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是家畜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部分。目前利用这项技术已经研制出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氨基酸、维生素、性激素以及其他很多医药品。在哺乳动物中,自 Gordon 等(1980)首次成功培育出基因转移小鼠以来,先后在绵羊、猪、牛等家畜上获得基因转移个体。据报道,  相似文献   

2.
小鼠基因转移的技术已经建立,经选择的基因可以稳定地遗传,并且可从通过调节使其在恰当的组织中表达。例如,已成功地将编码绵羊β-乳球蛋白的基因转移到小鼠体内(Si-mons 等,1987)。在其他动物中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然而基因转移技术在禽类上的应用仍存在许多困难(Freeman 和 Bumstead,1988)。  相似文献   

3.
<正> 自 Watson 和 Crick(1953)首次阐明了遗传物质 DNA 结构以来,分子遗传学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其中基因转移就是被视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基因转移就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动物染色体,并使这种插入的基因能够正常的行使功能,根据孟德尔定律进行稳定的遗传。目前,基因转移技术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中,无论是对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方面,均已产生深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育种方法是通过对种内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来改良畜禽。然而,重组DNA和基因转移技术使育种家能够将理想基因直接转移并整合到受体动物的遗传物质中并传递给后代。这种转移过程比当前的选择过程效率高,改良的机会更多。基因转移有若干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给了外源基因异入植物体的新技术及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及其在基因工程中所取得的新成就,重点介绍了植物基因转移,目的基因的分离,基因转移途径,转移基因的表达及基因转移与作物改良等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报告基因在监测基因转移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虫荧素酶(luc)等报道分子的应用使人们能够对基因的转移和表达进行灵敏的监测。对GFP进行修饰可增加其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同时也改变了它的光学特性,因而使GFP在进行基因转移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成像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生物学研究方面日益广泛的使用,推动了luc在基因转移,尤其是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进行基因筛选以及在监测温度变化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 进行家畜基因转移工程时,为了提高基因整合率和表达率,必须将外源基因注入受精卵的原核内。而基因转移技术在家畜中的应用主要受卵核观察困难的限制。取卵过早,卵子尚未排出或已排还没有受精,有时虽已受精,但并不能见到原核。取卵过迟,则过了原核期。这些情况都给基因注射带来困难。至今国  相似文献   

8.
基因DNA药物就是将裸露的质粒(naked plasmid)DNA作为一种药物导入机体内,并在细胞中调控蛋白质合成,分泌出细胞,作用于靶器官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实施基因DNA药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第一是目的性基因,例如病毒抗原基因、蛋白类激素、生长因子等;第二是基因转移系统的安全简便、高效、可控性;第二是有特定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用于绵羊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工程技术为控制家畜疾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生物体之间不能通过正常杂交进行的基因转移。本文论述基因操作在控制绵羊疾病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遗传物质(DNA)进行重组、修饰,从而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主要是指经过人工修饰基因的疫苗、诊断试剂和饲料添加微生物。转基因技术打破了异种微生物之间天然杂交的屏障,实现了微生物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生物学性状。基因重组技术为人类有效的利用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重组 DNA 工程(基因工程)和基因转移是生物技术的两大组成部分.这两项技术将用于畜禽的疾病防治,饲料作物的改良和饲料资源的开发,家畜生理调控,畜禽品种改良。目前已在用这两项技术研制新的畜禽疾病的诊断试剂和疫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营养价值,用细菌合成的外源性激素大幅度增产乳肉。近年来,克隆基因移植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用于绵羊和猪的试验。转移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调节作用的表达看来可能用于确定基因启动子的排列顺序。以上几方面的研究成果司望在5~10年内用于畜牧业生产,而其他方面的用途还有待较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实现。可以预言,21世纪重组 DNA 和基因转移技术将在动物科学研究和畜牧生产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所谓基因转移(transgensis),是指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植物的染色体上,使其发生整合并遗传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所有向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以及动植物个体导入外源基因,都可称为基因转移。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成功的携带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的动物个体或品系,就是转基因动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在试管内分离或制备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动物转基因技术当中关于转移基因的选择、导入方法以及整合和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鸡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向萍  王健 《中国家禽》2003,25(3):44-46
转基因技术是近二十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因转移的目的是从遗传上产生更好的个体,提高产肉产蛋的效率,其在家禽业的潜在应用包括抗病力重要基因的快速转移和作为生产治疗蛋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细菌耐药性扩散的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细菌耐药性是20世纪留给医学的难题。自然界中各种细菌广泛存在,相互联系;细菌具有多种在种内或种间进行自主转移或诱动转移的遗传因子如质粒、转座子、噬菌体等;质粒、转座子上还有募集和表达外源基因的整合子;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细菌的质粒、转座子、噬菌体等通过接合、转化及转导等方式,相互间交换所携带的一些基因,可使菌群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是细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生存本领。耐药基因最初可能起源于少数抗生素产生菌或细菌自身基因的随机突变,在抗生素广泛应用所形成的选择压力胁迫下,没有机会获得耐药基因的细菌不得不退出竞争,而有机会通过菌间交换获得耐药基因的细菌却能自如地生存、繁衍成为耐药亚群。在抗生素选择压力的持续胁迫下,交流一选择过程不断重复,于是便发展至今天如此严峻的细菌耐药局面。  相似文献   

16.
畜禽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世纪40年代,Avery首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从而揭开现代生物科学的革命性序幕。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70年代Smith等人分离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流杆嗜血杆菌中分离出HindⅢ),为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物种打下了重要的理论、技术基础。DNA体外重组、某些重要生产性状基因的分离、基因融合、胚胎体外操作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更使得转基因动物的产生似如瓜熟蒂落。Palmiter等通过转移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获得的“超级小鼠(Supermouse)更明朗地向人们揭示了基因转移运用于家畜育种的巨大潜力。近年报道的转基因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是把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结合起来,创造了改变动物遗传性状的新方法,用这种技术可使不同物种同的基因人为地按着人们的设计进行转移。把由此创建的具有异种物种基因的动物叫转基因动物。基因导入方法首先通过热处理超速离心法、散弹射击法或人工合成法等技术获得目的基因(使之具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再与载体质粒体外重组,而后把这种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细菌形成了工  相似文献   

18.
家畜基因转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青 《中国牛业科学》1994,20(1):44-45,38
4 转移基因技术现存问题 虽然猪、牛、绵羊、兔等多种家畜的基因转移近年来相继完成,但这一技术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使之在近期还难以成为家畜育种的有效手段。4.1 成本高,效率低 基因转移不仅要配置基因工程所必需的实验装置,以进行体外目的基因的分割、培养、重组。为了获取大量受精卵,还要有大批供体动物以资利用。另外,还要有较大数量的受体家畜。这在一般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家畜基因转移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并对这一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研究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引言近年繁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令人瞩目的进展,通过直接基因转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遗传改进有力的新手段。这种新方法的可行性首先由外源移植基因成功地与小鼠的原有染色体相结合而得到证实。随着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上述方法产生的基因移植鼠能把移植的基因转移给后代,从而培育出具有新的特殊性状的动物品系。由于来自任何生物种类的基因都可通过此法移植,因而在改进和研究动物生理、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方面,不论对生产者还是研究者此方法的潜在用途都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