耐冷性的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宁夏盐池县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量度盐池县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从而为盐池县农业生产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应用熵值法进行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计算各指标权重,并以盐池县1990-2005年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盐池县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各指标权重前4项为灌溉指数、劳均产粮、粮食单产、粮食安全系数;耕地利用对整个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最大,最低为耕地利用效益;盐池县的耕地集约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耕地持续状况、耕地利用效益增长空间较大;影响盐池县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单因子障碍是复种指数和人均耕地,影响盐池县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分类障碍是耕地利用强度。耕地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耕地利用效益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客观因素决定的耕地利用程度影响主观耕地投入强度的积极性,共同影响耕地利用效益,最终形成耕地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作为反映耕地不同性状的综合性指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信息采集技术中存在监测范围小、监测时间跨度短、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耕地质量的快速、准确评价。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地形特征、田间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土壤性状、农田环境状况等指标识别方法。文章在介绍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基础上,归纳了植被指数协同评价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探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获取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期为快速、准确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上接第7期)4建议及对策4.1保护耕地资源,树立节约观念"三山六水一分田"是古人对我国国土面积的形象描述,这更像是对后人的一句警示。中国目前有将近14亿人口,按照我国现代粮食生产水平和国际公认的人均粮食安全线是370kg,"18亿亩"则是中国现阶段耕地保有量的下限,这既是保护耕地的高压线,也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一是要通过农田整治、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和损毁土地复垦,进一步盘活农业用地存量,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  相似文献   

11.
倪楠  郭韬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42-148
为了定量化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绩效,引入超效率DEA方法,建立了土地整治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2009—2013 年间8547 个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项目绩效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效率仍然偏低;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绩效差异;土地整治项目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在土地整治实践中,应当合理规划项目规模,并因地制宜的制定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及协调性状况,促进耕地的科学高效利用,笔者以泰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效益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结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系统协调性,准确分析不同时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结果表明:2000—2009年,泰安市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状态;社会效益前3年出现小幅度波动,后期一直稳步上升;生态效益不太稳定,总体数值较低,整体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3个阶段;综合效益曲线走势与耕地利用社会效益曲线趋势相同;系统协调度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与综合效益曲线走势不同,总体协调度水平不高。针对上述分析结果,笔者提出泰安市应加大农业财政和科研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以最终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趋势及特点,并对未来耕地需求作了分析,提出加入WTO后,河北省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SD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社会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回路图分析土地整治的社会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土地整治典型项目的社会影响程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该项目社会影响成功度综合评价结果为“基本成功”,其中“社会效率”成功度最高,“社会公平”次之,“可持续发展”成功度最低。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土地整治的社会影响的影响因素和传导途径进行解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可对相关社会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成果可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中国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不多,在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进程。为了中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实施能够顺利开展,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文献综述法、实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设计管理、加强各部门协调、提高镇政府重视程度、加强施工单位管理、规范监理单位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保证中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顺利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耕地资源安全居于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地位。从耕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出发,分析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探讨建立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思路,提出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评价奠定技术基础,并提出了应用该指标体系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健全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储粮充足。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2000-2014年耕地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占优补劣”、农民不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自然条件的局限等问题。通过借鉴建三江管理局耕地占补平衡的创新经验,完善垦区专门性制度规范,不单纯以数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衡量标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表土的充分利用,形成体系化改革。助力垦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土地荒废现象越来越严重,近年来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是农民生存之本,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以山西省农村土地入股为例,对农地入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郊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396-399
摘要 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北京近郊区、中郊平原农区、远郊山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调研,实证分析影响北京郊区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作用显著,不同区县之间差异明显,非农就业率、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与农户农地流转率关系显著。提出了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体系、进一步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