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近日从国家专利局传来好消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昆虫研究室和农田杂草研究室申请的2项发明专利获得正式授权。两项专利分别是"一株出芽短梗霉及其应用"和"一种油菜跳甲化学防治方法"。专利"一株出芽短梗霉及其应用"发现了一株出芽短梗霉菌,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完整命名为出芽短梗霉PA-2,已于2013年10月28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8413。本发明提供的出芽短梗霉PA-2对杂草猪殃殃、藜、冬葵、野燕麦等具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绿色木霉Tr9701的发酵速率,实现其有效开发,对绿色木霉Tr9701液体培养过程中不同胞外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11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绿色木霉菌丝体生物量在第6~10天达到峰值;发酵液p H值在第6~10天发生转折逐渐上升,后基本保持平稳;胞外蛋白、胞外还原糖分别在第6,12天达到峰值,胞外愈创木酚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以5~6 d为一个周期呈现曲线式的增强;其胞外淀粉酶、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等酶的活性在培养前期有明显升高,且其液体发酵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淀粉酶和蔗糖转化酶。为实现绿色木霉Tr9701规模发酵技术,应在其液体发酵过程中,依据菌丝体生物量、胞外酶和还原糖等动态变化确定其相应的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3.
短梗五加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综合利用短梗五加为原料生产果酒、茶和净菜的工艺。短梗五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藜(Chenopodium album)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一年生世界性杂草。为了探究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菌株PA-2侵染藜的分子机制,利用RAN-seq技术分析PA-2侵染藜叶片0 (CK)、1 (T1)、3 (T3)、5(T5)、7 (T7) d的转录组差异。基于转录组数据组装,共得到69 404条Unigene,其中50.13%的序列在KEGG、NR、COG以及SwissProt四大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利用GO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质体、类囊体、叶绿体、细胞膜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等方面。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影响的通路进行注释后发现,PA-2侵染主要影响了植物MAPK信号通路、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苯丙烷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经PA-2处理后,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与叶绿体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光系统Ⅱ(PSⅡ),分别是psbY、psbB以及psbO基因,其次是与碳固定过程紧密相关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B)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3)的基因,影响叶绿体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正>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和毁灭性病害,在许多地区呈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以温室大棚黄瓜发病较重,危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疮痂枝孢霉,其分生孢子淡褐色,直立梗单生或丛生,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单生或串生褐色或橄榄绿色的卵形、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图1),分生孢子单胞、双胞、少数三胞。病菌除主要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冬瓜等。  相似文献   

6.
正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是一种重要的香蕉叶斑病,也是我国香蕉产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导致香蕉减产30%~50%。发病原因:引发香蕉灰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香蕉暗双孢菌(图1),其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有分隔,无色的短西瓜子状分生孢子单胞或双胞。主要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  相似文献   

7.
L-乳酸高产菌株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自然界中可发酵生产L-乳酸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属的米根霉、行走根霉、小麦曲根霉和美丽根霉,以及乳酸菌类的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国内外有关专家主要通过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技术等进行L-乳酸高产菌株的选育,以提高菌种产L-乳酸的能力,可得到光学纯度较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生菜霜霉病发生极为普遍,严重时叶片枯黄色,损失很大。先在下部或叶球外叶上发病,产生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出现白色霜霉状霉层。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叶片上病斑相互连结成片,叶片枯死。一、病原菌。为莴苣盘梗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除侵染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胞外多糖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吸附性强、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重要特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多种用途。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有关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胞外多糖在环境保护上的报道较少。为了阐明微生物胞外多糖构效关系,拓展其应用范围,综述了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官能团、糖苷键、表面形态对其功能的影响,并归纳了微生物胞外多糖在污水处理、土壤修复、抗生素消除等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在应用。由于微生物胞外多糖产量和生物活性较低,限制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结构修饰和优化发酵条件等手段有望提高微生物胞外多糖的产量,促进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短梗五加是药食两用的新资源食品,具有镇静安神、降压、降糖等多种功效。研究表明,其根茎部分能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并且有抗肿瘤作用等,药理活性极其显著。通过综述短梗五加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以促进短梗五加在食品、医学等领域更深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毛壳菌生物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壳菌应用于生物防治,具有安全、高效、低毒的优点。介绍了毛壳菌的生物防治机理,包括产生具有抗菌性能的代谢产物、产生细胞壁降解酶、菌寄生、菌竞争和诱发植物防卫反应物5种类型,最后,展望了毛壳菌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旨在鉴定伴栽天麻的不同蜜环菌菌株,通过比较其胞外酶活性及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筛选优质菌株提供依据。以M1、M2、F2、F3菌株为试材,采用ITS、β-tubulin及Tef1-α基因片段的合并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ABTS法和DNS法测定胞外酶活性,苯酚-硫酸法测得菌丝体多糖含量。由系统发育分析可知,由云南基地分离的M1、M2菌株为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 Marxm. & Romagn.),由吉林基地分离的F2、F3菌株为头柄蜜环菌(Armillaria cepistipes Velen.)。比较生长速度结果显示,M1、M2、F2菌株的生长速度较快,F3菌株最慢。胞外酶活性及多糖含量实验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和多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1、M2菌株的胞外酶活性更强,多糖含量更高。综合分析研究结果,鉴定M1、M2、F2、F3菌株分属高卢蜜环菌和头柄蜜环菌。结合前期的天麻产量结果,初步确认M1、M2菌株为伴栽天麻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大规模处理数据等特点,能够迅速解析特定生物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全面信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综述了基因芯片的原理与分类,实验操作流程,如何科学地分析数据及介绍基因表达谱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基因芯片在植物病虫害检测、植物基因突变、发现新基因、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设想,指出了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将在农业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洛巴伊口蘑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洛巴伊口蘑胞外酶的分泌特点,以菌株Tr0005和Tr0013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9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CMC酶、FP酶、β-葡萄糖苷酶、HC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活性高峰出现于子实体成熟期(分别达29 U、4 U、21 U、196 U、28 U和40 U以上);胞外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达10 U以上),进入生理成熟期就持续下降;胞外漆酶和多酚氧化酶在菌丝生长阶段一直较高(分别达65 U和54 U以上),原基形成后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只影响胞外酶活性的大小,但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拮抗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理,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唯一碳氮能源,采用液体培养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供试病原菌菌体对4株拮抗链霉菌胞外蛋白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菌体可以诱导供试链霉菌合成蛋白酶;诱导粗酶液对病原真菌菌丝有溶解作用;当菌体添加量为10 g·L-1,28℃培养7 d时菌株Z13蛋白酶活性高达4.24 U;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碳氮能源时供试链霉菌能产生活性较强的抑菌物质;当菌体添加量为20 g·L-1,发酵液稀释5倍时菌株B49所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大抑菌率达95.7%。  相似文献   

16.
研究座壳孢抗旱菌株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对食品污染菌黄曲霉的抗菌活性。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子座的形状和颜色,以及通过切片方法获得各菌孢子大小和侧丝长度的详细数据来鉴定该菌株。提取Jos009的胞外代谢产物,并利用滤纸片法测定该菌胞外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从福建省建瓯市柑桔园采集到一株座壳孢菌株Jos009,通过分析其子座形态和分生孢子、侧丝等数据,可以鉴定Jos009是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ta Berk.et Br.)。其胞外代谢产物能明显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抑菌圈直径达17 mm。该菌在控制黄曲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从中分离到具有抑制黄曲霉的活性物质,将为防控黄曲霉菌污染,保障民生,提供候选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Touchdown PCR扩增多样性小鼠Fab抗体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扩增多样性Fab抗体基因产物,保证噬菌体抗体库的足够库容。分离C57BL/6鼠的脾脏,并制备脾细胞悬液,提取其总RNA,逆转录为cDNA,利用普通PCR和Touch down(TD)PCR扩增鼠Fab基因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PCR产物,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扩增效果。结果显示:轻链和重链Fd基因的PCR产物大小约为680bp,与理论值相符。电泳结果显示,TD-PCR获得8个重链Fd基因和6个轻链基因条带,普通PCR获得7个重链Fd基因和5个轻链基因条带。在普通PCR产物中,轻链基因引物VkB未能扩增出相应基因,而TD-PCR扩增出该基因。TD-PCR扩增出引物ⅢA和ⅢC的对应基因,而普通PCR却未见对应结果,普通PCR扩增出ⅢB引物的对应基因,TD-PCR未见对应结果。比较分析认为,TD-PCR可以增加抗体基因多样性,有潜力成为保证噬菌体Fab抗体库库容的途径,为Fab抗体基因的扩增及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分离技术,结晶的形成需要在较严密的条件下进行。目前,结晶被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和制药工业;在氨基酸、有机酸和抗生素等生物制品行业,结晶也成为重要的分离纯化手段。可以说,现在出售的固体产品都是以结晶的方法制得的,即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一般都要用结晶技术。阐述了近年来溶液结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es of heterotrophic and autotrophic bacteria were studied. The autotrophic granu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maller granule size, higher density,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and weaker strength compared with the heterotrophic ones. The diameter and density of autotrophic granules were changed in the same fashion, resulting in stable granules, and the heterotrophic granule, however, grew up with the increase of diameter and the decrease of density.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 analysis,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autotrophic system, the balance between EPS and porosit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ng term stability. However, the balance could not be obtained in the heterotrophic system and that th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could not control the overgrowth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was the reason for the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TRAIL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大多数正常细胞没有明显毒性,可通过TRAIL胞外及胞内凋亡通路发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而正常细胞则通过NF-κB介导、诱骗受体及c-FLIP调节来逃逸TRAIL诱导的凋亡。TRAIL与基因治疗、抗死亡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化疗、放疗药物及蛋白酶体抑制因子的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同时还可以逆转肿瘤细胞对TRAIL的耐药现象。因此TRAIL作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