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水蚀风蚀交错区长城镇退耕还林后形成的典型人工林(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河北杨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贮水量特征和土壤贮水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6种林地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6种林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变异系数在表土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6种林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沙棘林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0~80 cm),其它林地相对较浅(20~40 cm);在0~100 cm土层,各林地土壤贮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且小叶杨、河北杨与沙棘林差异显著(P<0.05),沙棘各季节土壤贮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土壤水分亏缺度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2.
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钻法对晋西北朔州地区杨树林、柳树林、草地3种植被类型0~60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表现为草地杨树林地柳树林地。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杨树林地高1.25%,比柳树林地高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减小后上下波动,然后趋于稳定。0~10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大小为草地柳树林地杨树林地;在200~300 cm、400~500 cm土层范围内,变异系数表现为柳树林地草地杨树林地;300~400 cm、500~600 cm土层范围内,变异系数大小为柳树林地杨树林地草地。越靠近表层,土壤干化现象越严重,柳树林地干化现象最明显,含水量变化最剧烈,杨树林地次之,草地最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高原高寒区的青海云杉人工林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主要采用野外实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方法,对入渗后不同土层土壤的水分再分布过程及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作了研究),发现该林地在枯落物及林下植被层的作用下,使得0~10 cm表层土壤的持水性最好;因放牧践踏导致林地10~30 cm土层的土壤板结密实,持水性较差;30~50 cm土层土壤的持水性居中。通过研究还拟合得出了该林地土壤水分再分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土壤比水容量的参数。为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的关键因子,为查明人工林土壤水分消耗状况,以晋西北岚县人工柠条和油松为研究对象,草地作为对照,定量分析和评价0~600cm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在7.8%~9.7%之间变化,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7.3%~11.3%;油松和柠条林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干层和中度干层,含水量小于6%的重度干层不存在;油松林地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使其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低于柠条林地。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从土壤水分亏缺的垂直变化来看,表层中层底层。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柠条油松草地。  相似文献   

5.
利用油松和山杏光合生理参数与土壤水分定量关系的研究结果,提出大青山阳坡土壤水分对两树种有效性的分级阈值,结合生长季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测定结果,对土壤水分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认为两树种在2010年和2011年的2个生长季内均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6.
对如东县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 3a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各地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 (降雨量的多少 )条件和季节变化 ;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次序是柳杉林地 >水杉林地 >刺槐林地 ,无林地 (少水年或平水年 )土壤含水量高于水杉林地和刺槐林地 ,丰水年则低于有林地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消耗补偿期、亏损期和积累期 ;依据土壤水分变化变异系数大小 ,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稳定层 ,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性虽较低 ,但对各地类表土层水分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杨林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3):32-35,39
2009年,对定西巉口林场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23个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山杏林地土壤水分最低,青杨林和青杨+油松混交林地最高,均与其他林地存在显著性差异,荒草地土壤水分高于其他林地介于中间;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大的为阔叶乔木或灌木林,其次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衰退的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小;浅层土壤水分(0~80 mm)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关性极显著,存在线性关系.而深层土壤水分与上面3个植物多样性指数无相关性.该研究对阐明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环境以及其与群落发育阶段和植物多样的相应关系,指导科学培育人工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陕两省吴旗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乔术(山杏和刺槐)、灌木(荆条、沙棘)及对照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l%;0~4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林地。结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改良效益、水源涵养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定西龙滩流域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龙滩流域7种人工植被类型(柠条林、油松林、侧柏林、山杏林、退耕紫花曹蓿地、退耕隔坡林地、农田)20个野外样点的土壤水分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具有显著性差异;2)坡位并非是影响该流域土壤水分变化的显著因子;3)坡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2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分界点;4)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可划分为土壤水分的弱利用层、主要利用层和调节层;5)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地表(0~20cm)最大,0~140cm土层呈递减趋势,140~200cm土层基本保持“恒定”,120~140cm土深为土壤水分速交层和稳定层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宝鸡市不同城市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12月及2003年3~5月对宝鸡市植物园的乔木林地、灌丛地、草地3种城市绿地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对其测定结果分析显示:不同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效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土壤容积含水量随土层的垂直分布上均有上高下低,上下过渡剧烈,最后趋于稳定的共同特点;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程度(用变异系数衡量)上看,乔木林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013 2~0.001 8;灌丛地次之,为0.006 8~0.002 3;草地最小,为0.004 2~0.002 1.0~200 cm土层的土壤容积含水量,以草地优于乔木林地和灌丛地,而乔木林地又优于灌丛地.研究发现城市绿地中林、草地的土壤水分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11.
沙地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辽宁省章古台试验区对沙地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樟子松林分不论密度大小,雨季土壤含水量整体上明显高于春季;不同林分密度的樟子松林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春季试验地各层土壤的含水量从上到下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北试验地0~60cm层次土壤含水量下降的比较明显,南试验地在60~100cm层次间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情况;雨季0~40cm土层间,试验地土壤水分含量都呈上升趋势,40~150cm这几个层次间,试验地土壤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40~100cm的层次上2试验地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银中杨(Popu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沙棘(Seabuckthorn)、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山杏(Prunus arm eniaca)4个树种的根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树种之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银中杨根系在0~120 cm土层中均有分布,林龄越大分布越深,但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中,而且以直径小于7 mm的根系为主;沙棘根系分布较浅,在0~30 cm土层中,分布相对均匀;沙枣根系分布最深仅达20 cm;山杏的根系分布虽可达130 cm,但主要还是集中在10~50 cm土层中。根系总量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银中杨、沙棘、沙枣、山杏。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2010年生长季节,对侧柏、山杏、油松、柠条和山毛桃等林地土壤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并查阅相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根系分布资料,以土壤水分对林木耗水满足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微地形条件下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根系的垂直分布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相关性显著,水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引进的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等5个山东杏品种1年生枝条进行0℃、-25℃、-30℃、-35℃、-40℃等5个梯度低温和时间交互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等相关的生理指标,以研究经抗寒性锻炼之后的各品种不同胁迫时间和胁迫温度在生理方面对各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 )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 )含量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5个优质杏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玉杏-41.65℃、红丰-35.33℃、凯特-34.38℃、红太阳-34.06℃、大棚王-31.40℃。抗寒力强弱顺序: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  相似文献   

15.
对阜新低山缓丘区大扁杏、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构建初期土壤酶活性演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林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都显示土壤表层高于下层。在植物生长期,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过氧化氢酶都呈“山脊”状变化且7月活性最高。在南国梨林农复合系统中,脲酶活性呈直线增长,在9月活性达到最高值;在大扁杏林农复合系统中,脲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在各种林农复合系统中,蔗糖酶活性在6月较低,7-8月升高,9月开始逐渐降低。3种土壤酶活性间具有相关性,其中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在0.713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有机覆盖物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有机覆盖物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文章选择城市公园绿地对地表分别进行了覆盖3cm、5cm有机覆盖物和未覆盖空白对照三种处理试验,研究了0~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温度变化。结果表明:(1)三种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含水量在0~10cm波动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这种波动表现得越来越弱。(2)覆盖3cm有机物处理在四个土壤层次均高于空白对照,而在10~20cm和20~30cm的增加量最多;覆盖5cm有机物处理只在0~10cm明显的高于空白对照。(3)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相对于空白对照,覆盖处理的土壤日温变化幅度要明显小于空白对照,其中覆盖3cm和5cm有机物的处理比对照区在炎热的夏季土壤温度分别降低了2.0℃和0.9℃,而在寒冷的冬季升高了0.9℃和1.4℃。同时,覆盖处理也减小了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变幅。    相似文献   

17.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山杏根接大扁杏成败原因的探讨 ,从而推出山杏根接大扁杏能够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之必然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辽西地区进行廊道式皆伐油松林栽植山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廊道式皆伐后栽植山杏,调整了油松林树种结构,形成复层林分,增加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减少了地表径流及产沙量,经济效益较油松纯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