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丹东栗是辽宁省栗产区的主栽种。全省有栗树1500万株,其中丹东栗1300万株,占86%以上。丹东栗长期沿用实生繁殖,自然杂交变异性大,后(子)代单株之间产量高低悬殊,没有形成稳定的园艺品种。据调查宽甸县单株最高产量达198斤,而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树产量仅几斤。宽甸县城厢大队果园313株丹东栗树中,按树冠投影面积计算产量,高的达0.77斤/m~2,平均只有0.18斤/m~2。全省约有40%以上的丹东栗树不结果或  相似文献   

2.
辽宁栗树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种类有丹东栗(或称日本栗)和板栗两种。但长期用种子繁殖变异很大,单株间优劣不一,加上人工管理粗放,产量很低。结果树平均株产不足5斤,阻碍了生产的迅速发展。遵照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开展选种工作,推广栗树优良单株或品种类型是栗树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此,省栗树选种协作组(由科研、生产、教学共15个单位组成)于1972年8月-10月对我省现有结果栗树进行了选优调查,共评选出15个优良单株。其中板栗8株;丹东栗7株。约占调查株数的0.05%。这些单  相似文献   

3.
凤城栗树栽培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板栗,一种是日本栗。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凤城区域栗属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凤城市内主要栽种板栗和日本栗的品种类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以及日本栗的引种栽培现状,这些优良品种分别保存在丹东凤城市日本栗良种基地和板栗良种基地。  相似文献   

4.
日本专家对辽宁省栗树生产的建议及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专家诚阪光弥先生于1995年10月来辽宁省进行了栗树栽培技术交流。建议根据立地条件,新建栗园的株行距以3~5m,4~5个品种混植为宜。当树龄达10年左右实行适时间伐;冬剪时盛果期树应根据果型大小,剪去2/3~3/4;实生大树嫁接改优时,可先更新后嫁接;对栗实象鼻虫的防治应以采收后药剂熏蒸为主;栗园土壤管理采用生草法;改变打苞采收,改进保鲜及加工技术。还指出,应尽快扩大适合加工用的大果型日本栗品种的栽培面积,提高经济效益;在栗产区建立栗果出口的半成品加工厂,实现产地增值。笔者根据辽宁的特点结合专家建议确定了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丹东栗(C、SP·)属日本栗种,结果早、产量高,但有品质稍差,涩皮不易剥离,抗逆性不强的弱点。鉴于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 ma)适应性强,较抗寒,果实品质好的优良性状,将丹东栗嫁接板栗有着一定的意义.近二年,在推广板栗嫁接过程中,发现丹东栗嫁接板栗的成活率极低.为此,我们进行了丹东栗与板栗亲合力试验。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引、选、育种基础上通过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进行良种筛选,选育出适宜丹东地区生产的加工用日本栗新品种大国。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加工品质优良、抗栗瘿蜂、果个大的特点,嫁接5~7年生大国平均株产9.92 kg,为当地良种大峰平均产量的1.34倍。大国在辽宁丹东地区9月中旬果实成熟,平均单果重23.09 g,高于大峰16.50%,果肉淡黄色,粉质,味甜,加工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板栗园经常发生冻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该文介绍了丹东地区板栗冻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控措施。调查发现丹东地区板栗发生冻害的原因主要与砧木、品种、地势和管理有关。建议选用当地抗寒、大果、亲和力好的栗树种子培育砧木,以增强其抗寒性和适应性;1月平均气温-12℃线以南为日本栗栽培区,以北为丹东栗栽培区;山脚不宜建栗园,尽量选择阳坡建园,避开西北坡;加强管理,如涂白、幼树主干绑草,控制结果量、幼树摘心,也可以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促进营养积累,提高幼树的抗寒越冬能力。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是我国板栗经济栽培区的北界,在生产上有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和丹东栗(Castanea dandonensis Lieolishe)两个种。中国板栗比丹东栗品质好,含糖份多,涩皮易剥,但实生繁殖较丹东栗结果晚,产量低。我省现有栗树约1,500万株(丹东栗占86%),其中结果树约300万株,年产栗子600多万斤。当前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收益少。针对这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引种、选种、育种基础上,通过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进行良种筛选,选育出栗树中日杂交种高见甘,2013年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一方面具有日本栗丰产稳产、果个大的特点,另一方面具有中国板栗品质优、涩皮易剥离的特点。嫁接3~4年生高见甘平均株产5.27 kg,平均单果重20.57 g,每苞平均含坚果2.1粒,果肉淡黄色,质地细腻,风味香甜,涩皮易剥离,经蒸煮后涩皮极易剥离。在辽宁大连地区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高见甘为中日杂交种,对砧木选择性不强,嫁接亲和能力强。另外具有抗栗瘿蜂、耐瘠薄、抗寒性较强等特点,适宜在辽宁省宽甸县中部以南、年平均气温8℃以上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栗树适应性强,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木本粮食树种,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出口创汇率很高。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丹东栗的重点产区,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管理粗放、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低、病虫危害严重等不良状态。丹东地区现有板栗结果树20万亩,1981年产量为4205t,平均亩产仅为21.25kg,与小面积亩产120kg丰产园相比,其经济优势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为了改变丹东栗生产的落后现状,挖掘现  相似文献   

11.
丹东栗 Castanea crenata Sieb.etZucc.是辽宁省栗树的主栽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丹东现有栗树66.9万亩、2200万株,年产量在700万公斤左右。雄厚的栗树资源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主导型产业。1、自然概况丹东属辽宁东部山区,东经123°17″~124°20″,北纬39°28″~40°43″,温带湿润  相似文献   

12.
一、高接换优,改良品种 对立地条件好,树势较旺,病虫危害较轻的劣种中幼栗树,进行高接换头,选用柞板1号、10号、14号、镇安大板栗、山东烟青、烟泉等良种接穗进行嫁接。一般选用5cm以内粗枝进行高接,以原树结构为基础,注意高接的层次和方法。一株可按5至30个头。嫁接的方法宜采用插皮接,时间宜在春季砧木萌动至展叶前嫁接,同时在一片栗园内,应选用两个以上优良品种,这样可以相互授粉,不同品种混接可大大提高结实率。 二、加强土肥水管理 板栗属根系发达树种,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对栽植在山坡上的栗树,因地制宜地修成鱼鳞坑、反坡梯田或树坪,以加厚土层,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在国家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板栗优良新品种繁育及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同产区板栗嫁接方法区别很大,唐山、秦皇岛一带以枝接为主,高接改优成形早,见效快,而承德一带则采用带木质芽接为主,节省接穗,成活率高,愈合牢固。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岔沟村技术示范区为新建板栗嫁接园,采用带木质芽接技术统一嫁接,栗树树龄为3~4a生板栗实生树,株行距为3m×4m,嫁接品种"紫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栗良种"大国"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大国"系引种选育获得的日本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果大质优、抗寒耐瘠薄的特点。嫁接5~7年生平均株产9.92 kg,平均冠影面积产量1.78 kg·m~(-2);每苞平均含坚果2.6粒,平均单粒重23.09 g;果肉淡黄色,粉质,味甜;在辽宁丹东地区9月中旬成熟;可在年平均气温8℃以上的辽宁省凤城、宽甸、东港、庄河、金州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栗良种"大峰"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大峰"系引种选育获得的日本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质优果大、抗性强的特点。嫁接3~5年生平均株产5.03kg,平均冠影面积产量1.34kg m~(-2);每苞平均含坚果2.8粒,平均单粒质量20.7g;果肉淡黄色,粉质,味甜;在辽宁丹东地区9月下旬成熟;可在年平均气温8℃以上的辽宁省凤城、宽甸、东港、庄河等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丹东栗在丹东地区栽培历史比较悠久。由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多年来一直存在结果晚、产量低的问题,为了改变低产状况,使板栗幼树提早结果,早期丰产,尽快发挥经济效益,从1975年开始,在东沟县汤池乡萌芽村进行了丹东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现已在全市区广泛推广,先后共建立栗树密植丰产园7000多亩。  相似文献   

17.
栗树是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其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营养价值比小麦还高,是良好的果品和木本粮食。因此,发展栗树是增产粮食的另一条途径,对于增加社员收入,巩固集体经济,建设山区具有重要作用。栗树抗寒力较弱,在辽宁栽培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和丹东栗(Castanea Crenata Sitb)幼树和大树均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在丹东、本溪和抚顺地区较为严重。冻害严重地影响栗树生长和结果。因此,予防冻害是栗树栽培中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定位试验提出栗树的冻害几种主要表现及其予防方法,仅供参考。一、栗树的冻害几种主要表现及其危害程度(一)干梢  相似文献   

18.
对新选育出的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3个栗树新品种,应用良种、施肥、修剪、授粉、合理密植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中试推广,结果表明,以2年生实生苗嫁接建园,初植密度1m×1m,嫁接第4年,密度调整为2m×2m,在不同立地条件选用合适的良种组合,可以达到结实早、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栗树栽培中,存在着实生栗树结果晚、产量低、变异性大和抗性弱等问题。特别是在我省东部和北部栗树枯梢等冻害较为严重。鉴于栗树嫁接苗能提前结果,并能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因此,利用山区丰富的柞树资源为砧木嫁接栗树,不但可以节省苗木,而且能提前结果,还可提高抗寒力。所以,柞、栗嫁接是我省山区发展栗树的一条途径。我所于1974年开始,先后在本溪县草河口镇草河口大队和桓仁县向阳公社北岔大队  相似文献   

20.
李军 《防护林科技》2016,(4):107-108
宽甸县是辽宁省板栗产业化生产的主要区域,目前宽甸县板栗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优良化程度低。加快宽甸板栗基地建设,提高板栗产量质量和效益,必须实现板栗良种化栽培,实践证明,对现有板栗进行嫁接改良是加速宽甸县板栗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适宜宽甸县栽培推广的主要优良品种有"辽丹系列板栗"、"辽栗系列板栗",嫁接改良的主要技术是皮下接、皮下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